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对于男性的审美是白面书生,但是在古代春秋时期对于美男子的审美又是什么标准呢?是高个哎,卷头发,浓胡须。《诗经卢令》当中曾经赞美一个猎人,就是他卷发,而且满脸络腮胡子,这个是当时的美男子。
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尚武之风一直持续到汉朝,持续到唐朝。汉朝的时候,宫中经常举行一种体育比赛,就是扛鼎,就相当于今天的举重比赛。所以汉武帝在宫中曾经专门设了一个职位,叫做第鼎官,就是举鼎比赛的裁判。
所以汉朝的军队也非常厉害。匈奴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汉朝的霍去病把他们一直打到匈牙利,有一种说法说匈牙利之所以叫匈牙利,就是因为他们是匈奴人的后代。那么唐代人也很尚武唐代的文人大多都会一点武功。
你比如大诗人李白说他十五学剑术,说自己呢一射两虎,穿我一支箭能射死两只老虎。那这当然是吹牛,不过他会箭术,那是肯定的。所以唐代的书生总想着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我宁愿当一个小排长,我也不愿意做读书人。
那么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尚武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了呢?这个是从宋朝开始。提到宋朝,我们就会想到一个词儿叫做杯酒释兵权。什么叫杯酒释兵权的?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不久,有一天把自己的几个老朋友,那就是手下的几个大将军请来喝酒。
喝着喝着,赵匡胤突然放下了酒杯。大伙儿说,皇上,您叹什么气呢?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赵匡胤说,我现在得了失眠症,天天睡不着觉。大伙儿说您为什么睡不着觉呢?赵匡胤说,你们想一想,宋朝以前是什么朝代?
大伙儿说是五代呀,赵匡胤说,那五代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大伙儿一听都不说话。那么五代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呢?原来从唐朝到宋朝之间的这个历史叫五代十国。哎,在中国北方50多年里换了5个朝代,为什么总换朝代呢?
因为前一代皇帝没干几天,就被他手底下这个大将军给杀死。大将军当了皇帝。结果没过几天,这个新皇帝又被手底下另一个大将军给杀死了。就这样杀来杀去,53年间换了5个朝代,换了十三位皇帝。那么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他就想我得改变这个规律,要不然哪天我也得让手底下这个将军给杀死。
所以他请大伙吃饭,说了这件事。大伙就说,你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赵匡胤说,多给你们点钱,你们回到老家盖个大别墅是吧,每天随便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这是挺好。
于是第二天呢,这几个大将军都。从此之后,宋朝的这个治国方针就变成了重文轻武。什么叫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然后提高文官的地位。朝廷大事武官没什么发言权。在朝廷上五官见到文官,你要先给文官行李。
大将军在路上骑马,遇到文官。你先要拐到小胡同儿里头,让文官先过,这个叫能兼顾。这样的社会上就越来越尊重文官,越来越看不起武官。那么除此之外呢,赵匡胤还想了很多办法来巩固自己的这个皇位。他怕老百姓提议,于是规定老百姓家里不能有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律不能用,不允许老百姓练武。
所以在宋代之前,中国人认为最光荣的事实上战场是杀敌立功。哎,当大将军。但是从宋代开始就不一样了,人们瞧不起将军,瞧不起当兵的。于是有了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那么最光荣的事是什么呢?好好读书,考状元当文官。
这样从宋代开始,中国人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尚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就从以前那种认为是长着络腮胡子要高大威猛的男人才是美男子,就变成了白面书生,是美男子,开始欣赏京剧舞台上那个说话很文气的细声细气的小生,或者喜欢像贾宝玉那样的小鲜肉,认为这是美男子。所以宋代的问题就是重文轻武。
那么宋代有没有什么长处呢?也有最突出的一条就是皇帝不杀大。我们说中国历代皇帝啊都提倡大臣们要给皇帝提意见,但是几乎每个朝代都因为大臣太敢说话。惹的皇帝生气,把这个大臣给杀掉。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发了一个誓,我们这个朝代绝对不杀给皇帝提意见的大臣。所以宋朝的大臣,你不管把皇帝气到什么程度,最多不过是贬官,从来没有杀头。所以宋朝的大臣特别有安全感,也有责任感。
宋朝的政治叫做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跟读书人一起分享政治权力,一起对天下负责。我们说唐代的大臣,他敢于驳回皇帝的命令。宋代的大臣们,他敢直接把皇帝的命令给烧了。宋真宗,有一次派一个太监拿着他亲笔写的诏书。
来见这个宰相。原来他特别喜欢一个妃子想把她晋升贵妃,当时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个妃子他不符合晋升贵妃的条件。那么李浩看到皇帝的诏书,什么话也没说,当着太监的面把这个诏书放到蜡烛上。烧掉,然后对太监说,说你就跟皇帝说,说我不同意。
你看他胆子多大,所以唐代有个封驳制度,宋代有一个朝省集议论制度。就是集体讨论,遇到重大问题,要文武百官一起开会,大家一起商量。皇帝不搞一言堂。有的时候如果这项政策会影响到某个行业,就邀请某个行业的老百姓来参加。这很像今天的政策听证会。
那么宋朝的言论也比较自由。宋代演员经常敢于讽刺朝政。到了南宋宋高宗的时候呢,著名的奸臣秦桧哎,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成了状元。
结果不久之后,就有人把这件事变成了一出戏公开演出。那秦桧儿也无可奈何,没法处置,因为法律不允许他处罚演戏的人。北宋著名的昏君宋徽宗看戏的时候,演员敢在戏台上公开批评他的政策不好说,只是百姓一般受无量苦。
你让老百姓受了太多的苦,太多的罪。宋徽宗听了呢,低下头自己在那儿反省,不敢怪罪于老百姓。所以你看宋朝连昏君和奸臣都不敢反对,老百姓给他们提意见。总体上宋朝还是比较开明的一个朝代。
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