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胤礽当上皇帝,清朝会怎样?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为了太和殿那个位置,互相都杀红了眼,最后四阿哥胤禛险胜,成为雍正皇帝。
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倒推二十年,基本上没人相信四阿哥会当上皇帝,就如同没人相信二阿哥胤礽(réng)会当不上皇帝一样。很简单,胤礽是皇太子,康熙几十年前就已经公布了:自己千秋万岁之后,胤礽将成为大清皇帝。

其实,胤礽并非康熙帝的长子,上头还有一个大阿哥胤禔(zhī),但胤礽却是嫡长子,因为胤礽的母亲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而胤禔的母亲是惠妃叶赫那拉氏,只能算是庶出。
赫舍里氏本来与康熙帝感情就很好,是康熙帝最喜欢的皇后,又因为生胤礽时难产而死,因此康熙帝在面对胤礽时有一些微妙的心理,想要给他更多的补偿。在胤礽出生一年零一个月后,康熙就立这个刚满周岁的娃娃为皇太子,算是给赫舍里氏的在天之灵一些安慰。
立胤礽为太子之后,康熙帝对他也是相当用心的,设立了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还专门为他修葺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太子的东宫。为了把胤礽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康熙帝还选择学问优长之人对他进行辅导,并且放手让胤礽处理国事,培养他的执政能力。
康熙帝对胤礽十分爱护,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但是,胤礽却先后两次被废,眼睁睁地看着皇位被老四胤禛夺去了。
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胤礽没有被废,顺利当上了皇帝,他会不会比雍正皇帝做得更好呢?
应该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胤礽的能力还是勿庸置疑的,绝非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蠢笨无能。通过胤礽几次监国期间对政事的处理来看,虽然不算多出彩,但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胤礽久居太子之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圈子,太子党的成员对胤礽还是比较忠心的,而且这些人身居要职,能力也普遍比较突出。因此,如果胤礽能顺利当上皇帝,那么,清朝的稳定性还是可以保持下去的。
但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胤礽本身的缺陷。虽然他经过了系统的帝王教育,学识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的胸怀却是硬伤。或许正是因为早早就确定了皇太子的地位,使得他自小就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养成了他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这点来说,胤礽并没有一个帝王的胸怀,更像是一个任性的官二代,康熙帝能指望这样一个儿子为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为大清朝续命吗?
导致康熙帝第一次废掉胤礽太子之位的,有一件事情,就是胤礽的十八弟胤祄(xiè)在一次出行途中病死。胤礽因为康熙帝对这个年仅7岁的小弟弟比较疼爱,心中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对于这个弟弟的死,胤礽不但不悲伤,甚至还很庆幸。正是他的这种冷漠表现,最后激怒了康熙帝。
众所周知,老八胤禩(sì)为了争夺皇位,和胤礽成了死敌。老八有钱有资源,可以大量收买人心,形成了强大的八爷党,对胤礽产生了重大的威胁,以胤礽的性格,八爷党肯定是要铲除的。
如果铲除老八势力,这必然会成为重大的政治事件,会牵扯到很多人。官场经过一番大动荡之后,胤礽的皇位是非常稳定的,这时他手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心腹,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这伙人牢牢抱成一团,再勾结地方上的官僚士大夫,共进共退,阶级固化就会更加严重。
我们都知道,康熙末年,大清朝出现了很多弊端,甚至到了动摇国本的地步。可是,这一切对于胤礽来说,却不是最重要的,他只考虑自己何时能继位。而在众阿哥中,唯一为大清朝内忧外患担心的,只有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胤礽手下的得力干将,也可以说是左右手,公认的太子党核心人物,不过,胤禛主要是因为胤礽是皇太子而尊重二哥,但在内政上,二人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在胤礽做太子时期的几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跟老八是有着相似之处的,考虑的大都是如何收买人心、稳固自己的地位,但对于百姓的死活、大清朝还能存在多久,根本没多少兴趣。
胤礽一旦登上皇位,清洗了政敌之后,剩下的恐怕就是和自己的党羽坐享天下,不管百姓死活。而心中装着大清江山社稷的胤禛,会向胤礽提出他的新政主张,胤礽开始或许也会答应,但是新政必然触动当权者的利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胤禛有魄力做一个孤臣,胤礽可没有这个魄力,让他得罪官僚士大夫,想都不要想,完全不可能的事。
以胤礽的魄力和心胸,面对守旧派的反弹,他是肯定扛不住的。再加上老四铁面无私,肯定会得罪很多人,到那时,当了皇帝的胤礽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必然会把这位忠心为国办事的兄弟推出去当替罪羊,最终的结果将是新政夭折。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就有所表现,比如胤禛奉康熙帝之命追还官员欠的国库银子,胤礽不但不帮胤禛,反而四处拆胤禛的台。最后,胤礽还是把胤禛给卖了,宽限欠款官员的还款日期,自己做了好人,却把胤禛气个半死。
胤礽废掉胤禛之后,可能不会杀他,但肯定不会再用他,更不会推行得罪官僚士大夫的新政。历代王朝,都没有出现过皇帝与百姓共天下,全是皇帝与贵族或官僚士大夫共天下,尤其是宋朝之后,官僚士大夫是皇帝统治的基石,是半点动摇不得的。胤礽为了能保证自己的皇位安全,只能采取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末年的败坏局面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继续恶化,朝堂上一团和气,但大清王朝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百姓苦不堪言。从后来的走向可以看出,正是雍正即位后改革弊政,使得国库充实,最后才让乾隆帝有大把的银子四处挥霍。
可以说,正是雍正及时扭转了日渐倾斜的清朝大船,给清朝续了二百年的命。
如果是胤礽当皇帝的话,新政不行,国力越来越弱,此消彼长之下,外患也会越来越剧烈,即使胤礽在位期间能够勉强维持大清的国脉,但社会问题会越积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大清渐渐病入膏肓,谁都无力回天。到时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大清王朝就会像一幢到处是窟窿的危楼一样,随便来一阵大风,顷刻间就会倒塌。
电视剧《雍正王朝》虽然是小说,虚构了很多事件,但对胤礽在性格上、能力上的刻画,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木兰围场,十二岁的弘历因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熊事件,让康熙皇帝发出“此子命贵重”的惊叹。这场看似偶然的危机,实则是康熙对这位皇孙长达数年观察的集中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30 索尼遗策:康熙扳倒鳌拜的幕后推手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帝师双璧:熊赐履与李光地对康熙帝的深远影响清初政坛上,熊赐履与李光地以理学巨擘的身份,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核心智囊。他们不仅重塑了清朝统治思想体系,更通过经筵日讲、政策制定等具体实践,深刻影响了康熙朝的...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康熙六祭明孝陵:一场跨越两百年的政治智慧与文化博弈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刚平定三藩之乱的康熙帝首次南巡至南京。在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前,这位28岁的满清皇帝弃船登岸,率文武百官步行至棂星门外,行三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雍正严控与乾隆宽赦:权力更迭中的宗室政策转向清雍正朝以雷霆手段整肃宗室著称,十四阿哥胤禵、十阿哥胤等康熙末年参与储位争夺的皇子均遭长期囚禁。然而乾隆帝即位后迅速释放这些叔父,并调整其子嗣待遇,这一政策转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乾隆大婚时,雍正赐死弘时?历史真相与影视虚构的碰撞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顺治帝24岁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透支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福临(1638-1661)在位仅18年便英年早逝,终年24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创下中国历史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天花、祖孙情与政治博弈:顺治传位康熙的深层逻辑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天花肆虐的寒冬中病危,面对8个年幼的皇子,他最终绕过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庶子玄烨。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清朝...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帝王心术的镜像:朱元璋与康熙的储君信任差异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与清圣祖康熙作为两位极具政治手腕的帝王,对储君的态度却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给予绝对信任,甚至主动为其铺就登基之路;而康...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雍正登基后,代善后人为何能稳坐“铁帽子王”之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驾崩前夕,一份遗诏悄然定下大清皇位归属。在这份决定雍正帝即位的文件中,康熙特意叮嘱后世之君:“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