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命皇帝。李诵是李诵是唐高宗李治的六世孙,李治是李诵的三世祖。两人中间经历了180年,隔了五代人,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形成共同点,即同为“病夫”皇帝。
一、病夫皇帝的登基风波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十七岁便被立为太子,可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六年,还待出了偏瘫病,只因为老皇帝太能活了。
唐德宗李适在对儿子寄于厚望的同时,也对自己占着皇位也感到有些不安,他老当益壮,就是不肯当太上皇,李诵就在这无尽的盼望中突患“风疾”,即所谓“中风”,身体偏瘫,口不能言,百方调治也不见好转。
第二年新年,诸王和宗亲大臣都去给皇帝拜年,唯有太子李诵卧病在床,不能给父亲磕头,六十四岁的唐德宗也百感交集,忧心如焚,老泪纵横,引发疾病,于正月二十三日咽了气。
皇帝死的太突然,宫里边乱成一团,急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至金銮殿起草遗诏,安排后事。本来皇帝死了,太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事,可是突然有个太监发难,嘟囔了一句“我们还没有商量好的呢”,众人闻听变色,全都不知所措。

原来唐德宗在位时疑心很重,先是派宦官监军,后来干脆派太监统领军队,所以太监掌握兵权,势力极大,立新皇帝没有这帮人点头,啥也干不成。他们可能认为李诵病怏怏的,难以治国,萌生在他的兄弟中挑选新皇的念头,只是内部意见此时尚未统一,故迟迟未能决策。
正在危机时刻,卫次公处变不惊,说“太子虽然有病在身,但他是先皇的嫡长子,众望所归,皇位非他莫属。”众人纷纷表示支持。太监们难以应对,无话可说。李诵继位被写进了遗诏,但人们对李诵的身体状况仍然很忧虑。
病中的李诵闻讯,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居然自己从床上爬起来了,在左右近侍的帮助下走出九华门,见到了大臣和宫廷禁卫军中的各级太监将领。虽然他仍然无法开口,一语未发,但既然皇帝能站起,太监就无话可说了,至此人心稍定。
仅仅过了两天,李诵就正式登基。可惜这回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被人抬上了龙椅,接受群臣朝贺。
二、小人当道的混乱朝廷
偏瘫病人,哑巴皇帝,如何料理国事?李诵既然没法上朝,干脆就在寝宫“卧床理事”、“垂帘听政”。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是李诵最信任的妃子,昭容牛氏,还有一个是太监李忠言。
群臣奏事时,太监跑进跑出,将大臣的意见和皇帝的意见上传下达,妃子牛氏不停的在皇帝旁边耳语一番,把大臣的话告诉皇帝。这种上朝方式也够累的,但愿他们能忠实地将大臣的汇报告诉皇上,也能真实地把天子的真实的意思告诉大臣。
大唐的天下,就靠着一个女人,一个太监和一个不能说话的病人开始带病运转,各种诏书、文告不断出炉。反正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意思。当然,这三位实际是啥也干不了的,他们还有帮手。一个叫王伾,一个叫王叔文,时人称之为“二王”。

翰林侍诏王伾是书法泰斗,苏州司功王叔文是棋坛高手。李诵当太子且身体健康时,常与二人切磋技艺,日久生情,大为信任。可以想象,“二王”经常出入太子宫中,与牛昭容和太监李忠言肯定也认识,而且可能关系还不错,所以“二王”也入了伙。成为宫中四人团伙中的成员。
在这四个人中,王叔文官职不大,能力却不小,他是干活的主力,不过他得听王伾的,王伾听李忠言的,李忠言听牛昭容的。每次遇到军国大事,王叔文负责拟定方案,牛昭容拍板,然后让李忠言交给宰相执行。
王 伾操一口别人难懂的江浙土语,大臣都听的头大,但李诵当年却能听明白,被他哄得笑逐颜开。此人爱财,大肆索贿,在家中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柜子,用来收藏金银 财宝。两口子白天数钱,晚上以柜为床,即结实又防贼还放心。这四位在朝中大肆索贿卖官,结帮拉派,搞的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三、被迫禅位
李诵的身 体状况明显不适合当皇帝,群臣议论纷纷,都想早立太子。“二王”担心立了太子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就是不从。宫中的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等人,痛恨二王专 权,一起跑到李诵面前,要求册立太子,实际上是逼昭容牛氏、李忠言二人表态。二人抵挡不住这群公公的攻势,被迫同意立太子。
永贞元年(805)三月,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应召商议太子人选。牛昭容等人认为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淳英气逼人,不易控制,阴谋另立他人。
郑絪见到牛昭容不同意给自己传达,干脆就写了一张纸条,上书“立嫡以长”四个大字,在李诵面前呈上。眼斜手颤的李诵,忽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牛昭容无法捣鬼,含恨同意,李淳当太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四月,李诵被人抬上宣政殿,亲自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其名为纯。

王叔文和牛昭容不甘心失败,私自任命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同时让自己的亲信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此举的目的就是想夺了宦官的兵权,为以后造反做准备。
可惜的是,大唐的太监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方面设法解除了王叔文的职务,一方面严密监视军队动向,并且拒不拜见上任的节度使范希朝,使之成为“光杆司令”。王叔文掌权军队的算盘落了空,又见大势已去,遂借口母丧辞职,就这么跑了。
“智 囊”去职,王伾失意,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天天跑到宫里找李诵,想让王叔文重新出山掌握兵权,可惜这时的大权早就被大太监俱文珍等人掌握,王伾的奏章,如泥牛入海。他知道事情不妙,回到家中大叫一声:“王伾中风了!”轰然倒地,做抽搐状,被人抬回家中,从此闭门不出。王伾不愧是李诵的“忠臣”,连装病都要和 皇上保持一致。
八月,太监以李诵的名义下达的诏书令太子李纯继位,就是唐宪宗。“二王”比较倒霉,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亡;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赐死。至于牛昭容和李忠言,史书上没说,早就不知所踪,估计也好不到那去。
第二年,即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李诵在兴庆宫病情恶化,在不言不语中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一种解脱,应该为他庆幸。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乾陵孤冢藏玄机:武则天与李治合葬背后的权力密码与情感真相公元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溘然长逝。临终前,她留下遗诏“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主动放弃“圣神皇帝”的尊号,选择以皇后身份与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李治与武则天:禁忌之恋下的宫廷权谋与王皇后的致命误判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缠绵病榻时,太子李治与庶母武则天的隐秘情感在侍疾的压抑氛围中悄然滋长。这段被《唐会要》记载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的关系,既源于李治对年长...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权力巅峰的较量:李治与武则天能力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的李治与武则天皆以帝王身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治作为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延续了贞观之治的余韵,将唐朝版图拓展至极盛;武则天则作为中国...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权力真空中的女性崛起:武则天如何突破八子围城掌控大唐唐高宗李治一生育有八子,其中四位为武则天所生,四位分属不同嫔妃。当这位风疾缠身的皇帝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时,其子嗣中既无能扛起李唐大旗的雄主,亦无能制衡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21 皇权暗涌:李治治下王萧之死的权力困局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以“谋行鸩毒”的罪名废黜王皇后与萧淑妃,将二人囚禁于别院。然而,这场宫廷清洗的终局远比史书记载更血腥——武则天在李治尚在世时,便命人将王...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13 权臣的抉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继位的深层动因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萧妃:唐顺宗李诵原配的悲剧人生——一场皇权与伦理的残酷博弈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八月辛丑,一场以“厌灾”为名的血腥清洗在长安宫廷悄然展开。太子李诵的结发妻子萧氏,这位出身南朝名门兰陵萧氏的太子妃,被公公唐德宗以“为...
李诵 2025-09-30 武则天独揽大权之谜:权力博弈下的李治真相在中国古代男权主导的帝制体系中,武则天从才人到皇后,最终登基称帝的历程堪称传奇。这一过程中,唐高宗李治长期被贴上“懦弱无能”的标签,但历史真相远比表面复杂。通过...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8 李治娶武则天:跨越伦理的权力博弈与情感抉择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在父亲李世民周年忌日时,以进香为名踏入感业寺,与被迫出家的武则天重逢。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是李治为夺回皇权精心策划的政治布局。从感业...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