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生活于唐太宗贞观末年至武周证圣元年的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而他们的文学创作高潮则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执政的二圣时期。在此之前的太宗朝,诗人队伍主要是唐太宗和围绕在其身边的宫廷文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内容比较狭窄。
以“四杰”为代表的下层知识分子走上诗坛以后,彻底改变了诗人队伍由宫廷文人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诗歌创作的题材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诗歌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并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开启了富有雄壮刚健骨气的唐诗之音,为大唐诗歌盛世的到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杰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就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所提倡的刚健骨气实际上已经开启了唐人风骨论的先河。
“风骨”一词最初并不是用来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它作为文学批评的专门概念来提出,始于南朝齐梁的刘勰。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对风骨的阐释奠定了风骨在中国古典文艺学和美学中的地位,涵盖了对文学艺术语言形式和思想感情的两方面要求,而且涉及时代的风貌特征。
在文学史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即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创作的诗歌以其厚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体现出来的。建安时期的诗人大多政治理想高涨,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另外,当时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疾役流行,人多短寿,也使他们产生了人生苦短的哀叹。所以他们的诗作在体现刚健骨气的同时,也难免会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气。
唐诗的风骨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展。“四杰”在这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扬弃了建安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
在同上官体的斗争中,“四杰”已将唐初史家蕴涵着唐诗风骨论萌芽因素的“气质”、“贞刚”说发展成为以“刚健”、“雄壮”、“宏博”为内涵的“骨气”说,从而开始形成唐诗的风骨论,指出唐诗革新的方向和道路。
“四杰”的美学追求不仅与建安诗人在主体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而且直接开启了陈子昂的风骨论。
从“四杰”始,经陈子昂,风骨美就成为盛唐诗人努力追求的艺术目标。
唐诗风骨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文质兼美。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文、质”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刘勰手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这一文学思想到了初唐,得到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文人的继承和发扬。“四杰”毫无疑问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继承前人,走南北文风融合的道路,便是他们这种追求的集中体现。
“四杰”无论是在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中,都自觉继承了这一做法。罗宗强同志指出:“四杰在此的主要价值在于扑捉住了强大的盛唐社会将要要求于文学反映出来的那种精神风貌特质,把初唐政治家提出的文质并重的一般原则,变为具体的可感的美学要求。”
“四杰”在艺术形式上的继承与创新也同样坚持了文质并重的原则。他们对齐梁诗风理论上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但在实践中却并未完全否定,而是于继承中有所创新,基本上遵循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对文质的顾此失彼,在文学史上造成了文学的畸形发展。有的形式过于华美但无深刻的思想内容,有的内容充实形式却过于捉襟见肘,这都是不可取的。
“四杰”继承并发展了文质并重的传统。他们注意到了情与物事的内在联系,并从情的生发特征着眼,强调文学的抒情功能,使文章内容不至于失真且形象生动,语言的优美更是如虎添翼。
王勃从感悟起兴的角度探讨了诗歌的抒情性;骆宾王经历曲折,求仕、赋闲、入幕、从军、起义,复杂的人生遭遇使他对人生有更多更深的体验,对于诗歌的抒情特质体会尤深。
“四杰”从感物起兴的角度论述诗歌创作的抒情特质,正是陈子昂“兴寄”论的先河,因此陈子昂的风骨论与兴寄论正是对“四杰”诗论的向前发展。

“初唐四杰”追求雄壮、刚健的审美风格在诗的形式创新方面就表现为以赋为诗。
闻一多对“四杰”以赋为诗的原因作了精彩的论述:“他们都曾经是两京和成都市中的轻薄子,他们的使命是以市井的放纵改造宫廷的堕落,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缩,所以他们的歌声需要大开大阖的节奏,他们必须以赋为诗。”
这是一种审美传达的需要,改造旧制的需要。他们要用市井意识取代宫廷意识,这种内容的要求就必然需要采用相适应的形式机制。
大、壮、长,正是赋作为形式的特征。“四杰”是一批才子,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情感冲决机制,诗歌内容突破形式,改变诗的一般手法,转用赋体。以赋为诗,形成壮大磅礴的审美境遇,改变诗的小家风范,形成大家之气,这正具有诗的美学史意义。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武则天毒杀外甥女魏国夫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真相在唐朝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武则天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生死博弈,成为后世史家笔下最残酷的注脚之一。这场看似因“情敌”引发的血案,实则是皇权与亲情、野心与生存的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程咬金在武则天即位后是如何活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堪称残酷。她为巩固权力,对朝中反对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许多开国功臣与权臣均未能幸免。然而,凌烟阁二十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7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代唐”。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大典,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也未遭遇普遍的士族...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武则天退位时,姚崇痛哭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喻公元705年2月20日,神龙政变的烽火点燃了洛阳紫微城。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这场改朝换代的政变中,绝大多数...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6 武则天谋权改国号,晚年为何能善终?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城楼宣布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雷霆手段谋权篡位,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