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初名臣,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因支持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成为首席辅政大臣,富贵权势延续了贞观时期的独一无二。
但他后来却成为李治的眼中钉,被李治联手武则天挤出权力中心,然后逼迫他自尽。
想来,长孙无忌在临死前,或许会哀叹,自己支持了一个白眼狼外甥。
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权力争斗,难说谁对谁错。
自古以来,权臣和皇帝,互相杀得你死我活的斗争屡见不鲜,长孙无忌也未必就是正义的。
本文不讲长孙无忌死得是否冤枉,只聊聊他当初为什么要支持李治当太子。
这或许是长孙无忌临死前会感到无比后悔的执念。
唐初的皇位继承人之争,一直充斥着阴谋、杀戮,就没有正常过。
在李治成为李世民的继承人之前,是先有一位皇太子的,就是李治的同胞兄长,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
同时,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在跟李承乾争夺最终的继承人的位置。
起码在这两位丧失希望之前,李治是毫无机会的,传统观念对废长立幼的抵制,以及年龄的差距,制约了他的出头。
因此,至少在李承乾被废之前,长孙无忌的眼光是不可能注视到李治的,两人之间只有亲情的纠葛。
他们之间在政治上的联系和默契,要等到李承乾谋反被废之后。
至于李承乾和李泰之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长孙无忌到底支持谁。
两个都是他的亲外甥,且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看重,长孙无忌也不可能在没得到李世民的允许下,在李世民生前就向未来的皇帝靠拢,这是政治大忌。
所以,长孙无忌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即使有倾向性,也绝对是无比隐晦的。
就我个人判断,长孙无忌似乎是支持李承乾的。
首先,李承乾是法定的皇太子,天然具有优势,何况,长孙无忌很了解李世民,知道玄武门的事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不会轻易让其余皇子威胁到李承乾。
其次,从史书中的两则关于褚遂良劝谏李世民的记载,大概能侧面印证长孙无忌的想法。
因为,褚遂良是长孙无忌的死党,两人的想法应该是一样的,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大人物,有啥举动,先让手下的马仔出面,也是应有之意。
一次是记载于《旧唐书·李泰列传》中,李泰主修《括地志》成功后,十分高兴的李世民对李泰大加赏赐,规格超过了皇太子李承乾,然后褚遂良马上站出来反对。
不过,反对未遂,李世民依旧我行我素。
另一次记载于《旧唐书·褚遂良列传》中,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本来已经许诺让李泰当太子,而后,李泰承诺,将来会“杀子传弟”,李世民差点就答应了。
隔天,当李世民和群臣讨论这个事的时候,又是褚遂良马上站出来反对李泰当太子,并说服了李世民。
以褚遂良跟长孙无忌的亲密关系,大致能推断出,无论是李承乾还在位,或是被废后,长孙无忌都没有支持过李泰。
在李承乾被废后,李泰最有希望当太子,长孙无忌为啥不靠过去?
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个道理,李世民不发话,长孙无忌是不敢有丝毫政治表态的。
且以李泰争位十多年积攒下来的实力来看,长孙无忌即使过去,也晚了,人家的势力体系已经成形了。
还不如赌其余皇子,没有自己势力的皇子,过去就能当老大。
好在,他还有一个亲外甥李治。
而且,李世民在把李泰否定后,终于也考虑到了最后一个嫡子李治。
为让毫无政治根基的李治顺利当上皇太子,李世民还做了一番表演,《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中有如下记载:
其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憀。”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何如?”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因加授无忌太子太师。
这就是长孙无忌力挺李治的初始。
从政治角度来说,李世民发话了,长孙无忌一定要紧跟,否则,李世民就能让他好看。
为给继承人扫清政治障碍,李世民是谁都不认的,他都敢在玄武门亲手射死同胞兄长李建成,何况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子。
长孙无忌同意了,于是,马上就成了东宫三师之首的太子太师。
从个人利益角度来看,支持李治比支持李泰要强太多,李治没势力,亲舅舅加贞观第一宠臣愿意支持自己,还不感恩戴德?
相比起李治来,其余或多或少有一点自己势力的皇子,长孙无忌就看不上了,去了也不能当老大,关系也亲不过亲舅甥。
何况,这是李世民亲自指定他上的船,又有大收益赚,他求之不得,也从此开始力保李治。
李世民后来对让李治当太子略有后悔,想换人,这时已经上了船的长孙无忌就直接亲自出马了,《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中记载:
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如果他没有在李世民的许可下,先上了李治的船,要反对李恪的话,估计还是先让褚遂良先站出来反对。
综上,长孙无忌之所以在贞观后期力挺李治,首先,是李世民让他去支持的,他不能反对李世民的决定,其次,才是从政治利益和亲缘关系上来考虑。
从李治被立为太子时的情况来看,长孙无忌是做了一笔好买卖。
不过,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后,把权臣当得有滋有味,忽视了皇权,就不怪他会被李治搞掉了。
即使临死前,或许会后悔支持了李治,也是自找的,皇帝长大了,干嘛还不急流勇退。
在唐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中,玄武门之变后,齐王妃杨氏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大转变,她看似“帮助”李世民的行为背后,实则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5-08 武顺之女:贺兰敏月的传奇人生在唐朝风云变幻的宫廷舞台上,武顺之女贺兰敏月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悲惨的结局,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她的一生,与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等关键人物紧密相连,折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5-06 新城公主原名考:揭开唐代嫡公主的真实称谓之谜在唐代宗室谱系中,新城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幼女,其生平轨迹与名讳更迭始终笼罩在历史迷雾中。通过比对《新唐书》《唐会要》及出土墓志等史料,可清晰...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30 李世民与李元霸:历史原型与文学虚构交织的兄弟羁绊在隋唐风云中,李世民与李元霸的关系常被置于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下审视。作为唐高祖李渊之子,二人本为血脉相连的兄弟,但后世评书、演义的演绎使这段关系被赋予了更多传...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28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未弑父的深层逻辑:权力博弈与政治伦理的双重考量公元626年6月4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太子李建成,尉迟恭斩杀齐王李元吉,这场血腥政变彻底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然而,当刀锋指向太极宫时,李世民却选择...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4-28 侯君集:从辅佐太子到追悔莫及的歧途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侯君集本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曾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然而,他最终却因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落得个身败名裂...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承乾 2025-04-22 李世民背后的关陇集团:王朝兴衰的隐形推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关陇集团宛如一座神秘的巨轮,悄然推动着王朝的更迭与历史的走向。而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其辉煌的帝王生涯背后,始终有着关陇集团这股...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21 李治长子:李忠的生平与命运浮沉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忠,虽未如一些帝王般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广为人知的辉煌篇章,但他的生平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初唐宫廷斗争的残酷与...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4-15 李泰:从宠冠诸王到黯然离世的悲剧人生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泰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他一度宠冠诸王,才华横溢,却因皇位之争而卷入政治漩涡,最终黯然离世。一、宠冠诸王的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4 窦皇后与李世民:母仪天下与千古一帝的母子情深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窦皇后与李世民这对母子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窦皇后,作为李世民的生母,以其贤德著称;而李世民,则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成为千古一帝。窦皇...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