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项羽和宋义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绕开楚怀王诛杀宋义,究竟是私怨?还是夺权?
项羽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就声誉而言,他能从默默无闻蜕变成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不能否认,这一点他是成功的;但是,他也有极其明显的短板,无视人才流失、楚汉争霸失利等等,就功勋而言,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汉代史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就异常矛盾,虽然最终将项羽编入《史记》,但是,其中还是不乏对项羽的批判之词
项羽从小跟随项梁长大,对项梁言听计从,因此,很多人认为项梁对项羽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在项梁刚刚去世后的那段日子里,项羽竟然无所适从、进入沉沦期。事实上,项梁死后,项羽确实进入人生的低谷,但这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自暴自弃,而是源于权力争斗的迫害
众所周知,陈胜死后,项梁为了能够成为天下义军的领袖,他坚决扶持已故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项梁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有名无实的楚怀王却怀恨在心。项梁死后,楚怀王迫不及待地夺回了大权,并解除了项羽的兵权。从此,项羽开始进入一个低谷期,但是,宋义的出现却改变了一切
宋义是谁?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他确确实实存在过,而且还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推动作用。
项梁在世时,义军有四支主力,分别由项梁、项羽、刘邦、吕臣统率,项梁为上将军,可以对四支大军进行调配。但是,项梁死后,楚怀王一下子就解除了项羽和吕臣两位功臣的兵权,同时,对刘邦委以重任。话虽这么说,但他对刘邦也充满着猜疑,因此,并没有把上将军这个职权给予刘邦。恰在那时,章邯在打败项梁之后开始调转方向进攻赵国。
被秦始皇平息的山东六国都是趁着陈胜起义、天下大乱的机会重新建国的,国力十分虚弱,根本无法和秦军抗衡,于是,赵国急忙派人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派兵支援赵国。可派谁当上将军呢?颇负盛名的高陵君为他举荐了宋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还有段小插曲
高陵君是齐国的使者,奉命前往拜见楚怀王。在路上,他与宋义相遇,二人相谈甚欢。宋义问他准备先去拜会谁?当时项梁大权在握,高陵君说要先到项梁军中拜见项梁。没想到,宋义却说,如果要拜见项梁,行程最好放缓一点,因为项梁必会被章邯打败。高陵君当时根本没在意,依然正常行驶,却没想到,饶是如此,当他到达彭城时已经得到项梁身亡的消息。因此,他对宋义极为崇拜,并把这件事告知了楚怀王,说宋义不但可以领兵打仗,还有经天纬地之才。就这样,正愁无人的楚怀王就任命宋义为上将军,与刘邦兵分两路,宋义一路救赵,刘邦一路进攻咸阳
此时,压抑已久的项羽请求与刘邦一道出兵咸阳,这又遭到楚怀王的拒绝。是楚怀王依然在打压项羽吗?不排除这分可能,但是,《史记》中却记载,楚怀王是担心项羽杀戮太重才没让他前往咸阳的:
项羽为人猾贼,尝攻襄阳,襄阳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陈王、项梁皆败
从这份记载中可以看出,项羽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他是英雄,但是,也只不过是一个视生命入草芥的英雄。书中还说,陈胜和项梁都曾进攻咸阳,结果,全都失败了,因此,楚怀王就换刘邦前往一试,毕竟,刘邦大军的名声比项梁和项羽要好得多。
以前故意冷落项羽,是因为没有战事,但现在两路用兵,项羽也曾是一军统帅,再闲置的话可能会引起众怒,故而,楚怀王就让项羽和宋义一起前往救援赵国。谁想,这一决定竟然为宋义的死埋下隐患
宋义是否有真才实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军事能力确实一般。他率领大军支援赵国,但是,走到安阳时,他就下令就地休整,不再前进。按照他的计划,是等待赵军与秦军火拼之后再行出兵,这是坐收渔翁之利。但是,项羽觉得赵军根本就不是秦军的敌手,只有趁着赵军主力尚在,与义军里应外合才有希望打败秦军,若等赵军败了,那义军也绝对不是秦军的对手。
两人因此发生争执,但宋义是上将军,项羽只是一个次将,能指挥大军的还是宋义。宋义不但否决了项羽的提议,还专门下令:猛如虎、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像虎一样猛,像狼一样贪,如果军令也震慑不住,就直接杀了。这分明就是针对项羽。换在以前,项羽早上去拼命了,可项梁死后项羽已经成熟起来,他了解鲁莽于事无补,只有寻找机会,夺回兵权才是正道。
可以说,项羽此时已经起了杀心,只不过,仓促夺权不但会引起哗变,还很难服众,他只有暂时隐忍下来。跟着宋义,他不愁没有机会
果然,义军本来听说是打秦军,都兴致勃勃而来,但现在突然止步不前,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白项羽的建议有多明智,可宋义就是不采纳,部分将领和军士都开始对宋义不满,偏偏此时宋义又开始“作死”:当时是隆冬季节,他却大肆克扣粮饷,用以打通环节、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当丞相!这种事了解的人不会多,不排除项羽对外散布的可能性,但是,军中对宋义的不满已经达到顶点。这就是项羽想要的结果,他果断出手,直接斩杀了宋义。
项羽斩杀宋义属于预谋已久,事先根本没有知会楚怀王,但是,事发后他一边让人去告诉楚怀王,一面通告全军说宋义通齐,这是楚王的命令。通过这些操作,“谋杀”就变成了“合法”。楚怀王了解项羽重新掌握了军权,但他也无能为力,只好顺水推舟封项羽为上将军。项羽在经过短暂低潮之后正式崛起,拥有了项梁在世时所拥有的权力
其实,项羽斩杀宋义和当年项梁诛杀会稽郡守殷通如出一辙,项羽是为了夺回兵权,项梁当时也是为了成为起义军领袖,才对将他视为“知己”的殷通痛下杀手,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即便在秦末的起义大军伍里,也有争权夺利的存在
项羽斩杀宋义,既有个人恩怨在里面,更多的是对权力的觊觎。在这样的前提下,宋义就成为一个跳板,用他的死,让项羽实现了对权力的攀登,之后,也正式拉开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对决!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