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是秦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也是刘邦亲封的淮南王,但英布在跟随刘邦之前,一直都是项羽的麾下,后来背叛了项羽转而投靠了刘邦,但是最后却又背叛了刘邦,因此起兵,但是最终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上。那英布究竟是为何一再反叛,如果跟随项羽是因为项羽无法得人心的话,那跟随刘邦又是为什么造反了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令尹薛公说“布故丽山之徒也,自制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这是当初英布造反时,刘邦手下的一个人对英布的分析和评价。英布早先只是一介平民,后来投靠了项梁,跟随着项羽反秦。在刘邦的说客下背楚归汉,成为了汉朝的淮南王。最后英布又反叛了刘邦,掀起了叛乱。为何英布这个人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主子呢?
英布这个人早先只是一个平民,虽然平民中也有有才能的,就像刘邦一样,但是这两人的目的却不一样。英布小时候看过相,看相的人告诉他,他受刑之后就会称王,这里的王只是指诸侯王那样的。于是英布就相信自己以后会称王,他的目标就是诸侯王。而刘邦虽然也是一介平民,过着贫苦的生活,还有爱喝酒,好美色等陋习,但是刘邦心里想要争取的却是和秦始皇一样的皇帝天子的地位。
从目标的层次来说,英布就显得过于鼠目寸光了些。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分封诸侯王,项羽帐下的五大将中只有英布受封为九江王,还有封地。于是英布就死守着那一片小封国,项羽被刘邦的汉军袭击时,项羽手中兵力不足,就命令英布派兵支援。英布在九江托病不去,只是随便派了几千人去敷衍了事。后来项羽又向英布求兵,英布多番推辞,项羽暴怒,让使者来斥责英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英布目光短浅。
另外,从英布的出身和生长环境来看,英布也是属于那种文化程度不高的,虽然有勇但却无谋。英布一介平民,甚至还犯了罪,这样的人放到现在就是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啊,想必曾经也不是什么好人,否则怎么会被抓起来还受了刑罚呢?英布在骊山服役的时候,结交的朋友是那些恶霸头目和豪杰英雄,这只能说明英布是一个充满武艺侠气的豪迈的性格,却不能体现英布的正直忠义。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布不论是黑道白道都能吃透,但是他的骨子里却是更靠近黑道一些。

在骊山服役之后,英布和他在骊山交的朋友们一起当起了盗贼。虽然在乱世的情况下,有不少的百姓受苦受难,青壮年们迫于生计就可能会选择当土匪,但是除非迫不得已,有哪个善良的人是愿意当土匪,残害无辜百姓的呢?从英布选择当盗贼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英布这个人极为自私,其他人如何,天下人如何,这些都不是他所关心的,他的目的就只是封王,获得权力和地位。
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后,英布便开始不再听命于项羽,多次置项羽的命令于不顾。项羽为何单单只封了英布这一个手下的大将呢?在《史记·黥布列传》中记载到:“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后来英布带着这数千人投奔了项梁,也就是说英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独立军事队伍的军阀,英布的队伍在最初也成为了项梁的主要的战斗力。项羽手下的龙且、季布、钟离眛等人则只是臣僚,他们手中没有独立的军队。项羽实行分封是为了平衡楚国中的权力和安抚各诸侯王,他分封的都是有独立军队的人。
不封龙且等臣僚,是要将他们紧紧握在手里。若是项羽分封了龙且等具有显赫战功的臣僚,那么本来就暗流涌动的楚国权力圈子将会更加混乱。
可是各诸侯王相继反叛,项羽不得不去压制他们。英布虽然被封了王,但是他心中畏惧项羽,想反又不敢反。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的武力值太低,英布根本就不怕他。所以在刘邦相继解决了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后,英布号称自己是为了那些开国的功臣报仇于是反叛。

英布造反之初,对他的将领们说:“皇上老了,厌恶打仗了,一定不能够亲自带兵前来,派遣将领,将领们只害怕淮阴、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没什么可怕的。”所以造反了。果真如薛公预料的,英布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 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
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刘邦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
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 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在三国武力值的天平上,张飞始终是那个让对手胆寒的砝码。从虎牢关前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到当阳桥头独退曹军百万雄师,这位“燕人张翼德”用丈八蛇矛在史书上刻下...
吕布 张飞 2025-11-13 红颜薄命:卫子夫与钩弋夫人——权力漩涡中的双重悲剧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后宫佳丽无数,但卫子夫与钩弋夫人的命运轨迹,却因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注脚。一位是稳居后位三十八年的皇后,一位是诞...
卫子夫 刘彻 2025-11-13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被低估的完美帝王:刘秀的功业与历史声名的错位之谜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常被冠以"近乎完美"的标签。这位以布衣之身开创王朝的帝王,军事上以昆阳之战的奇迹威震天下,...
刘秀 2025-11-13 漠北双星的终章:李陵与李广利投匈后的命运分野西汉末年,两位名将的命运轨迹在漠北草原上走向截然不同的终点。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匈奴骑兵的壮举,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晚年的军事...
李广 2025-11-12 乱世浮萍:汉献帝刘协的傀儡人生与命运抗争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傀儡皇帝的命运往往充满悲剧色彩。而东汉末代皇帝刘协(181年-234年),其一生堪称“命运多舛”的极致写照——从九岁登基到五十四岁病...
刘协 2025-11-12 权谋棋局中的明君之选:陈平、周勃拥立刘恒的深层逻辑公元前180年,吕后崩逝,西汉朝堂暗流涌动。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与刘姓宗室联手发动"诛吕之役",彻底铲除吕氏外戚势力。...
刘恒 2025-11-12 董卓“恩将仇报”背后的权力博弈: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悲剧东汉末年,董卓以凉州军阀身份入主洛阳,短暂掌控朝政后却迅速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部将吕布刺杀,全族覆灭。史书将其定性为“狼戾贼忍”的暴君,民间更流传其“恩将仇报”...
吕布 董卓 2025-11-12 何进之败:重兵在握为何折戟宦官,引狼入室又因何故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争斗成为搅动朝堂风云的核心矛盾。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在与宦官集团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甚至不得不引董卓进京,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董卓 2025-11-11 张良:功成身退的智者传奇与归隐背后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成为汉初最耀眼的谋士之一。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山林,这一抉择不仅成就...
刘邦 张良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