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了统一,史称晋灭吴之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东吴,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东吴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东吴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百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结果
此时,王浑、王濬和司马伷等各路大军已逼近东吴京师建业长江的北岸,东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前投降。吴主孙皓见自己内部已分崩离析,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濬、司马伷,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三月十五日行至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时,王浑派使者命其暂停进军,王濬不理,借口风太大,无法停船为由,扯起风帆直冲建业。当日,王濬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方舟百里,进入建业。吴主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投降。至此,晋军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政权宣告灭亡,三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胜利消息传来,司马炎执杯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未参与战事的骠骑将军孙秀退朝时,向南而哭说:“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评析
晋武帝司马炎经过长期的战争准备之后,终于以六路大军,水陆并进,直捣东吴京师建业,一举灭亡了东吴政权,使中国自东汉末年开始百年的战乱和三国鼎立纷争的局面宣告平定,中国又重新统一于一代新的封建王朝治理之下,这一统一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社会前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国五十七年、占据长江天险、拥有大军共二十多万的东吴政权。为何在西晋王朝的一击之下,便冰消瓦解,虽有其多方面的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东吴自末帝孙皓当政以来,昏庸残暴,任意杀害臣民,动辄扒皮,挖眼,惨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民间谣传章安侯孙奋应成为天子,孙皓便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统统处死;豫章太守张俊因替孙历之母扫墓,也被孙皓下令车裂;吴中书令贺邵因中风,不能说话,数月无法上朝,孙皓怀疑他装病,命人严刑拷打后,割断他的头,加以焚烧。孙皓还特别重用奸佞谄媚之徒,张俶因常进谄言、诋毁别人,十分被宠信,多次升官进爵,成为司直中郎将,进封侯爵,于是造成了官吏和民间互以私利为目的竞相诬谄的混乱局面,致使监狱暴满,全国上下一片恐怖气氛。
孙皓还特别憎恨胜过他的人,侍中、中书令张尚,口才捷利,雄辩超众,孙皓便借故收捕张尚,欲处极刑,公卿以下一百多人叩请孙皓减免张尚的罪行,孙皓当时假意应允,但将张尚送至建安后,终于将他杀死。孙皓每次宴会群臣,都强令大臣喝得烂醉,然后再让他们互相告发罪行,或立即处死,或剥下面皮,或挖出眼睛,君臣上下尔虞我诈,如此一个统治集团,自然四分五裂,人心丧尽,这就不能不从政治上注定东吴政权的必然失败。
当然,司马氏统治的西晋,也并非什么清廉之邦,只是政治上的腐败程度稍逊于东吴而已。然而作为西晋最高统治者的司马炎,在发动灭吴战争之前,与东吴孙皓类比,则尚属稍具政治头脑之士。因而,西晋的统治集团便远较东吴统治集团为强,它依靠一批谋臣良将渚如羊祜、杜预、王濬、张华等的辅佐筹策而取得了灭吴战争的胜利。

“宁可千日无战,不可一日无备”是自古以来兵家重要的战略思想。司马昭在灭蜀汉后,便明显地暴露了进一步并灭东吴的企图。对此,东吴的有识之士早已察觉,多次向吴主孙皓建议加强军备,增强沿江战略要点的防御力量,切实防止西晋的突袭。公元272年,吴建平太守吾彦发现长江上游飘来大量木屑,便预知了晋正大造舰船准备顺江东下灭吴的企图,向吴主孙皓建议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军兵以塞其冲要。”公元274年,当东吴大司马陆抗病重垂危之际,又向孙皓建议,将长江上游防守兵力增至八万以巩固西陵、建平等地的防备。但这些关键性的建议均被孙皓置之不理。
而西晋则在灭掉蜀汉之后,立即着手稳定内部,增强经济实力,力求富国强兵,利用17年的时间,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西晋特别针对东吴占据长江天堑的有利地势,接受曹魏时期“武骑千群,无用武之地”的教训,以将军王濬在蜀地训练水军,大造战船,做好顺江东下的一切作战准备。这样,便使本来已在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和军事实力诸多方面占据明显优势的西晋,如虎添翼,为夺取灭吴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东吴统治集团临战前多年,既失之干对西晋战略动向的研究,失去了针对西晋的战略企图采取相应对策的宝贵时机;又在战略指导中着着失误,致使拥有二十多万大军,占据半壁河山的东吴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即被西晋横扫而亡,这在古代战争史上成为不多见的惨败记录。本来,东吴并非居于绝对的劣势,即令是战前未做充分的准备,假如能在临战中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也不致于如此迅速的彻底灭亡。从当时的情况分析,东吴只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即有可能阻止西晋的推进:一是立即增强长江上游建平、西陵一带的防御力量;另一条是集中兵力于建业附近,加强沿江守备,以逸待劳,坚决阻止晋军渡江登岸。可惜东吴统治集团缺乏起码的战略决策头脑,计不及此,致使西晋王濬的水军顺江而下,如入无人之地,迅速与其东面的三路大军胜利会师于建业江面,对东吴京师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东吴丞相张悌所率的三万精兵,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竟不顾部将沈莹的劝阻,拒绝在江上机动御敌而渡江北上,这对濒临陷落的建业危局无疑于釜底抽薪,帮了晋军的大忙。
司马炎对灭吴战争的战略策略的运用则是相当出色的。战前,多年来西晋便采取了瓦解东吴军民斗志的一系列策略,临战中又进行周密的作战策划和部署,以六路大军东西对进,三面齐攻,有主有从,战略上的协同和配合环环相扣,甚为默契,做到了计而后战,稳操胜券。
吴军士气的低落由来已久,这是其政治极端腐败、人心丧尽的必然结果,战前便不断发生吴军将士投降西晋的事件;当王濬军顺流东下,吴主孙皓命游击将军张象率一万水军前往抗击王濬军时,张象军一见西晋军的旗号便全部投降了西晋;吴将陶浚奉命率军二万与晋军作战,要出发的前天晚上,部众也逃散一空,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晏等人未等晋军逼近,便主动交出符节印信而降。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吴军军无斗志的惊人状态,这样一支军队自然无法与晋军相匹敌。

意义
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百年的分裂局面,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在晋灭吴的战争中,西晋准备充分周密,战略指挥正确,作战部署得当,所以取得了胜利。王濬率的水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千里长江天堑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何况东吴以舟楫为舆马,水军向来强大。曹操败于赤壁;曹丕攻吴,临江而返,都因受限于长江。司马炎接受了这些教训,编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从巴蜀启航,沿江东下,破铁锁,除铁锥,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只用40多天就驶抵建业。然后又不失时机地配合步兵发起总攻。终于迫使吴主孙皓投降,灭亡了东吴。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他在东晋时期掀起了惊涛骇浪,其一生既有令人惊叹的成...
晋武帝 2025-11-05 晋武帝司马炎的“困局”:嫡长子继承制下的无奈抉择晋武帝司马炎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开创“太康之治”,却在选择继承人时陷入两难:其嫡次子司马衷自幼痴愚,却最终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大统。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实则是司马炎...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10-30 妖后贾南风:权力漩涡中的疯狂与覆灭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的西晋宫廷中,一场由皇后贾南风引发的血雨腥风,彻底撕裂了这个新生的王朝。这位以丑陋面容与狠辣手段著称的皇后,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与权力游戏...
贾南风 晋武帝 2025-10-30 武悼皇后杨芷:从椒房独宠到金墉饿毙的悲剧人生西晋咸宁二年(276年),18岁的弘农华阴贵女杨芷身着华服踏入椒房殿,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这位史载"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qu...
晋武帝 2025-10-30 破除“三千”迷思:明孝宗朱祐樘的专情与政治智慧在中国古代帝王叙事中,“后宫佳丽三千”几乎成为皇帝的标配形象。从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的荒诞,到唐玄宗四万宫女的夸张记载,帝王私生活的奢华与混乱常被史书渲染。...
朱祐樘下一个皇帝是谁 晋武帝 2025-10-28 寒门俊杰的仕途密码:石苞的权谋、轶事与家族沉浮在中国历史上,石苞(?-273年)以寒门出身却跻身西晋“八公”之列,其仕途轨迹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从渤海南皮的卖铁小吏到晋武帝司马炎亲送灵柩的司徒公,石苞的一生...
晋武帝 2025-10-17 司马炎传位司马衷:宗法制度、权力博弈与历史误判的交织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以“愚钝”著称的次子司马衷,这一决策长期被视为西晋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透过历史迷雾可见,这一选择并非单纯因司马衷的个人资质,而是宗...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09-30 世说新语中的王济:才情与争议交织的西晋名士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王济(字武子)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出身太原王氏这一顶级门阀,父亲王浑是西晋开国功臣,母亲钟琰为颍川名门之女,妻子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
晋武帝 2025-09-05 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终结三国分裂的统一之战公元280年,西晋王朝以雷霆之势攻破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面缚请降,标志着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这场由晋武帝司马炎主...
孙皓 晋武帝 2025-08-21 太康是哪个朝代?——解析西晋“太康之治”的历史坐标“太康”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既可指代西晋年号,也可指向河南地名,但若问“太康是哪个朝代”,答案唯一且明确——它属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时期。一、太康年号的设立背...
晋武帝 2025-07-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