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因为长久以来的“狄夷之辨”而饱受后世诟病,“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等至高评价,在清朝几乎找不到对应的人,清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群才效用,大寇荡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虽然被《清史稿》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后世对其也多有“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负面评价,甚至还因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心狠手辣、滥杀无辜而被冠以“曾剃头”的恶称。如此人物,或能“定乾坤”,但绝不能“安天下”!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晚清重臣李鸿章,虽然文能“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武能“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甚至被《清史稿》评价为“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但是,李鸿章只是一个“糊裱匠”,也曾因为一己之私而重损国家利益。更何况,李鸿章努力了数十年,晚清依然是“乾坤未定、天下未安”,如此人物,也配不上如此称号。
能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曾国藩、李鸿章这等强力为晚清续命的“中兴名臣”都不能被称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那么,清朝历史上就果真没有此等人物了吗?
当然不是!
笔者认为,清朝历史上能够达到“平天下、定乾坤”之文武全才的人物,有且仅有一位,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乾隆朝名将、重臣——富察·傅恒。
傅恒其人
富察·傅恒,出身于满洲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将门之家,勋臣之后。康熙、雍正两朝,富察家族的代表人物为马齐、马武两兄弟,时人称之为“两马吃尽天下草”。康熙四十三年以后,在马齐和马武的带领下,富察家族便开始独领风骚,成为当时最具权势的满洲勋贵家族之一。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将马齐的侄女,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皇四子弘历登基为帝,并册封富察氏为皇后。自此,富察家族便开始踏上飞升之路。
富察·傅恒,即为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乾隆五年,18岁的傅恒担任蓝翎侍卫,成为正六品武职官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正团级干部;不到一年,傅恒便升任一等侍卫,成为正三品武职官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军级干部。
乾隆十二年,傅恒出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兼任銮仪卫、殿试读卷官、会典馆正总裁。此时的傅恒25岁,已经成为财政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央仪仗队队长、国家法典编纂办公室主任,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不可否认,傅恒一个25岁的年轻人,能迅速爬升到副国级干部,有着富察皇后和富察家族的绝对影响。就连乾隆皇帝也曾亲口承认,“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推恩”。但真正让傅恒登临仕途顶峰,并取得“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成就却发生于富察皇后崩逝以后。
武能上马定乾坤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于东巡途中,而此时恰逢大学士讷亲督师金川叛乱不利而被乾隆皇帝斩杀,失去皇后庇佑的富察·傅恒,主动请缨,前往金川作战。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了傅恒督师金川前线的结果:
十四年正月,傅恒及提督岳钟琪决策深入,莎罗奔遣头人乞降,傅恒令自缚诣军门。傅恒遂受莎罗奔父子降。
金川之战历时两年,曾让当时的朝臣深为畏惧,更让乾隆皇帝无比头疼。一代名将张广泗、“蒙上眷最深”的大学士讷亲都因于此战中的不力表现而被处死。傅恒亲往督师便迅速平定了叛乱,其武功谋略、功勋之重,可想知道。
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云南,因作战不力,连续三任云贵总督自尽;朝中大臣更是惶恐不安,甚至一致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可操”。就在朝臣不支持、战事屡屡失利的负面情况下,又是富察·傅恒临危受命、提刀跨马,奔赴征缅前线。
清缅之战中,清军虽然胜之不武,但傅恒率军全歼缅甸水军,重创缅甸陆军并迫使缅甸主动祈和的巨大功绩,绝对不容抹杀。更可贵的是,于战士前线身染重疾的傅恒,不退、不让、不矫情,真正让缅军见识了清军的军威和不可战胜。
两次临危受命,两次力挽狂澜,如此作为,绝对称得上“武能上马定乾坤”!
文能提笔安天下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欲派兵平叛,但举朝上下“惧于辛亥兵败之事,不愿劳师动众”,甚至认为平叛过程中的不利局面,皆为天意、当然结果。乾隆皇帝固然能够乾纲独断,但面对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此时已经升任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富察·傅恒,力排众议,支持乾隆皇帝用兵并主动奏请单独办理准噶尔之役的所有军务。
而后的时间里,富察·傅恒带领军机大臣,制定平叛战略、调集军需粮饷、部署兵将火器。准噶尔之役取得胜利以后,乾隆皇帝曾对其有过“至同朕办理军务者,惟大学士公傅恒与朕一心,日夜不懈”的至高评价。
清朝时期虽不设“宰相”,但同时领受大学士职衔和军机大臣的朝廷重臣,基本等于之前的宰相一职。而保和殿大学士又为“殿阁大学士”之首,领班军机大臣又是军机大臣之首,也就是说,此时的富察·傅恒相当于朝廷一把手,国务院总理。以往在战事前线才能彰显权谋的傅恒,用“笔杆子”再赢一场艰苦卓绝之战,有利证明了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特殊才能。
后记
正如乾隆皇帝对富察·傅恒的评价,“世胄元臣,与国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绩。定策西师,唯汝予同。酇侯不战,宜居首功”,这位被乾隆皇帝比之为汉代萧何的一代名将、朝廷重臣,“武”能亲临战士前线,督师取胜;“文”能运筹帷幄于战事后方,间接促成平叛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居宰相高位的傅恒,还能协助乾隆皇帝共创“乾隆鼎盛”。
如此人物,如此作为,当属“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在晚清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曾国藩的名字始终是争议的焦点。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又是推动洋务运动的“改革先驱”;既是理学复兴的“精神领袖”,又是被斥为“...
曾国藩 2025-08-06 曾国藩真实死因:一场积劳成疾与精神重压下的生命终章1872年3月12日,南京两江总督府后花园中,62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搀扶下散步时突发脑溢血,瘫倒后被扶回书房端坐,45分钟后溘然长逝。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死亡...
曾国藩 曾纪泽 2025-07-28 李秀成投降了为何还被杀:权力博弈与历史污名的双重绞杀1864年8月7日,南京江宁府的秋雨裹挟着血腥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曾国藩的军营中被处决。这位曾以“三河大捷”重创湘军、以《李秀成自述》反思天国兴亡的军事天才...
李秀成 曾国藩 2025-07-28 彭玉麟与曾国藩:晚清双璧的功业与精神交响晚清政坛的星空中,曾国藩与彭玉麟犹如双子星般交相辉映。一位以理学治军,开创湘军体系;一位以铁血铸魂,缔造近代海军。若以“厉害”为标尺衡量,需穿透历史迷雾,从军事...
曾国藩 2025-07-21 曾国藩与穆彰阿:师徒之谊与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交织在晚清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曾国藩与穆彰阿的关系堪称一段耐人寻味的师徒传奇。这段关系不仅塑造了曾国藩的仕途轨迹,更折射出封建王朝权力生态中“人脉网络”与“个人才能”...
曾国藩 穆彰阿 2025-07-17 刺马案:曾国藩是否幕后主使的深度剖析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南京校场阅兵后遇刺身亡,刺客张汶祥当场被捕。这起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因案情扑朔迷离、牵涉多方势力,被列为“晚清四大奇案”之...
曾国藩 2025-07-15 祁隽藻与曾国藩:朝堂之上的微妙博弈与复杂情谊在晚清动荡的政局中,祁隽藻与曾国藩作为两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其关系交织着权力制衡、理念碰撞与私人情谊,既折射出封建官场的生存法则,也暗含着传统士大夫的道德抉...
曾国藩 祁隽藻 2025-07-08 彭玉麟与曾国藩:湘军水师双璧的相知与相悖在晚清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中,彭玉麟与曾国藩的君臣之谊堪称一段传奇。这位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著称的湘军水师统帅,与曾国藩之间既有知遇之恩的温情,又存战略分...
曾国藩 2025-06-13 曾国藩与彭玉麟:误解背后的历史真相在晚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曾国藩与彭玉麟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民间流传着“曾国藩杀彭玉麟”的说法,这实则是一场被误解的历史谣言,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一、谣...
曾国藩 2025-05-28 曾国藩:卓越才能与历史地位的深度剖析曾国藩,这位跨越了清朝衰朽与中兴的巨人,以其文武兼备的卓越才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奇才,更是洋务运动的先驱,推...
曾国藩 2025-03-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