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宣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宣赞原是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原任衙门防御使保义,掌管兵马。此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功出众。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为郡马,因其丑陋,人呼为“丑郡马”。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得做个兵马保义使。梁中书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赞推举关胜领兵前往围剿梁山,宣赞和郝思文为副将。关胜被捉住,宣赞、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归顺梁山。宣赞排梁山好汉第四十位,居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在攻苏州一役中同南将郭世广大战,两两皆伤,全死在饮马桥下。
当时,梁山军队正在攻打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大惊,派王定到东京请援,宣赞向蔡京推荐了关胜。蔡京听后大喜,立刻让宣赞为使到浦东请大刀关胜。宣赞与关胜相见后,又认识了井木犴郝思文,三人一起回到了东京。回到东京后,关胜提出了围魏救赵之策,蔡京大喜。派关胜为主将,郝思文为先锋,宣赞为合后,直接发兵攻打梁山,要令梁山首尾不得相顾。
关胜使出了围魏救赵之计后,梁山军马想要回山被宣赞挡住道路,因此数名在梁山的水军将领被抓。宋江率军攻打关胜,宣赞被花荣的箭术逼退。后来呼延灼使出诈降计活捉了关胜,宣赞引兵来救也被秦明孙立联手活捉,在宋江的诚意下投降了梁山。在北京大名府宣赞与郝思文合力击败了李成。后来又在攻破大名府战役中立功。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宣赞武艺高强,善使一刀钢刀,曾在王府做郡马,因相貌丑陋,人称丑郡马。他曾对连珠箭,斗赢番将,被王爷招做女婿,但郡主却嫌其丑陋,怀恨而亡。因此只在步司衙门担任衙门防御使保义,始终不得重用。
投降梁山
宋江远征大名府时,太师蔡京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出兵救援。宣赞因与蒲东巡检关胜有旧交,便趁机推荐关胜,称其有上将之才。蔡京便让他到蒲东礼请关胜。关胜将结义兄弟郝思文引见给宣赞,三人一同赴京。关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被任命为领兵指挥使。蔡京又任命郝思文为先锋、宣赞为合后,让三人率军征讨梁山泊。
宋江闻讯回师梁山,在山下遇到宣赞拦路,便扎下营寨。宣赞出马迎战花荣,连躲花荣两箭。他见花荣箭法高强,驰马归阵,却被第三支箭射中背后护心镜。后来,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其劫寨。关胜因此被引入埋伏,被梁山军活捉。宣赞负责接应,也被秦明、孙立联手活捉。郝思文则被扈三娘擒获。宋江亲解其缚,以礼相待,宣赞三人遂投降梁山。
二打大名府时,宣赞与关胜、郝思文一同担任前部先锋。三人兵至飞虎峪,与守将索超、李成展开混战。宋江趁机驱军掩杀,大败官军。 三打大名府时,吴用调拨八路军马。宣赞与关胜、郝思文隶属第三路。
大聚义
攻打凌州时,宣赞与郝思文轻敌冒进,被单廷珪、魏定国擒获,押解上京途中路过枯树山,被李逵、鲍旭、焦挺救出。他建议鲍旭尽起山寨兵马,并力攻打凌州。五人趁关胜在南门与守军作战,从北门偷袭,一举夺取凌州。
攻打东昌府时,宣赞出马迎战张清,却被飞石击伤嘴边,负伤落马,被众将抢回。
梁山排座次时,宣赞排第四十位,星号地杰星,担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与关胜、徐宁、郝思文一同把守正东旱寨。 两赢童贯时,宣赞随关胜镇守九宫八卦阵中的东方方位。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宣赞随宋江南征北战,颇有战功。
征讨辽国时,宣赞随关胜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土星阵,并与郝思文、柴进、李应等人杀尽兀颜光身边羽翼,使关胜得以杀死兀颜光。
征讨田虎时,宣赞与郝思文、吕方、郭盛一同镇守晋宁。 后随卢俊义兵出汾阳城,击败田彪,杀死索贤、党世隆、凌光三将,追奔十里,又留镇汾阳府。

征讨王庆时,宣赞与郝思文、花荣、林冲、吕方、郭盛一同镇守宛州,辅助陈瓘、侯蒙、罗戬等文官。 淮西军攻打宛州,花荣、林冲等人都被派出迎敌,城中守将只剩宣赞、郝思文二人,以及一万老弱兵马。贼将季三思、倪慴率军袭城,却被萧让用空城计吓退。宣赞二人埋伏在西门,趁机杀出,大败西军,斩首万余。季三思、倪慴都死于乱军之中。
征讨方腊时,宣赞随军攻破常州,与郝思文一同活捉统制官沈抃。
人物结局
苏州之战时,宣赞与守将郭世广鏖战,在饮马桥下同归于尽。 后追封义节郎。
人物外貌
书中外貌描写:此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
出处考究
姓名出处
宣赞其人不见于宋元史料,也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应属于《水浒传》小说的原创人物。也有人认为,宣赞暗喻《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二书,而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宣赞是指宣赞舍人,乃是不入品流的小官。《鸡肋篇》称:“绍兴之后,巨盗多命官招安,率以宣赞舍人宠之。时以此官为耻。”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作者以宣赞为名或隐喻盗贼招安。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新旧党争如烈火烹油,蔡京与苏轼这对政坛对手的恩怨,既是权力斗争的缩影,也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蔡京以“奸臣”之名载入史册,而苏轼则以“文豪”...
苏轼 蔡京 2025-09-26 蔡京与高俅:北宋权臣的权势较量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蔡京与高俅作为权臣的代表,其权势之争一直是后世热议的话题。从历史资料来看,蔡京的权势在整体上显著大于高俅,这一结论可从政治地位、权力范围...
高俅 蔡京 2025-08-29 赵挺之为何未救李清照:北宋党争阴影下的家族悲剧北宋末年,李清照从“赌书泼茶”的贵妇沦为“物是人非”的流亡者,其人生转折与公公赵挺之的政治选择密切相关。作为蔡京推荐的宰相,赵挺之在党争漩涡中自顾不暇,其“不救...
李清照的词 蔡京 2025-08-21 权臣末路:蔡京的流放与北宋政治生态的崩塌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汴京告急。太学生陈东上书宋钦宗,痛陈“六贼乱政”,首当其冲的便是权相蔡京。这位曾执掌朝政十八年、以“太平宰相”自居的权臣,...
宋钦宗 蔡京 2025-07-22 蔡京蔡攸父子:北宋末年的权奸乱政与家族倾轧北宋末年,朝堂之上权谋倾轧、党争不断,而蔡京、蔡攸父子作为这一时期权臣的典型代表,以“父子共政”的畸形模式将北宋政权推向深渊。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野心的膨胀史,...
蔡京 2025-07-18 蔡京八子命运录:北宋权相家族的崩塌史北宋末年,权相蔡京的家族兴衰堪称一部政治悲剧。这位四度拜相、执掌朝纲十六年的"六贼之首",其八个儿子的命运轨迹,恰似一面镜子...
蔡京 2025-06-09 施耐庵与吴承恩:跨越时空的文学传承迷思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施耐庵与吴承恩作为《水浒传》与《西游记》的作者,常被后世并置讨论。然而,关于两人是否存在师徒关系的疑问,实则源于对历史时空的误读。通过梳理两...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吴承恩 2025-05-09 北宋六贼十恶:权奸误国的典型代表在北宋末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北宋六贼”臭名昭著,他们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谓“北宋六贼”,指的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
童贯 蔡京 2025-05-08 火眼狻猊邓飞:梁山“食人魔”的隐秘传说核心论断:邓飞在《水浒传》中被明确记载为“多食人肉”的凶徒,其“火眼”特征与嗜血习性形成强烈呼应。施耐庵通过这一设定,揭示了江湖草莽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异化,其形...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2025-04-21 北宋灭亡时,蔡京高俅的命运终局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的惨剧,北宋王朝轰然倒塌。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两位权臣蔡京和高俅的命运也走向了终点。他们曾一度权倾朝野,但在北宋灭...
高俅 蔡京 2025-02-2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