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这个人,熟读唐史的朋友肯定认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从小智商高且十分喜欢学习,在当地很有名气,成年后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到朝廷当官,曾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唐代著名的贤相,其事迹流芳于后世。
(一)在武则天面前直言
武则天执政期间,曾重用酷吏周兴、来俊成、索元礼等,他们诬告风起,大兴冤狱,弄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后来这些酷吏因犯罪被诛。武则天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天她有意问侍臣,以前周兴等人办案,办了不少谋反案,涉案的人都认了罪,我派人去复查也没有错。难道没办错一件案子?众大臣心里明白,这些酷吏是秉承武则天的旨意办的案,且大都是冤案,能当面说案子办错了吗?真格是不好说、不便说,人人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时姚崇挺身而出,来个月亮坝耍刀明砍(侃),说出了大家虽然想说但不愿说出来的话:自从武皇治理天下以来,凡作为罪犯被抓的人,都承认自己的那些犯罪事实,可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承认自己有罪的呢?因为不承认就要惨受酷刑,只好违心胡乱承认。诬告别人的人,不但无罪而且有功。陛下的那些近臣,本身都难以自保,那能对周兴等人办的案子表示疑议呢?
在武则天的淫威面前,姚崇为了国家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胆揭露了一些拉帮结派营私舞弊的朝臣,他们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制造一起起冤案的罪恶事实。武则天毕竟算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她赏识正直之士,听了姚崇的一番诉说,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赐他白银千两,以资鼓励。
(二)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朝纲
李隆基是在唐王朝经过九年的动乱之后才登上皇位的,威胁政权的许多隐患还没有消除。姚崇任相之后,辅佐唐玄宗把那些占据要职和掌握兵权的皇亲国戚,分批换下来,派到外地去担任一些闲职,只享受爵位和优渥的生活待遇,但不得任掌握实权的要职。并规定他们不得随意入朝,每个季度只能有两人到京城来,这样使他们失去了同朝中官吏相勾结兴兵作乱的便利条件。外戚简而言之就是皇族的外姓亲戚。有的外戚认为有靠山有后台,仗着各种特殊关系为非作歹,姚崇一律严加惩处毫不宽恕。
薛王李隆业的舅舅王仙童强占民田,受到御史的弹劾,薛王为其出面说情,唐玄宗也示意可以宽免。姚崇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唐玄宗只好依法惩治王仙童。从此以后,那些不守王法的外戚,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朝廷中再也没出现内乱,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他严格要求官吏,但却严而不酷。他一向反对武则天任用酷吏、罗织罪行的做法。唐玄宗即位之初,吏治的主要问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冗滥腐败,中宗朝时仅斜封官(就是韦后和公主封的官)就多至数千名。姚崇明白,把官吏队伍整顿好是天下太平的一个必备条件。
首先,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他把武周以来所置的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斜校官数千人一律清退,同时规定以后不得再搞这些冗官。
其次,健全严格的选官制度。凡是在职的地方官,每年都要进行“循名责实”的严格考核。与此同时还要出题考试,鉴别官员们是否知晓治国之道。考核成绩优秀者即被任用,反之则被罢免。京官和地方官实行交流,所有官员的铨选,统归吏部掌管,量材授官,不得任人唯亲。开元二年,申王李成义私自请唐玄宗出面,准备提拔他的一个亲近手下从九品官到七品官,姚崇出面严加制止,唐玄宗只好作罢。
三是亲自撰写《五诫》,作为官员们的行为规范,提倡廉洁勤政,大公无私。
(三)老百姓的“救时之相”
公元七一五年,中原一带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囿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水平,人们没有与灾害作斗争的力量和勇气。不少人在田边地头设祭坛,去焚香膜拜蝗虫。皇上和朝廷的大小官员们也一筹莫展,唉声叹气,想不出任何解决的好办法来。
不怕天、不信神的姚崇,奏请唐玄宗组织力量捕杀蝗虫。这下子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说把蝗虫杀多了,恐怕要伤和气;蝗是天灾,靠人的力量不能够解决.......在一片反对声中,唐玄宗也拿不定主意。
姚崇却力排众议,毫不退让,坚持灭蝗。说:灭蝗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既使没除尽,也可以大大地减少损失。他给唐玄宗说:陛下不便下诏,我直接出面去办好了。如果没办好,请罢我的官。唐玄宗终于下了灭蝗的决心。
为了尽快灭掉蝗虫,姚崇派出许多官员担任“灭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检查。根据蝗虫的生活习惯,指导各地老百姓在夜间点起火堆,在火堆边挖坑,将诱来烧死的蝗虫就地掩埋。与此同时,还发动老百姓搞人工捕捉。据史载,仅开封一带,捕杀的蝗虫就达十四万担,投入到溪河中流走,不计其数。
由于有效地捕杀了大量蝗虫,尽管连续几年遭灾,山东一带的老百姓还不至于饿死人。
文末补白:唐玄宗在姚崇及其推荐的接班人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这就是史学家称的“开元之治”。革命领袖曾称赞他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宗楚客与武则天这对姑侄的关系,犹如一条暗线,贯穿于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中,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政治格局。血缘纽带:姑侄关系的建立宗楚客,字...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25 李治与贺兰氏:权力漩涡中的暧昧与虚构在唐朝宫廷的权力博弈中,李治与贺兰氏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武则天的外甥女,因美貌被推入政治漩涡,其与唐高宗李治的互动,既是个人情感的纠葛,更是权力格...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4 太平公主无名之谜:唐代宗法制度下的女性身份困境在唐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爱女,以“太平”为号,掌权柄、兴道观、谋废立,其政治影响力远超诸多皇子。然而,这位搅动神龙政变、先天...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3 陈子昂与武则天:君臣际遇下的士人困境与精神突围在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交织长河中,武则天与陈子昂的君臣际遇堪称一段耐人寻味的缩影。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以“风骨”著称的初唐诗人,在权力漩涡与精神世界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9 武承嗣与武三思:权力漩涡中的堂兄弟在武周王朝的权力舞台上,武承嗣与武三思作为武则天的侄子,既是家族利益的代言人,也是政治斗争的参与者。二人虽为堂兄弟,却在权力争夺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轨迹...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6 元姑娘:中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的争议与真相在中国封建帝制的漫长历史中,武则天作为唯一正统女皇帝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北魏时期一位仅在位一日、连名字都未留下的“元姑娘”,却因特殊历史背景被推上“首位女皇帝...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3 武则天为何恨萧淑妃:权力、地位与生存的残酷博弈武则天与萧淑妃的恩怨,是唐代后宫权力斗争的典型缩影。这场斗争不仅关乎个人恩怨,更涉及皇权、门阀势力与生存法则的激烈碰撞。萧淑妃从得宠到惨死,既是武则天崛起的垫脚...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2 薛怀义的特殊技能:从市井小贩到武周权臣的进阶密码薛怀义(原名冯小宝)的崛起,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阶层跃迁之一。他从一个洛阳街头卖药的江湖郎中,摇身成为武则天首任男宠、武周王朝的辅国大将军,其人生轨迹的转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2 狄仁杰:从地方小吏到三品宰相的官场进阶史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武周时期名臣,以断案如神、刚正不阿著称。其官场生涯跨越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官职屡经变迁,最终官至三品内史(宰相),成为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6-12 芈月:从权谋巅峰到政治祭坛的秦国太后在战国金戈铁马的背景下,秦宣太后芈月以“太后摄政”开创历史先河,其政治手腕之凌厉、权术运用之娴熟,堪称战国版“武则天”。然而,当历史烟尘散去,这位曾掌控秦国朝堂...
武则天有男宠吗 芈月 2025-06-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