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山东蒲台县(今博兴、广饶一带)西关林家庄人。她虽是女儿身,但父母希望她能胜过男儿,所以取名赛儿。永乐年间,夺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准备迁都北京,为了加强漕运和营建北京城,他下令开挖会通河,先后征调山东夫役数十万挖河,农民徭役负担沉重,不堪忍受。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唐赛儿以白莲教的名义,组织发动农民数千人,于山东滨州扯旗造反。面对明军的围剿,义军转战青州,并占领了卸石棚寨为据点,多次挫败明朝官军的进剿,并曾经攻克青州、诸城、莒县、即墨等州郡。
据说唐赛儿领导的义军纪律严明,不侵扰百姓,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开仓放粮,赈济饥民,颇受农民的欢迎,一时间声势大振,应者云集。后因明成祖调集重兵镇压,义军损失惨重,起义失败。史载,唐赛儿并未被官军捕获,而是悄然遁去,不知所终,其最终结局成了难解的历史之谜。史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等地大旱,官府依旧横征暴敛。据《明史》以及各类稗官野史记载,唐赛儿于二月二十一日率众数千人,“以红白旗为号”,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唐赛儿自称“佛母”,以她为首的白莲教武装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颇受百姓拥戴,势力发展迅速。明朝青州左卫指挥使高风见唐赛儿聚众造反,立即率数千精兵前来镇压,随即与义军展开残酷血战。
彼时山东各地还有董彦皋、刘俊、宾鸿、丁谷刚、徐光等好几支农民暴动武装,闻听官军围攻唐赛儿,立刻汇集数万人赶去增援。各路义军在唐赛儿的领导指挥下,勇猛顽强,拼死拒敌,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击溃了气势汹汹的官兵,阵斩青州左卫指挥使高风。唐赛儿初战告捷,威震山东 ,使各州县大小官吏和豪绅地主慌作一团。明成祖朱棣闻报后也感到“甚为震惊”。为了扑灭唐赛儿这把“干柴烈火” ,避免引发燎原之势,朱棣亲自下令:命安远侯柳升任总兵,都指挥佥事刘忠为副总兵,率领明军中最精锐的“京营(北京卫戍部队)” 昼夜兼程,奔赴山东,准备将唐赛儿武装一举扼杀掉。
大军出发前,朱棣召柳升面授机宜,再三叮嘱他道:“前高风轻率冒进,导致失败,不可不戒”。就在柳升率京营赶赴山东之时,宾鸿率义军攻克安丘;董彦皋部也以“红白旗为号”,一举攻占莒县与即墨城;寿光、诸州、胶州等地也有大股农民军活动,他们冲州撞府,抵抗官军。朱棣见山东义军如此活跃,大有燎原之势,不得不命柳升分兵应付。山东境内风起云涌的农民武装暴动打乱了朱棣的部署,也打乱了官军欲全力镇压唐赛儿的企图,明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柳升的京营素称精锐,但其兵力也被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围剿唐赛儿,使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1420年4月18日,柳升为了尽快剿灭唐赛儿农军,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五千京营将士包围了唐赛儿军的根据地卸石棚寨,却围而不打,先派指挥吴亮进寨劝降。柳升的意思是软硬兼施,用软、硬两手对付唐赛儿。唐赛儿识破了柳升的伎俩,她拒绝了吴亮的诱降,并率部进行了坚决抵抗,激战中一举击毙明军副总兵官、都指挥使刘忠。唐赛儿智勇双全,并非一介只知蛮打蛮拼的悍妇。为了迷惑柳升,她派一些农军士兵到明军兵营中假装投降,并献上“投名状” 说:“寨中缺水,唐赛儿准备率众从东门突围,否则就会渴死”。柳升不疑有诈,大喜过望,马上将兵力全部调至卸石棚寨东门外,准备截杀突围而出的义军。见明军中计,唐赛儿乘夜率军从敌军防守薄弱的地方撤出。
次日天刚亮,柳升率军冲入寨中,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才知道中了计,他恼羞成怒,督军紧追不舍,却不见一个义军的身影。原来,唐赛儿早已率寨中义军安全转移、远走高飞了。柳升大怒,纵兵杀良冒功,“斩杀百姓无数”。农军突出重围后,唐赛儿率领他们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义军虽然行动飘忽,打的灵活机动,也攻下过几座城池,但官军毕竟人多势众,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因此农军屡屡失利。山东都指挥使卫青(和汉大将军卫青同名同姓)、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率防倭(防备倭寇侵犯)大军突然袭击义军,唐赛儿军腹背受敌、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史载,有六千多农军战士被明军打死或擒杀,余众溃散,起义失败。
明军将领上奏朝廷报功,说“妖妇唐赛儿也在歼灭之列”。可打扫战场时却没有发现唐赛儿的尸体。起义失败后,唐赛儿的最终下落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有野史杂钞记载,唐赛儿被明军俘虏,后被残忍的凌迟处死。也有文献记载,义军被官军镇压后,唐赛儿在当地百姓的掩护下乘乱遁逃,安然脱险,明成祖知道后异常恼怒,下令各地严厉缉拿“盗首”唐赛儿。有传闻唐赛儿藏匿在道观、尼庵中,明成祖“遂命司法,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站,逮之京诘问之”。同年七月,明成祖任段明为山东左参政,继续搜捕唐赛儿,段明为了交差,把北京、山东的尼姑、道姑几乎全部逮捕,逐一审查,最后还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毫无结果,“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综上所述,最后聪明的唐赛儿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烽燧深处。朱棣为泄愤,以“追剿不力”、虚报战功为由将总兵柳升逮捕下狱治罪,以“盗纵” 罪将张海、储埏等12名将领处死。唐赛儿智勇双全,确实让绝大多数男儿自愧不如,不愧为明初山东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
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姚广孝以“黑衣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兼具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通阴阳术数的谋士,不仅主导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战略布局,更以三则预言为后世留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8-18 朱棣为何“杀”张玉?一场权谋与忠诚的双重变奏公元1401年冬,山东东昌城外尸横遍野。燕王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之际,58岁的老将张玉率亲兵撕开血路,救出主帅后却陷入敌阵,力竭而亡。这场惨烈的东昌之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14 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忠义、伦理与政治的抉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在群臣纷纷跪迎新君的场景中,唯有魏国公徐辉祖独守父亲徐达的祠堂,拒不承认朱棣的帝位。这位朱棣的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13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帖木儿与朱棣对决:历史假设下的军事与战略博弈若将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两大军事强人——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置于同一战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个人武勇,更涉及战略体系、后勤保障与文...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5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