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看电视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两广总督这样的称呼,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这个两广总督究竟是个多大的官呢?一起随历史资料网小编看看吧。
在清朝的时候,两广总督是一个非常大的官。从这个意义上看,据说两广总督是占据一个地方的诸侯王。而且到清末为止,全国共有9个这样的总督,除两广总督外,还有直辖总督、两江总督、福建省浙江总督、湖广总督、陕西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和东三省总督。
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同时兼任都监察院的右都御史。
两广总督管辖的广东省是清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首府广州也是中国开放度最高的对外开放城市。广州13行自乾隆年间成为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每年为清政府输送大量外汇。在上海成为贸易港口之前,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大城市。因此,两广总督当时不仅是边疆的官吏,还有肥差美差。
在清朝,如果两广总督作为王独立的话,那么两广的地区就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国和强国。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两广总督。两个广地区经济发达,但广东广西两省的省情极其复杂。广西在偏僻的地方,有大量的土匪。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涌向广州,很难处理和外国人的关系。另外,广东省的海盗横行。在内陆地区,民族武装和民族矛盾广泛存在。
因此,适合两广总督的人必须是皇帝的腹心和股肱。例如,清朝末期的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在任期间用铁腕肃清了两广地区的土匪,妥善处理了东南相互保护事件。而且因为当时兼任大学士的头衔,所以在清朝时代几乎没有封存可以说是正一品领土的官员。
清代高级京官,一般都有兼职,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官场制度。比如大学士、军机大臣,一般都有兼职,如果是旗人,一般兼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尚书、侍郎、内务府总管大臣的居多;如果是汉臣,一般都是兼尚书、侍郎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不太涉及八旗政务。
清代历史上兼职最多的就是和珅,鼎盛时期有十多个要职。此外,一些京官岗位按例都有兼职,比如内阁学士必兼礼部侍郎,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仅是少数。高级京官兼职,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其权威性,以达到名实相符的目的。
相对于京官,地方官兼职的就不多了,仅有总督、巡抚例有兼职,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州、知县一类的,往往只有一个官职。
总督的兼职具体分为三种情况,每一种兼职都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是按惯例的兼职
按清制,从雍正朝以后,各省的总督例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副右都御史衔(巡抚的情况不多介绍),这类兼职大家都很熟悉,兼兵部尚书衔一是为了提高其品级并赋予掌管有限兵权,节制属下武官。
总督按照品级而言属于正二品,和各部侍郎同级,但兼了兵部尚书衔就成了从一品,直接跨入了一品大员的行列。实际上,兵部尚书衔名义大于实际,别说是各省督抚,就是正儿八经的兵部尚书,手里头也没有多少权力,和吏部、户部、礼部不可同日而语。
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其品级也是从一品和左都御史平级。这个职务是专门为总督量身定制的,京城中并没有右都御史这个岗位。
相比兵部尚书而言,右都御史的兼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为只有兼了右都御史衔的总督,才具备从法律层面监督属下百官的职能,相比兼兵部尚书那点可怜的兵权而言,右都御史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有了监察权,就无形中加重了总督的权力,可以有效震慑属官。
第二种是兼殿阁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是正一品,是文官的最高品级。从乾隆以后形成了三殿、三阁的制度,但实际上内阁大学士通常不设满,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人,多数情况下只有三四人,因此内阁大学士是极为尊贵的,就是很多军机大臣往往也没有跻身大学士的行列。
总督相当于现在一省最高的领导,他可以对整体的发展起到一定监督的作用。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清末新政时,改革官制,但对新设官职仍区分品级。现代我国官阶分为,部,厅 ,局 ,处 ,科几级。那么清朝的官职与现在的官职是如何对应的呢?清朝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本栏目详细为大家介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陆凯"这一名字因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个体而呈现出多重文化意象。从三国东吴重臣到南北朝诗人,再到当代同名...
2025-08-13 大流士改革的目的:从危机应对到帝国维系的系统性重构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因政变陷入动荡,大流士一世通过铁血手段平定叛乱后,面对的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却危机四伏的庞大帝国。他的改革并非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一场...
2025-08-13 西申国的建立者:从历史迷雾中溯源姜姓族群的西土根基西申国作为西周时期扼守宗周西陲的重要诸侯国,其建立者的身份在历史文献中虽未留下明确记载,但通过青铜器铭文、诗经赞颂与考古发现的相互印证,可勾勒出其建立者应为姜姓...
2025-08-13 祖逖为何不救刘琨:乱世中理想主义者的困局与宿命公元318年,并州刺史刘琨在幽州被鲜卑段匹磾绞杀,临终前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绝命诗。这位与祖逖“闻鸡起舞”的挚友,最终未能等来南方的援军。而此时,祖...
2025-08-13 酎金夺爵:历史事件与成语辨析“酎金夺爵”这一表述,在历史语境中常被提及,但若严格从语言规范角度审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承载着西汉政治斗争史的专有名词。这一结论需结合成语的定义...
2025-08-13 路易十六的死因争议:历史洪流中的必然与偶然1793年1月21日,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38岁的路易十六在两万名沉默的围观者面前被送上断头台。这位波旁王朝第五位国王的死亡,不仅终结了法国千年君主专制,更成为...
2025-08-13 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苏门四学士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空中,“苏门四学士”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这一称号,特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他们因受苏...
2025-08-13 温泉关战役:希腊战场上的英雄史诗与遥远东方的春秋余韵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300名勇士与数千希腊联军,在狭窄的山隘间筑起血肉长城,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希腊文明赢得喘息之机。这场被后世誉为“自...
2025-08-13 班婕妤作品:千年宫怨中的文学丰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班婕妤的名字与“秋扇见捐”的典故紧密相连。作为西汉时期罕见的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虽仅存三篇,却以真挚的情感、典雅的文辞和深刻的隐喻,...
2025-08-13 李煜:错位人生的帝王悲剧与文学丰碑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南唐后主李煜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形象。他既是亡国之君,又是“千古词帝”;既以仁政惠民,又因奢靡误国;既精通书画音律,又困于帝王枷锁。这...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