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吧。
首先,我们先了解项羽,了解他的生平。据项羽所知,项羽自幼跟随大伯项梁学武,习武练剑,但项羽的耐性太差,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告诉舅舅,他不会再学了,项梁问他原因,项羽说:“看书只能记住名字,练剑只能对付一个人,我不想学,要学的话,我要学的话,就是无敌的。”
项羽的舅舅项梁,听说他这么年轻,就有了这种想法,觉得很难得,便按照项羽的吩咐,将更多的军事知识传授给了项羽。由此可见,项羽的眼界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他不是一般的孩子,别人教他什么,他就跟谁学,他会思考,会思考,会有自己的判断,他的野心很大。
项梁虽然遵从了项羽的吩咐,传授了不少兵书,但项羽没有耐心,也没有毅力,往往只会一些皮毛,就会放弃,他的智慧和胆量,也经不起长期的训练。这也是项羽自杀的罪魁祸首。这里,就是项羽称霸天下的铺垫。
有一次,秦始皇带着项羽、项梁去会稽,项羽忽然回头看了项梁一眼,说道:“他是可以换掉的。”“他”指的自然就是秦始皇,他连忙用手捂住项羽的鼻子,唯恐被皇帝听见。
项梁对项羽说道:“别胡言乱语,这是要被处死的。”项羽的一番话,让项梁心惊肉跳,但项梁还是认为,项羽才23岁,就能说出如此惊人的话来。经此一役,项梁更是对项羽另眼相看,不再把项羽当成一位优秀的将军,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皇帝,一位能够复兴楚国的人!
项羽在他的指点下,果然是越发的彪悍了。24岁那年,项羽去桓楚拜会桓玄,桓玄对项羽不屑一顾,让他抬起院子里的大鼎,许诺项羽若能举起,就让他和项羽一起投奔桓楚军。
项羽走到鼎前,脱下了衣服,大吼一声,将大鼎高高举起。这一举动,不但让项羽和项梁两人成功的参军,更是为项羽赢得了声望。
楚汉之战,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一战,刘邦选了一位胡将军为将军,项羽派来的三位将军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项羽一怒之下,亲自向项羽发起了挑战,谁知项羽一声大吼,还没来得及动手,就把他打得手忙脚乱、手脚冰凉,向刘邦的营地跑去。在巨鹿之战后,项羽以一己之力,一举击溃了秦军的主力。彭城一役,项羽以三万之众,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兵马,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自从他参军以来,就经常参加各种战斗,大大小小的战斗,足足有七十多场,每一场都是大获全胜,足以证明他的强大。然而,项羽的传奇仅仅持续了7年的时间。
在垓下一役,项羽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失利,而这一次,更是让项羽陷入了绝境。刘邦虽然一直处于下风,但是刘邦却没有放弃继续作战的打算,这才给了刘邦可乘之机。
这一次,刘邦与项羽再次交手,项羽率领大军在垓下扎营,可是因为粮草不足,兵力不足,刘邦率领汉军将他团团围住,与以往的交锋相比,这一次汉军明显占据了上风。
项羽被团团围住,耳边传来楚歌的声音,项羽心中一惊,楚国沦陷了?项羽站了起来,一脸的悲戚,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这一次,他是真的没有希望了。可是,项羽不甘心被人控制,哪怕是在绝境之中,他也要拼一把。
项羽独自一人,乘胜追击,当汉人赶到时,项羽身边只有二十八人。项羽为了证明项羽必死无疑,将二十八人分成三队,斩杀了几百名汉人。经过数次大战,项羽终于抵达乌江亭东渡乌江,项羽迟疑了一下。项羽说道:“就算我能安然渡过乌江,乌江的人也会把我当成大王,可是,我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项羽拔出长剑,抹了自己的脖子。
一位传奇人物,就这么葬送在了乌江畔,如今再去评价项羽,实在是太不值了,从他临终前的那一席话中,我们可以听得出来,他之所以没有过河,是因为惭愧,或许是他自己,让楚国失望了。不过,过了这河,未必就没有翻身的可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为什么项羽就不能忍受这种屈辱?这要从他的个性上来说,正如前面所说,项羽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若是他有越王勾践那样的意志和意志,楚国又怎么会没有复兴的希望!
项羽的勇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注意他的不足。失败是常有的事情,项羽的心结实在是太深了,等过了这一关,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完成“三千越甲,就能吞吴”的雄心壮志。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