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这个人,熟读唐史的朋友肯定认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从小智商高且十分喜欢学习,在当地很有名气,成年后顺利地通过各种考试到朝廷当官,曾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唐代著名的贤相,其事迹流芳于后世。
(一)在武则天面前直言
武则天执政期间,曾重用酷吏周兴、来俊成、索元礼等,他们诬告风起,大兴冤狱,弄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后来这些酷吏因犯罪被诛。武则天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天她有意问侍臣,以前周兴等人办案,办了不少谋反案,涉案的人都认了罪,我派人去复查也没有错。难道没办错一件案子?众大臣心里明白,这些酷吏是秉承武则天的旨意办的案,且大都是冤案,能当面说案子办错了吗?真格是不好说、不便说,人人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时姚崇挺身而出,来个月亮坝耍刀明砍(侃),说出了大家虽然想说但不愿说出来的话:自从武皇治理天下以来,凡作为罪犯被抓的人,都承认自己的那些犯罪事实,可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承认自己有罪的呢?因为不承认就要惨受酷刑,只好违心胡乱承认。诬告别人的人,不但无罪而且有功。陛下的那些近臣,本身都难以自保,那能对周兴等人办的案子表示疑议呢?
在武则天的淫威面前,姚崇为了国家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胆揭露了一些拉帮结派营私舞弊的朝臣,他们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制造一起起冤案的罪恶事实。武则天毕竟算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她赏识正直之士,听了姚崇的一番诉说,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赐他白银千两,以资鼓励。
(二)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朝纲

李隆基是在唐王朝经过九年的动乱之后才登上皇位的,威胁政权的许多隐患还没有消除。姚崇任相之后,辅佐唐玄宗把那些占据要职和掌握兵权的皇亲国戚,分批换下来,派到外地去担任一些闲职,只享受爵位和优渥的生活待遇,但不得任掌握实权的要职。并规定他们不得随意入朝,每个季度只能有两人到京城来,这样使他们失去了同朝中官吏相勾结兴兵作乱的便利条件。外戚简而言之就是皇族的外姓亲戚。有的外戚认为有靠山有后台,仗着各种特殊关系为非作歹,姚崇一律严加惩处毫不宽恕。
薛王李隆业的舅舅王仙童强占民田,受到御史的弹劾,薛王为其出面说情,唐玄宗也示意可以宽免。姚崇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唐玄宗只好依法惩治王仙童。从此以后,那些不守王法的外戚,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朝廷中再也没出现内乱,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他严格要求官吏,但却严而不酷。他一向反对武则天任用酷吏、罗织罪行的做法。唐玄宗即位之初,吏治的主要问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冗滥腐败,中宗朝时仅斜封官(就是韦后和公主封的官)就多至数千名。姚崇明白,把官吏队伍整顿好是天下太平的一个必备条件。
首先,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他把武周以来所置的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斜校官数千人一律清退,同时规定以后不得再搞这些冗官。
其次,健全严格的选官制度。凡是在职的地方官,每年都要进行“循名责实”的严格考核。与此同时还要出题考试,鉴别官员们是否知晓治国之道。考核成绩优秀者即被任用,反之则被罢免。京官和地方官实行交流,所有官员的铨选,统归吏部掌管,量材授官,不得任人唯亲。开元二年,申王李成义私自请唐玄宗出面,准备提拔他的一个亲近手下从九品官到七品官,姚崇出面严加制止,唐玄宗只好作罢。
三是亲自撰写《五诫》,作为官员们的行为规范,提倡廉洁勤政,大公无私。
(三)老百姓的“救时之相”
公元七一五年,中原一带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囿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水平,人们没有与灾害作斗争的力量和勇气。不少人在田边地头设祭坛,去焚香膜拜蝗虫。皇上和朝廷的大小官员们也一筹莫展,唉声叹气,想不出任何解决的好办法来。

不怕天、不信神的姚崇,奏请唐玄宗组织力量捕杀蝗虫。这下子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说把蝗虫杀多了,恐怕要伤和气;蝗是天灾,靠人的力量不能够解决.......在一片反对声中,唐玄宗也拿不定主意。
姚崇却力排众议,毫不退让,坚持灭蝗。说:灭蝗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既使没除尽,也可以大大地减少损失。他给唐玄宗说:陛下不便下诏,我直接出面去办好了。如果没办好,请罢我的官。唐玄宗终于下了灭蝗的决心。
为了尽快灭掉蝗虫,姚崇派出许多官员担任“灭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检查。根据蝗虫的生活习惯,指导各地老百姓在夜间点起火堆,在火堆边挖坑,将诱来烧死的蝗虫就地掩埋。与此同时,还发动老百姓搞人工捕捉。据史载,仅开封一带,捕杀的蝗虫就达十四万担,投入到溪河中流走,不计其数。
由于有效地捕杀了大量蝗虫,尽管连续几年遭灾,山东一带的老百姓还不至于饿死人。
文末补白:唐玄宗在姚崇及其推荐的接班人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这就是史学家称的“开元之治”。革命领袖曾称赞他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武则天毒杀外甥女魏国夫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真相在唐朝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武则天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生死博弈,成为后世史家笔下最残酷的注脚之一。这场看似因“情敌”引发的血案,实则是皇权与亲情、野心与生存的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程咬金在武则天即位后是如何活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堪称残酷。她为巩固权力,对朝中反对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许多开国功臣与权臣均未能幸免。然而,凌烟阁二十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7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代唐”。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大典,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也未遭遇普遍的士族...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武则天退位时,姚崇痛哭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喻公元705年2月20日,神龙政变的烽火点燃了洛阳紫微城。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这场改朝换代的政变中,绝大多数...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6 武则天谋权改国号,晚年为何能善终?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城楼宣布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雷霆手段谋权篡位,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