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子孙在北宋朝是什么地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两宋的历史比较有意思,北宋除了太祖赵匡胤之外,都是赵匡义这一脉的子孙当皇帝;南宋除了高宗赵构之外,都是赵匡胤这一脉的子孙当皇帝,真是应了那句话,风水轮流转啊。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去世得比较突然,结果皇位让赵光义给抢走了,其实那时候赵匡胤是有儿子呢,那他的后代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呢?
赵匡胤一共有过四个儿子,但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都早早夭折,而且没有后代,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宋皇后一介女流之辈,畏惧赵匡义的权势,因为当她看到赵匡义的时候,下意识选择屈服,便对赵匡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匡义则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就这样,赵匡义坐上了皇位,赵德芳则与皇位失之交臂,太祖一脉也因此开始没落。
那么,宋皇后为何有意立赵德芳为皇帝呢?
只不过,赵匡胤没有立传位诏书,孤儿寡母哪里斗得过小叔叔,最终只能是年富力强又势力庞大的赵匡义登上皇位了。
表面上看,赵匡义对两个侄子都很好,他即位后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还让赵德芳担任朝廷高官,但他其实对这两个侄子甚为忌惮,经常担心得晚上睡不着觉。
先说赵德昭,979年他跟随赵匡义北伐幽州,期间有一次敌军冲击军营,赵匡胤在慌乱中不知所踪,大臣们觉得军中不可无统帅,便准备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但赵德昭胆子特别小,硬是没有同意。
赵匡义只不过是迷路了而已,不久之后就返回了军营,他听说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
北伐结束之后,赵匡义因为怨恨将士们拥护赵德昭为帝,而没有有有功者进行封赏,赵德昭便跑到皇宫找他理论,他很不高兴地对赵德昭说,等你做了皇帝,再去赏功臣们也不迟!
赵德昭回去之后,感到惶恐不安,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叔叔,必定是死路一条,为了防止家人受连累,他选择自杀而死,死时年仅二十八岁,距离赵匡义登基不过三年。
我们不能说赵德昭之死一定跟赵匡义有关系,但赵匡义忌惮他是毫无疑问的,即使他不选择自杀,日后赵匡义恐怕也会迫害他。
再说赵德芳,他虽然得到了高官厚禄,但担任的都是虚职,而且没有被封王,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曾是宋皇后拥护的皇位继承人,赵匡义最忌惮的就是他,自然不会让他得势了。
并且,赵德芳的死也颇为蹊跷,是在睡梦中突然去世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是吃肥肉吃死的,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要知道赵德芳那时候才二十二岁,怎么可能吃了几块肥肉就去世了呢?
只能说,司马光为了维护赵光义这一脉子孙的名声,刻意掩饰了赵德昭的死因。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在赵匡义继位后短短数年就先后去世,再加上984年赵匡义唯一的弟弟赵廷美也离奇去世,赵匡胤因此坐稳皇位,并顺理成章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死得早,但他们留下了不少儿子,其中赵德昭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赵惟正、赵惟吉、赵惟固、赵惟忠和赵惟和;赵德芳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赵惟叙、赵惟宪和赵惟能。
总的来说,赵光义及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对这八位赵匡胤的孙子都还不错,除了早逝的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被封为郡公,同时担任刺史、节度使、千牛为大将军这种级别的高官。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八个人没有一个人被封王,这难道是厚待?
其实,这还真不是赵匡义及其子孙刻薄,因为宋朝的制度就是如此,当初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儿子们因为年纪小、资历低,所以没有一个人被封王。
原则上来说,皇子从小就裂土封疆,亲王嫡子可以继承爵位,这是历代王朝的规矩,但宋朝并非如此。
具体说来,宋朝皇室的封爵方式,其实是先让皇族成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当官,等年龄和资历都足够了,再根据不同表现册封不同爵位,最高可封为王爵,但必须是很优秀的人才行,而且一般只有皇子才有资格封王,宗室成员封王的可能性较小。
并且,宋朝的爵位是不可以承袭的,子孙只能享受门荫入仕的待遇,要想获得爵位,只能靠自己努力。
因此,赵匡胤的子孙没有被封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赵匡义有意为难他们,能够封他们为郡公,已经是很厚待的了。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宋神宗时期,太祖后裔和太宗后裔在待遇上开始拉开差距。
当时,宰相王安石觉得国家贫困积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宗室太过庞大,消耗了国家太多钱粮,加之他们对国家贡献也小,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以此来减轻国家负担。
到了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就制定了很多详细措施,具体说来就是将大部分皇族远支给清理出宗室系统,减少或者让他们无法享受相应待遇,这样国家的开支就缩小了,节约出来的钱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改善民生。
第一个遭殃的是赵廷美的子孙,除了已经有爵位和官职的人之外,其他人自此与皇室没有任何关系了。
但是,在如何处理太祖后裔这件事上,宋神宗担心被人诟病,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于是将大部分人清理出去,又下令太祖一脉必须有一人为安定郡王,世世代代传袭,但不能父传子,只能由皇帝制定继承人。
因此,安定郡王这个爵位其实是宋神宗用来堵天下悠悠之口的,大部分太祖后裔其实都失去了皇族身份,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安定郡王。
第一个被封为安定郡王的人是赵德芳的孙子赵从式,赵从式在位十数年去世,赵德芳的曾孙赵世准和赵世开先后成为安定郡王,此后十几代安定郡王,也都是太祖这一脉的子孙继承的。
到了宋徽宗时期,情况又发生了变法,太祖一脉原本还有一些人担任只拿工资不干事的虚职,但宋徽宗进行了官职改革,大多数虚职没有了,只剩下一些需要实际干事情的实职,太祖后裔因此连虚职也保不住了,被进一步平民化了。
为了照顾一下太祖后裔,宋徽宗也做了一些安排,比如给他们之中一些人爵位,让他们有口饭吃,宋孝宗赵奢的爷爷赵令譮就很幸运地被封为庆国公。
赵令譮是赵德芳的玄孙,华阴侯赵世将的小儿子,原本是没有爵位的,结果因为族兄弟宋徽宗良心发现,他一跃成为公爵,这概率跟中彩票没什么区别,很多其他太祖后裔都眼馋得不得了。
除了赵令譮之外,他的五个兄弟,以及十七个子侄,也都没有爵位,甚至只有一个人获得了官职,但也只是类似于供奉高官这种低级别官员,其他人都空有皇族身份,实际上也只是平民百姓罢了。
可见,到了北宋末期,太祖后裔的生活总体上是不如意的,只有少数人可以活出个人样来。
反观太宗后裔,他们的情况就好好很多了,大多数人都活得不错,其中不少人有爵位和官职,跟皇帝走得也更近。
北宋时期,宗室成员集中的几个地方,主要是开封,洛阳和南京等几个地方,其中开封作为都城,是皇室近支、也就是太宗后裔集中的地方,至于说太祖后裔和魏王(赵廷美)后裔,则主要生活在洛阳和南京等地。
宋徽宗执政晚期,金军不断攻打宋朝,为了躲避战火,很多太祖后裔和魏王后裔逃到南方生活,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生活因此过得很不如意。
靖康之变中,金军攻克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绝大多数太宗后裔都被掳走了,最后剩下来的人没几个,其中地位最高的当然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了。
后来,赵构虽然登基当了皇帝,但北方很快就被金军夺走,他因此只得逃到南方,宗室成员也都转移到南方生活。
南宋建立之初,社会动荡,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并不理想,国家财政因此很吃紧。
尤其是,金军还不断攻打南方,赵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逃亡生活,他尚且自顾不暇,还哪有能力和精力去管宗室成员呢?
在这种情况下,太祖后裔的日子那是过得相当不如意的,哪怕是那些有爵位的人,也是艰难生活的,只不过因为他们是皇室旁支,所以很幸运地在靖康之变中活了下来。
等到南宋逐渐站稳脚跟了,太宗后裔的日子就稍微好点了,但也只能勉强温饱而已。
如果事情照此发展下去,太祖后裔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翻身,但谁料想赵高唯一的儿子赵旉去世后,他的妃子一直没能再给他生下儿子(学者推测赵高长期颠沛流离,造成精神压力过大,最终导致不育),他因此不得不领养一个儿子了。
但是,在随后近三十年时间里,赵构妃子们的肚子一直不见动静,一直绍兴三十年他五十三岁的时候,他彻底绝望了,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将赵昚立为皇子,封为建王。
真正让太祖后裔彻底翻身的时期,是在宋孝宗继位之后。
绍兴三十二年,由于身心俱疲,没有奋斗目标(毕竟没儿子,再怎么努力,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赵构先是立赵昚为皇太子,数月后又禅位给他,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
事实上,在赵昚正式继位之前,赵构就开始对赵昚的父母叔伯,兄弟子侄进行大肆封赏了,其中赵昚之父赵子偁就被封为秀王,兄长赵伯圭则成为秀王世子,赵子偁去世后继承了秀王爵位。
赵奢继位后,再一次对家人进行了封赏,而太祖其他后裔也因为成为皇室近支,开始逐渐翻身;又经过南宋数代皇帝的努力,太祖后裔逐渐兴起,财富地位比之于北宋时期都有明显提升。
总结一下,北宋时期赵匡胤的子孙,起初还是不错的,但从宋神宗时期开始,逐渐开始走向没落,到北宋灭亡之前,已经混得相当不如意了;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的子孙又过了一段时期的苦日子,但随着皇位回到赵匡胤这一脉,他们的地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法。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赵构五十岁退位之谜:从帝王心术到历史必然的多维解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五十六岁的宋高宗赵构在一片愕然中宣布禅位,将皇位传于养子赵昚。这位在位三十六年的帝王,在知天命之年选择退居二线,其决策背后交织着...
赵构 2025-06-13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历史时序背后的政治博弈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南宋朝堂,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政局剧变正在上演。宋高宗赵构与权相秦桧精心策划的“绍兴和议”谈判,与抗金名将岳飞的生命倒计时,构成了南宋初...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