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历史,追溯历史,甚至国家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支持历史,而且不仅仅只是对于当代,甚至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历代统治阶层莫不如此。其实当中的缘由如果说复杂,哪怕是一篇专业的学术论文也无法诉之详尽;但是你如果说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去概括,那应该就是“历史是为政治所服务”。所以说历史除了是一门学问,满足很多爱好历史的人对于它的好奇以外,历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工具。

比如非常著名的英格兰金雀花王朝末代君主—查理三世,其在位时不失为一代明君,成绩斐然,甚至当时的英格兰地区百姓对其颇为爱戴。但是到了都铎王朝,由于约克家族(金雀花王朝)和兰开斯特家族(都铎王朝)的多年争战,以至于都铎王朝的历史学家们便刻意的丑化查理三世,不仅将其描述成一位暴君,连外形也变得十分丑陋。而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查理三世》以及马丁大爷的《冰与火之歌》中都借鉴了由都铎王朝所刻画的形象,而不是其原本的面目。
武则天,哪怕是对历史一点都没兴趣的国人也不会陌生,作为常年霸占电视剧、电影等后现代表演艺术的头号选角帝王,你几乎可以随时在各大卫视上见到她的身影。其充满传奇又颇具话题性的历史背景总是让无数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一块留于后人评的无字碑更是将她的一生增添了令人冥思的神秘色彩。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历史的真假往往都会被后世作为政治工具,而武则天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为何一直以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表现出了武则天当初为了上位掐死亲身女儿等一切不折手段却又是一代明君之间的道德矛盾。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来说一说掐死亲身女儿那段为什么是武则天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在论证之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武则天杀死亲身女儿一事。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这里的昭仪指的便是当时还是昭仪(九嫔之首,正二品)身份的武则天,杀婴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以此论证的话,如果当时武昭仪女儿之死确实给她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到了《资治通鉴》中,这件事则被描述的更加清晰: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无以自明,上由是废立之志。

我们都知道《新唐书》是欧阳修修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给弄的,而后者的唐史基本上就是直接搬运《新唐书》,但是《新唐书》却又是出了名的不靠谱唐史,本身就要打上许多问号,况且当我们对比上下两篇记载的时候,可以很显然的看出后篇单单只是加入了“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一句,就让当时的武昭仪杀婴动机看起来更加充足和拥有可信度。换句话说,司马光的这句添油加醋,让整件事情从动机到过程,最后到结局都有了十足的说服力。
但是仅仅如此,自然不能证伪,我们还需要去看看更加可信的史料,那就是以唐德宗时期苏冕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为蓝本的北宋王溥《唐会要》和以实录和唐朝国史为考究,后晋赵莹主持编修的《旧唐书》。那么在这件事上它们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昭仪所生女暴毙,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逐有废后之意”—《唐会要》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醠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旧唐书》

在《唐会要》中,只是记载了“暴毙”二字,整件事情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并无并没说是武昭仪所杀。到了《旧唐书》中,虽然“振喉绝襁褓之儿”就是说的杀婴一事,但是同《旧唐书》中的高宗本纪,包括其余王皇后自己的传记以及其他人的传记中,虽有“菹醠碎椒涂之骨”的句子,却再无“振喉绝襁褓之儿”的记载,前后各处的矛盾同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句作者自己的推理句。从欧阳修的《新唐书》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古人常常会在史书中使用自己的推理,并此由简入繁。
并且之后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这件事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没什么重大背景的武则天面对出身当时天下一等士族—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可以说在朝廷上一点支持力都没有,完全是唐高宗在硬撑。而这个时候,可以说任何一个污点被王皇后的同党抓住,即使唐高宗贵为天子,也不可能被就这样把武则天扶上去,但是以禇遂良为首的拥王党在这重要关头却只字未提武则天杀婴一事。也就是说至少在当时,是没有任何人知道武则天杀婴的,即使王皇后面对自己即将后位不保这种已经退不可退的情况之下,那么后世史料中的“杀婴”一事从何而来,自然也就可以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去论证,那就是欧阳修在修《新唐书》之时,虽然对外宣称是《旧唐书》过于简陋,不够详尽,但真正意图却是为当时大宋王朝的政治背景所服务,特别是理学的发展。在当时的状态下,武则天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也包括之后杀长子李弘一事的伪造。其实历史倒还真的是越简越真,如果哪天有人说这个太简单了,我要多添点东西,那一定不是添,而是篡改。
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窝囊皇帝的陨落:一场权力更迭的宫廷风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武则天毒杀外甥女魏国夫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真相在唐朝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武则天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生死博弈,成为后世史家笔下最残酷的注脚之一。这场看似因“情敌”引发的血案,实则是皇权与亲情、野心与生存的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程咬金在武则天即位后是如何活下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的政治斗争堪称残酷。她为巩固权力,对朝中反对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许多开国功臣与权臣均未能幸免。然而,凌烟阁二十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7 武周代唐:一场“无声”的权力更迭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代唐”。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大典,既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也未遭遇普遍的士族...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胸怀天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从初入宫闱的才人武媚娘,到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她以非凡的勇气、智慧与手腕,在男权...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武则天退位时,姚崇痛哭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喻公元705年2月20日,神龙政变的烽火点燃了洛阳紫微城。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这场改朝换代的政变中,绝大多数...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6 武则天谋权改国号,晚年为何能善终?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城楼宣布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雷霆手段谋权篡位,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11-06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