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唐太宗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01:保全所以儿子性命,太子之位不是争取来的制度
李世民对身边的人说了一番话,道出了选择李治为接班人的原因,“一是定下规矩,如果立李泰,那说明太子的位置可以由个人钻营而来,不是皇帝决定。从今而后,如果太子和诸王兄弟不和,争来斗去,两个人全部废了,太子位置只能是“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二是保全儿子,如果立李泰,那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保不住了;而立了李治,李承乾和李泰都能保住性命,不至手足相残。这两个目的,第二个顺利实现了,李泰和李承乾后来确实都是善终。第一个却落了空,大唐王朝的皇位继承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每个皇子都想拼一把,争来争去。没办法,谁让他李世民开了这个历史先河,为后世子孙作出了榜样,立下了标杆呢!
02:关陇贵族等高门大族:和普通地主家庭支持
李治背后的支持力量实在太过于强大,太宗皇帝不得不接受。这就牵涉到贞观中后期的朝廷政治格局和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唐太宗后期的朝堂上主要有两种力量:关陇贵族等高门大族出身的官僚和普通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员。太宗把高门大族官僚当成执政的根本依靠力量,而把普通地主官员作为使用力量,即高门大族掌握大权,普通地主干活办事。这两股力量在唐太宗的调和或领导下,本来相安无事。但随着争夺太子斗争的激烈,两股力量各自围绕着一个皇子凝聚起来。普通地主家庭官员多数是读书人出身,自然就集聚在魏王李泰身边,如房玄龄、刘洎等。高门大族本来是支持李承乾,可奈何李承乾最后实在是扶不上墙,最后转而支持李治,这帮人主要是关陇贵族的代表长孙无忌,江南士族的代表褚遂良等人。长孙无忌、褚遂良看中李治而不是李泰,主要是因为李泰羽翼已丰,翅膀已经硬了,不好控制。而李治还没有自己的班底,在外人看来性格也比较懦弱,将来容易控制,因此极力在唐太宗面前推荐李治。
03: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
贞观十七年(643)十一月的时候,唐太宗有次秘密召见长孙无忌,讨论李治的性格:我说小舅子啊,你当初劝我立李治当太子,可我发现他性子太软,怎么能够带领朝廷和国家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呢。吴王李恪这个人,英明果敢,非常像我年轻的时候,要不然咱们再换个人,立李恪当接班人,如何?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身上流淌着李唐和杨隋两个皇族的血脉,那血统是极其高贵。但正是因为他身上有隋朝的影子,反而成了竞争太子接班人的软肋。因为一旦他上位,人们不免会认为隋朝借尸还魂。所以,刚开始李恪就出了局。唐太宗这时旧事重提,想换李恪上,纯粹是因为认为李治过于懦弱,小肩膀扛不起大唐的江山。在这种情况下,李恪身上的隋朝阴影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保住祖宗社稷要紧。
03:缓和关陇贵族和普通地主家庭的矛盾,有利于国家团结
长孙无忌去用大道理压服唐太宗:咱们咱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啊。太子是国本,国本不稳,那朝廷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你再想想,再好好想想。长孙无忌这话听着很正确,实际上已经有威胁的味道,你非要换李恪,那我们这帮支持李治的人也非要把李恪给弄死,到时朝廷又是两边站队,乱七八糟,看你还怎么收拾烂摊子。唐太宗掂量再三,最终打消了用李恪换李治的念头。所以,与其说是唐太宗看中了李治,不如说是李治背后的高门大族力量的支持,使他不得不选择了李治,因为这些高门大族官僚才是他政权的根基。普通地主官员可以重用,但不能大用。可以大用到替皇帝执掌朝政地步的,只能是和皇帝同一个阶层出身的高门大族尤其是关陇贵族。关陇贵族是唐朝的立国之本,是维持统治的核心力量,他不但不能消灭,反而必须扶持。如果唐太宗违背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的意志,立了李泰当太子,进而顺利即位当皇帝,那就意味着普通地主官员将掌握朝廷大权,这就会威胁到李唐王朝的执政根基。尽管普通地主官员取代高门大族官僚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执政转型的必由之路,只有完成统治阶层的更新换代才能让大唐事业兴旺发达。但此时唐太宗的政治觉悟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还不能主动做出这样的历史选择。立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还想继续维持高门大族掌权,普通地主干活的组织路线和用人思路,极力化解两派的矛盾。贞观十七年(643)四月初十,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褚遂良当太子宾客,一起辅佐太子,还让刘洎当了门下省长官侍中,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以前的事都过去了,现在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政治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哪怕是皇帝的意志也不算数。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权善才:唐高宗朝的司法棱镜与皇权博弈在唐高宗李治统治的永徽至乾封年间,权善才的名字因一场震动朝野的“误斫昭陵柏”事件被载入史册。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大理寺卿,其人生轨迹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唐代司法体系...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7 李治与贺兰氏:权力漩涡中的暧昧与虚构在唐朝宫廷的权力博弈中,李治与贺兰氏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武则天的外甥女,因美貌被推入政治漩涡,其与唐高宗李治的互动,既是个人情感的纠葛,更是权力格...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4 太平公主无名之谜:唐代宗法制度下的女性身份困境在唐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爱女,以“太平”为号,掌权柄、兴道观、谋废立,其政治影响力远超诸多皇子。然而,这位搅动神龙政变、先天...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3 李世民的情感世界:杨妃与长孙皇后的历史镜像在唐代宫廷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与杨妃、长孙皇后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情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偏好,更折射出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6-23 隐没在历史褶皱中的公主:李建成之女永宁原型考在隋唐交替的烽烟中,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其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于玄武门之变。相较于其弟李世民诸女在史册中的清晰记载,李建成之女永宁公主的生平却如同被迷雾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9 李世民与李君羡:从沙场战友到权力祭坛的君臣悲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谱系中,李君羡的名字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这位出身瓦岗的猛将,以“五娘子”的谶语悲剧收场,其与李世民的关系演变,恰似初唐政治生态的缩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8 李世民与杨氏:权力漩涡中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在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残阳中,李世民不仅斩断了兄弟情谊,更将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刻入史册——他纳弟媳杨氏入宫。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贵族女子,因美貌与家族背景成为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7 李忠是李治和谁的儿子:揭开唐高宗长子身世之谜在初唐宫廷的权力漩涡中,李忠的名字始终与“庶长子”“废太子”等标签紧密相连。这位唐高宗李治的长子,其人生轨迹如同照妖镜,映照出大唐皇室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要解开李...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13 薛万彻为何未入凌烟阁:政治站队、性格缺陷与时代抉择的交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勋而设立的“荣誉殿堂”,入选者多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支持者或贞观年间政局稳定的基石。然而,战功赫赫的薛万彻却未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