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神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争议最大的皇帝。赞誉者认为他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明君;贬低者认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腾,结果把整个国家搞得鸡犬不宁,国力不增反减,为后来的北宋亡国埋下了隐患,因此他是一位典型的昏君。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宋神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北宋灭亡是他的错吗?
在许多人印象中,北宋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所以北宋皇帝手中的江山都美得像幅画一样,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这是事实,可北宋由于制度问题造成的财政支出极高也是事实。从北宋中期开始,朝廷财政收支便时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到了宋神宗即位后,北宋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朝廷没有钱怎么办?那就只能打破原有规则,通过革除积弊让国家重新焕发生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宋神宗才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发动了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在正史中的评价多为负面,宋神宗之所以遭后人诟病,最主要原因就是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变法。那么“王安石变法”真的如一些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恶法”吗?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在北宋留下的诸多史料中都不遗余力地抹黑“王安石变法”,但不看广告看疗效,“王安石变法”推行的十多年时间里,北宋在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朝廷收入大幅提高,对外战争也多次取得胜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宗朝名将王韶的“熙河开边”,为北宋疆域拓边二千余里。(注: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将这些浴血奋战抢回的土地全都无偿归还了。)
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亲自主持职官制度的改革,史称“元丰改制”。这次改制淘汰了大批尸位素餐的昏官庸吏,既节省了朝廷开支,又提高了朝廷办事效率。
功亏一篑的西征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发生内乱。宋神宗决定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一场北宋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元丰西征。如果此战能一切顺利,那么不仅证明了宋神宗全力支持的“王安石变法”行之有效,而且也可以彻底解决西北问题,并且让北宋国力大幅提高,甚至有可能重现当年的汉唐雄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元丰西征”在十战九胜的情况下,却因主帅贪功而最终导致了满盘皆输。
宋神宗不甘心失败,于是采纳徐禧的建议在西夏腹地修筑永乐城。可是永乐城在地理位置上有先天缺陷,因此在后来的西夏大军围攻下最终沦陷,北宋精锐鄜延军被悉数歼灭。
平心而论,“元丰西征”和“永乐城之战”的失败宋神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宋军在实力上显然比西夏军更强,可两战皆因主帅糊涂导致了无法挽回的结局,宋神宗用人不当自然难辞其咎。作为一位极聪明,又极富进取心的帝王,宋神宗心中的自责难以言表。因此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在元丰八年(1085年)郁郁而终,年仅38岁。
宋神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其实答案很明显。宋神宗一生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对国家和大多数百姓有利的。他全力支持的“王安石变法”给中下层百姓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他亲自主持的“元丰改制”不仅在当时取得了积极正面的效果,而且对后世官制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在军事方面,元丰西征和永乐城之战的失利给宋神宗的人生蒙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但他在位期间也取得了熙河开边、平定荆湖、大败交趾(今越南)等战争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宋神宗在史书上为什么会给人留下一种受“小人”蒙蔽的昏君形象呢?那是因为宋神宗支持的变法侵害到了权贵阶层的利益,而这些人偏偏又在宋神宗死后掌握着大宋王朝的命脉和书写历史的话语权。所以宋神宗一生所作出的贡献往往在历史上被一笔带过,许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些事迹,而他的失误以及变法所产生的部分负面影响则被大肆渲染。
宋神宗一生励精图治,结果死后却得到了个“神宗”的庙号。这个“神”字并非代表神圣英武,而是指神神叨叨。与他同个庙号的还有明神宗朱翊钧,这是一位三十年不上朝的主。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宋神宗去世后,以他母亲高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将他一生抹黑到了什么程度。
至于说北宋灭亡是不是宋神宗的错,这个问题就比较有意思了。宋神宗死的时候,虽然北宋算不上富国强兵,但国内整体情况还很稳定。在之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北宋先后经历了高太后临朝称制、宋哲宗亲政、宋徽宗执政等时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四十多年时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看我们现今中国和四十年前的中国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因此真要强扣“黑锅”,怎么也不该先轮到宋神宗的头上。如果一定要把宋神宗跟北宋灭亡扯上关系的话,那他最大的错就是不该在元丰五年(1082年)生了一个叫赵佶的男孩。几十年后,这个男孩将给北宋带来惨痛的亡国之恨。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