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历史,追溯历史,甚至国家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支持历史,而且不仅仅只是对于当代,甚至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历代统治阶层莫不如此。其实当中的缘由如果说复杂,哪怕是一篇专业的学术论文也无法诉之详尽;但是你如果说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去概括,那应该就是“历史是为政治所服务”。所以说历史除了是一门学问,满足很多爱好历史的人对于它的好奇以外,历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工具。
比如非常著名的英格兰金雀花王朝末代君主—查理三世,其在位时不失为一代明君,成绩斐然,甚至当时的英格兰地区百姓对其颇为爱戴。但是到了都铎王朝,由于约克家族(金雀花王朝)和兰开斯特家族(都铎王朝)的多年争战,以至于都铎王朝的历史学家们便刻意的丑化查理三世,不仅将其描述成一位暴君,连外形也变得十分丑陋。而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查理三世》以及马丁大爷的《冰与火之歌》中都借鉴了由都铎王朝所刻画的形象,而不是其原本的面目。
武则天,哪怕是对历史一点都没兴趣的国人也不会陌生,作为常年霸占电视剧、电影等后现代表演艺术的头号选角帝王,你几乎可以随时在各大卫视上见到她的身影。其充满传奇又颇具话题性的历史背景总是让无数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一块留于后人评的无字碑更是将她的一生增添了令人冥思的神秘色彩。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历史的真假往往都会被后世作为政治工具,而武则天相关的影视剧作品为何一直以来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表现出了武则天当初为了上位掐死亲身女儿等一切不折手段却又是一代明君之间的道德矛盾。所以今天呢,我们就来说一说掐死亲身女儿那段为什么是武则天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在论证之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武则天杀死亲身女儿一事。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这里的昭仪指的便是当时还是昭仪(九嫔之首,正二品)身份的武则天,杀婴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以此论证的话,如果当时武昭仪女儿之死确实给她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到了《资治通鉴》中,这件事则被描述的更加清晰: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无以自明,上由是废立之志。
我们都知道《新唐书》是欧阳修修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给弄的,而后者的唐史基本上就是直接搬运《新唐书》,但是《新唐书》却又是出了名的不靠谱唐史,本身就要打上许多问号,况且当我们对比上下两篇记载的时候,可以很显然的看出后篇单单只是加入了“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一句,就让当时的武昭仪杀婴动机看起来更加充足和拥有可信度。换句话说,司马光的这句添油加醋,让整件事情从动机到过程,最后到结局都有了十足的说服力。
但是仅仅如此,自然不能证伪,我们还需要去看看更加可信的史料,那就是以唐德宗时期苏冕的《唐会要》和唐宣宗时期崔铉的《续会要》为蓝本的北宋王溥《唐会要》和以实录和唐朝国史为考究,后晋赵莹主持编修的《旧唐书》。那么在这件事上它们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昭仪所生女暴毙,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逐有废后之意”—《唐会要》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醠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旧唐书》
在《唐会要》中,只是记载了“暴毙”二字,整件事情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并无并没说是武昭仪所杀。到了《旧唐书》中,虽然“振喉绝襁褓之儿”就是说的杀婴一事,但是同《旧唐书》中的高宗本纪,包括其余王皇后自己的传记以及其他人的传记中,虽有“菹醠碎椒涂之骨”的句子,却再无“振喉绝襁褓之儿”的记载,前后各处的矛盾同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句作者自己的推理句。从欧阳修的《新唐书》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古人常常会在史书中使用自己的推理,并此由简入繁。
并且之后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这件事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没什么重大背景的武则天面对出身当时天下一等士族—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可以说在朝廷上一点支持力都没有,完全是唐高宗在硬撑。而这个时候,可以说任何一个污点被王皇后的同党抓住,即使唐高宗贵为天子,也不可能被就这样把武则天扶上去,但是以禇遂良为首的拥王党在这重要关头却只字未提武则天杀婴一事。也就是说至少在当时,是没有任何人知道武则天杀婴的,即使王皇后面对自己即将后位不保这种已经退不可退的情况之下,那么后世史料中的“杀婴”一事从何而来,自然也就可以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去论证,那就是欧阳修在修《新唐书》之时,虽然对外宣称是《旧唐书》过于简陋,不够详尽,但真正意图却是为当时大宋王朝的政治背景所服务,特别是理学的发展。在当时的状态下,武则天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也包括之后杀长子李弘一事的伪造。其实历史倒还真的是越简越真,如果哪天有人说这个太简单了,我要多添点东西,那一定不是添,而是篡改。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宗楚客与武则天这对姑侄的关系,犹如一条暗线,贯穿于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中,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政治格局。血缘纽带:姑侄关系的建立宗楚客,字...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25 李治与贺兰氏:权力漩涡中的暧昧与虚构在唐朝宫廷的权力博弈中,李治与贺兰氏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武则天的外甥女,因美貌被推入政治漩涡,其与唐高宗李治的互动,既是个人情感的纠葛,更是权力格...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4 太平公主无名之谜:唐代宗法制度下的女性身份困境在唐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爱女,以“太平”为号,掌权柄、兴道观、谋废立,其政治影响力远超诸多皇子。然而,这位搅动神龙政变、先天...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3 陈子昂与武则天:君臣际遇下的士人困境与精神突围在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交织长河中,武则天与陈子昂的君臣际遇堪称一段耐人寻味的缩影。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以“风骨”著称的初唐诗人,在权力漩涡与精神世界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9 武承嗣与武三思:权力漩涡中的堂兄弟在武周王朝的权力舞台上,武承嗣与武三思作为武则天的侄子,既是家族利益的代言人,也是政治斗争的参与者。二人虽为堂兄弟,却在权力争夺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轨迹...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6 元姑娘:中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的争议与真相在中国封建帝制的漫长历史中,武则天作为唯一正统女皇帝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北魏时期一位仅在位一日、连名字都未留下的“元姑娘”,却因特殊历史背景被推上“首位女皇帝...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3 武则天为何恨萧淑妃:权力、地位与生存的残酷博弈武则天与萧淑妃的恩怨,是唐代后宫权力斗争的典型缩影。这场斗争不仅关乎个人恩怨,更涉及皇权、门阀势力与生存法则的激烈碰撞。萧淑妃从得宠到惨死,既是武则天崛起的垫脚...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2 薛怀义的特殊技能:从市井小贩到武周权臣的进阶密码薛怀义(原名冯小宝)的崛起,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阶层跃迁之一。他从一个洛阳街头卖药的江湖郎中,摇身成为武则天首任男宠、武周王朝的辅国大将军,其人生轨迹的转折...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6-12 狄仁杰:从地方小吏到三品宰相的官场进阶史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武周时期名臣,以断案如神、刚正不阿著称。其官场生涯跨越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官职屡经变迁,最终官至三品内史(宰相),成为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6-12 芈月:从权谋巅峰到政治祭坛的秦国太后在战国金戈铁马的背景下,秦宣太后芈月以“太后摄政”开创历史先河,其政治手腕之凌厉、权术运用之娴熟,堪称战国版“武则天”。然而,当历史烟尘散去,这位曾掌控秦国朝堂...
武则天有男宠吗 芈月 2025-06-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