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中国人在漫长的古代,书写用的都是毛笔,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毛笔出自何处?又为何人所创。根据史书记载毛笔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商代,不过那时候的毛笔不叫毛笔,叫法不一,形态也不同,和现代所见到的毛笔无从对比,更无从考究。
但到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比较多的记载,南方吴楚等国称之为“不律”,中原诸国称之为“毫”,和当时的刀笔“锥”共用,并称之为“毫锥”,不过由于当时没有纸张(东汉才有纸的发明),且加上没有好的墨汁,官文和许多正规的文书都是统一使用刀笔刻简。也就是说那时的“毛笔”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毛笔。
直到战国末期的一次战争,秦国大将蒙恬出征讨伐六国,因为军情紧急,战报频发,为了方便速写速发,经过他多年的研制和改良,真正意义上的毛笔应运而生。秦王嬴政为此对蒙恬也是大加赞赏,甚至派人到偏远的巴蜀去寻找好的制墨原料,制成好墨赐给蒙恬,并将当时的毛笔命名为“蒙笔”。两字谐音,毛笔也就是这样来的。
而蒙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今天就要来讲一下秦朝威名赦赦的蒙氏一族。蒙恬的爷爷蒙骜,本来是齐国蒙阴县人,世代生长在蒙山下,蒙山本是上古有穷国地界,当地人秉承了有穷国后羿好武之风,善于骑射,后来因齐国招纳兵卒,蒙骜被编入著名的“技击军”中,可齐国国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也再无齐威王时的锐气凌人。
在一次与秦交战中,蒙骜身负重伤,力战被擒,本以为会被处死,不想秦人怜其骁勇,居然也给其治伤,并放还齐国。蒙骜回到齐国之后,顿感齐国迟早败亡,又为报秦人不杀之恩,便在伤愈之后毅然前往秦国,投军效力。
由于他武艺超群,作战英勇,很快就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在秦昭襄王时做到了上卿之位,后来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时,蒙骜为大将军,出兵伐韩,夺韩国一郡之地。后来又攻击赵国,取得了三十七座城池的辉煌战绩。秦王嬴政在位时,又作为大将军领兵攻魏,大败魏军,攻下城池二十座。六国对蒙骜畏之如虎,天下也无人不惧怕蒙家军的威名。
秦王政二十三年,蒙骜之子蒙武作为大将王翦的副将,倾大秦全国之兵讨伐楚国,大破楚军,杀死了项羽的父亲项燕。第二年,蒙武单独率兵继续攻楚,俘虏了楚王,楚国就此灭亡。
蒙武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我们开始就讲到的蒙恬,次子蒙毅。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恬作为大将军,领兵攻破齐国,从此秦国天下一统,秦始皇嬴政加封蒙恬为内史,相当于现在的总统幕僚长(秘书长),掌管文书,拟定法令,参议军国大事,可见蒙氏功劳之大,地位之尊贵。
后来蒙恬又被任命为大将,领精骑三十万北逐匈奴,收复河中之地,又负责修筑万里长城,蒙家的声威也是当时无人能比的。而蒙毅承袭祖父官爵,位列上卿,时常陪在秦始皇左右,是嬴政认为十分忠信的重臣,朝中的将相没有一人敢与他蒙氏兄弟争衡。
可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赵国被灭时,赵国末代大王赵迁有一个宠幸过的宫人,怀孕时被掳到秦国咸阳隐宫(太监居所,相当于清朝的敬事房),不久之后生下一子名为赵高。按秦律,赵高之母要被终身作为囚徒在宫中劳役,而赵高则要被阉割,若能长大成人,就得在宫中做阉奴宦官。
赵高就这样卑贱地在秦宫中成长。不想有一天,赵高因健壮有力,做事卖力被调派到秦王嬴政身边服侍,时间一长,嬴政居然发现他不但记性好,而且还学会了秦律狱法,于是就越来越器重和依赖他,后来竟将他抬举到了中车府令的位子(太监总管,负责皇帝起居出行)。
赵高又与秦王嬴政小儿子胡亥私交甚好,有时间他还会指点胡亥如何裁决刑法狱政。后来赵高因为收受大臣贿赂,被人告发,当以宦官勾结外臣的大罪论处,嬴政命蒙毅处治,蒙毅只把赵高当成一个小小的太监,就公正不阿地按秦律裁决,判决赵高死罪。这时候胡亥却跑出来为赵高说情,嬴政也认为赵高平时办事利索,对主子也是十分“忠诚”,又不想身边少了一个体贴的奴才,就赦免了他的罪,并官复原职。
到后来秦始皇驾崩,这个赵高便上演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怂恿胡亥篡改始皇帝遗诏,逼死了长公子扶苏,勾结丞相李斯冤杀了当年得罪他的蒙氏兄弟,接着又将秦朝的江山搞得蜂烟四起,分崩离析,最终也使自己与大秦帝国一同走向了毁灭。
真不知在赵高一生之中,是不是因自幼被阉,终身为奴的境遇,而内心对秦嬴一族一直深怀仇恨,才以一人之力推倒了如此大气磅礴的大秦王朝,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可他或许也没有过深思,秦嬴一族与三晋赵氏本出共源,广意上来讲,真可谓同室操戈,自毁门庭,自取灭亡了。
我们再回到蒙恬蒙大将军的话题上,在司马迁《史记》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蒙氏兄弟都死于赵高之手,可到临死一刻,蒙氏兄弟们,特别是蒙恬大将军始终都没有料到,也始终没有想明白,自己会死在一个曾经不经意间得罪的,小小宦官手中,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是这样讲的“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说成白话就是,上天为什么要怪罪我呢?我就这样没有任何罪过而死吗?想了很久,我知道我是死有其罪的,我负责修筑万里长城,从大西北的甘肃临洮一直修到东北辽宁靠海的地方,群山万壑都被我挖掘了一遍,应该是破坏了地中的龙脉,因此而获罪于天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秦始皇北伐匈奴:帝国双刃剑下的边疆重构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战车辙痕尚未消散时,北方草原的狼烟已再度升腾。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北渡黄河,拉开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对匈奴作战的序幕。这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06 秦始皇御匈关键: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君主,其政治、军事举措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在巩固北方边疆、抵御匈奴侵扰这一关键问题上,他派遣的将领及其战略部署,成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5-23 蒙毅:秦朝忠信大臣的传奇与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毅以其忠诚和智慧,成为了秦朝时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大臣。他不仅是秦朝名将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更是蒙恬的亲弟弟,共同为秦朝的统一和稳固立...
蒙毅 蒙恬 2025-03-24 蒙恬手握重兵,为何未选择反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恬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军事家和将领。他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天资聪颖,逐渐培养了卓越的军事素养。作为秦朝的重要将领,蒙恬手握重兵,...
蒙恬 2025-03-06 韩信、项羽、蒙恬决战之猜想:谁能问鼎天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项羽、蒙恬无疑是三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辉煌的战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然而,如果我们假设这三位历史人...
项羽 蒙恬 2025-03-06 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辉煌功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功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其中,蒙恬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被誉为“中华第一勇...
蒙恬 2025-03-06 蒙恬与白起:名气背后的历史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恬与白起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各自以其卓越的战功和军事才能,为后世所铭记。然而,在名气上,蒙恬似乎并不如白起那般响亮。这是否意味着蒙恬在...
白起 蒙恬 2025-03-06 秦始皇为何对蒙恬深信不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和非凡的政治手腕,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在这一伟大历程中,众多能臣武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3-06 蒙毅与蒙恬:历史上的亲兄弟与秦朝双杰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毅与蒙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兄弟情谊,成为了秦朝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不仅出身于名将世家,更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共同...
蒙毅 蒙恬 2025-01-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