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对于男性的审美是白面书生,但是在古代春秋时期对于美男子的审美又是什么标准呢?是高个哎,卷头发,浓胡须。《诗经卢令》当中曾经赞美一个猎人,就是他卷发,而且满脸络腮胡子,这个是当时的美男子。
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尚武之风一直持续到汉朝,持续到唐朝。汉朝的时候,宫中经常举行一种体育比赛,就是扛鼎,就相当于今天的举重比赛。所以汉武帝在宫中曾经专门设了一个职位,叫做第鼎官,就是举鼎比赛的裁判。

所以汉朝的军队也非常厉害。匈奴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汉朝的霍去病把他们一直打到匈牙利,有一种说法说匈牙利之所以叫匈牙利,就是因为他们是匈奴人的后代。那么唐代人也很尚武唐代的文人大多都会一点武功。
你比如大诗人李白说他十五学剑术,说自己呢一射两虎,穿我一支箭能射死两只老虎。那这当然是吹牛,不过他会箭术,那是肯定的。所以唐代的书生总想着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我宁愿当一个小排长,我也不愿意做读书人。
那么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尚武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了呢?这个是从宋朝开始。提到宋朝,我们就会想到一个词儿叫做杯酒释兵权。什么叫杯酒释兵权的?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不久,有一天把自己的几个老朋友,那就是手下的几个大将军请来喝酒。

喝着喝着,赵匡胤突然放下了酒杯。大伙儿说,皇上,您叹什么气呢?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赵匡胤说,我现在得了失眠症,天天睡不着觉。大伙儿说您为什么睡不着觉呢?赵匡胤说,你们想一想,宋朝以前是什么朝代?
大伙儿说是五代呀,赵匡胤说,那五代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大伙儿一听都不说话。那么五代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呢?原来从唐朝到宋朝之间的这个历史叫五代十国。哎,在中国北方50多年里换了5个朝代,为什么总换朝代呢?
因为前一代皇帝没干几天,就被他手底下这个大将军给杀死。大将军当了皇帝。结果没过几天,这个新皇帝又被手底下另一个大将军给杀死了。就这样杀来杀去,53年间换了5个朝代,换了十三位皇帝。那么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他就想我得改变这个规律,要不然哪天我也得让手底下这个将军给杀死。

所以他请大伙吃饭,说了这件事。大伙就说,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赵匡胤说,多给你们点钱,你们回到老家盖个大别墅是吧,每天随便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这是挺好。
于是第二天呢,这几个大将军都。从此之后,宋朝的这个治国方针就变成了重文轻武。什么叫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然后提高文官的地位。朝廷大事武官没什么发言权。在朝廷上五官见到文官,你要先给文官行李。
大将军在路上骑马,遇到文官。你先要拐到小胡同儿里头,让文官先过,这个叫能兼顾。这样的社会上就越来越尊重文官,越来越看不起武官。那么除此之外呢,赵匡胤还想了很多办法来巩固自己的这个皇位。他怕老百姓提议,于是规定老百姓家里不能有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律不能用,不允许老百姓练武。

所以在宋代之前,中国人认为最光荣的事实上战场是杀敌立功。哎,当大将军。但是从宋代开始就不一样了,人们瞧不起将军,瞧不起当兵的。于是有了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那么最光荣的事是什么呢?好好读书,考状元当文官。
这样从宋代开始,中国人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尚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就从以前那种认为是长着络腮胡子要高大威猛的男人才是美男子,就变成了白面书生,是美男子,开始欣赏京剧舞台上那个说话很文气的细声细气的小生,或者喜欢像贾宝玉那样的小鲜肉,认为这是美男子。所以宋代的问题就是重文轻武。
那么宋代有没有什么长处呢?也有最突出的一条就是皇帝不杀大。我们说中国历代皇帝啊都提倡大臣们要给皇帝提意见,但是几乎每个朝代都因为大臣太敢说话。惹的皇帝生气,把这个大臣给杀掉。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发了一个誓,我们这个朝代绝对不杀给皇帝提意见的大臣。所以宋朝的大臣,你不管把皇帝气到什么程度,最多不过是贬官,从来没有杀头。所以宋朝的大臣特别有安全感,也有责任感。

宋朝的政治叫做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跟读书人一起分享政治权力,一起对天下负责。我们说唐代的大臣,他敢于驳回皇帝的命令。宋代的大臣们,他敢直接把皇帝的命令给烧了。宋真宗,有一次派一个太监拿着他亲笔写的诏书。
来见这个宰相。原来他特别喜欢一个妃子想把她晋升贵妃,当时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个妃子他不符合晋升贵妃的条件。那么李浩看到皇帝的诏书,什么话也没说,当着太监的面把这个诏书放到蜡烛上。烧掉,然后对太监说,说你就跟皇帝说,说我不同意。
你看他胆子多大,所以唐代有个封驳制度,宋代有一个朝省集议论制度。就是集体讨论,遇到重大问题,要文武百官一起开会,大家一起商量。皇帝不搞一言堂。有的时候如果这项政策会影响到某个行业,就邀请某个行业的老百姓来参加。这很像今天的政策听证会。

那么宋朝的言论也比较自由。宋代演员经常敢于讽刺朝政。到了南宋宋高宗的时候呢,著名的奸臣秦桧哎,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成了状元。
结果不久之后,就有人把这件事变成了一出戏公开演出。那秦桧儿也无可奈何,没法处置,因为法律不允许他处罚演戏的人。北宋著名的昏君宋徽宗看戏的时候,演员敢在戏台上公开批评他的政策不好说,只是百姓一般受无量苦。
你让老百姓受了太多的苦,太多的罪。宋徽宗听了呢,低下头自己在那儿反省,不敢怪罪于老百姓。所以你看宋朝连昏君和奸臣都不敢反对,老百姓给他们提意见。总体上宋朝还是比较开明的一个朝代。
公元1142年寒冬,临安大理寺内,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赐死,时年39岁。这场震惊朝野的冤案,不仅终结了一位军事天才的生命,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关于...
岳飞 2025-11-10 南宋乙丑科进士杨宏中:宋宁宗朝“六君子”之首的忠义人生南宋宁宗朝(1195-1224年),朝堂暗流涌动,权臣韩侂胄专权,构陷忠良,而一批青年士子以血性之躯挺身而出,书写了士大夫“以道抗势”的壮烈篇章。其中,福州人杨...
宋宁宗 2025-11-07 假如赵构全力支持岳飞抗金:历史的可能性与现实困境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捷中以步卒击溃金国精锐“铁浮屠”,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更揭示了一...
赵构 岳飞 2025-11-07 宋高宗禅位之谜: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公元1162年,南宋军民刚在采石矶击退金军完颜亮的南侵,朝廷尚未从战争阴霾中抽身,55岁的宋高宗赵构却突然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宋孝宗)。这一举动看似突...
宋孝宗 赵构 2025-11-06 宋高宗与吴皇后:59年相濡以沫的帝后传奇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上,宋高宗赵构与吴皇后的婚姻堪称奇迹。他们携手走过59年,从北宋灭亡的动荡岁月到南宋偏安的稳定时期,始终相互扶持,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对跨越金婚...
赵构 2025-11-06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宋仁宗为何独守“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铁血统治者屡见不鲜,但宋仁宗赵祯却以“仁”著称,甚至因谏官包拯激烈进谏时被喷满脸唾沫星子仍能保持克制,成为后世称颂的“千古仁...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11-06 邢秉懿:靖康之变中的悲情皇后在两宋三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长卷中,邢秉懿的名字始终与“靖康之变”的国耻紧密相连。这位宋高宗赵构的原配皇后,以十七岁少女之身经历北狩之辱,在异国他乡承受了十二年非...
赵构 2025-11-05 宋仁宗:历史长河中的仁君典范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赵祯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仁慈”特质,在众多帝王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那么,历史上的宋仁宗究竟是怎样的人?他又...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11-05 王应麟的学术遗产:著作与墨迹中的治学精神南宋末年,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王应麟以“博洽多闻”闻名于世。这位历经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三朝的学者,在南宋灭亡后隐居乡里二十载,以著书立说践行“遗经传世”的志向。...
宋恭帝的儿子 宋理宗 2025-11-04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
宋哲宗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