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辅国只是一个宦官,那么为什么唐肃宗还没去世,李辅国就敢幽禁张皇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四月,“安史之乱”接近尾声,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在神龙殿驾崩,而此时唐肃宗李亨也已经卧病不起。
唐肃宗听到唐玄宗去世的消息,因为悲痛,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于是就让太子监国。
就在这之后,张皇后被李辅国幽禁到了后宫,等到唐肃宗一去世,李辅国就将张皇后给杀了。
事情是这样的,唐肃宗病情加重后,让太子监理国政。
太子就是李豫,后来的唐代宗。
李豫不是张皇后的儿子,他的生母是吴宫人,也就是后来被追谥的章敬皇后吴氏,很早就去世了。
李豫是唐肃宗的长子,却不是张皇后的儿子,张皇后曾经也为了太子之位,为自己的儿子李昭争过,那还是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当时李佋年纪还很小,而作为长子的李豫,唐肃宗认为他年纪大,且有战功,所以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李豫是太子,唐肃宗驾崩后他就是新皇帝,在关键时刻,张皇后摒弃前嫌,为了利益想要和李豫站在同一条船上。
张皇后召见太子,对太子说:
“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其罪甚大,所忌者吾与太子。今主上弥留,辅国阴与程元振谋作乱,不可不诛。”
张皇后让太子把李辅国除掉,因为李辅国和程元振勾结在一起,想要作乱。
也就是说,一开始是张皇后想先发制人除掉李辅国,原因是为了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斗争。
那张皇后为什么要对一个宦官下手呢?
其实李辅国虽然一开始只是个宦官,但因为尽心侍奉唐肃宗李亨成为了李亨心腹,“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去蜀中避难,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临危受命,李辅国因劝李亨登基而逐渐掌握军权,后来担任要职。
而张皇后一开始只是唐肃宗的良娣,因为善于讨唐肃宗的欢心,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跟随唐肃宗去到朔州。
当时保卫的兵力不多,张良娣睡觉总是睡在唐肃宗前面,到了灵武,张良娣生了一个孩子,三天就起来为战士们缝补衣服了,为此唐肃宗更加怜爱她。
张皇后开始位份不高,且唐肃宗还是忠王时,有王妃韦氏,后来韦氏之兄被李林甫陷害致死,唐肃宗就奏请和韦氏绝亲。
“安史之乱”韦氏陷入贼中,至德年间死了。
张良娣因为得唐肃宗欢心,在乾元初年被册封为淑妃,后来又被册封为皇后。
张皇后很会笼络人心,和当时得唐肃宗信任的李辅国互相勾结,两人渐渐参与政事,掌握大权,干扰朝政,甚至独断专行。大家熟知的《大唐荣耀》里的建宁王李倓,为人正直,因为多次揭露李辅国的罪恶,就是被他诬陷加害李豫,最后被唐肃宗赐死的。
张皇后和李辅国为了自身利益,狼狈为奸,可到了唐肃宗晚年,两人的关系有了裂痕,李辅国和程元振结为了党羽。
这就有了唐肃宗病危,张皇后召太子李豫前来,让他除掉李辅国一事。
面对张皇后的这一要求,李豫哭着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亲爹快不行了,贸然把功劳颇大的李辅国和程元振俩人杀掉,他爹会受不了的。
表面看太子李豫是性格软弱,不敢对李辅国他们下手,太怂,但实际上李豫聪明得很,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参与到张皇后和李辅国的纷争中去,“坐山观虎斗”,最后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岂不是很好。
李豫就这么和张皇后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张皇后见拿捏不住太子,不能让太子为自己所用,就又想出了其他的计策。
她把越王李系召来,对他说:
“太子仁弱,不能诛贼臣,汝能之乎?”
既然太子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换人,张皇后把本想让太子做的事,交给了越王李系去做,李系当即答应,让内谒者监段恒俊挑选宦官二百多人,到长生殿,给他们配备武器,准备搞事情。
张皇后假传皇帝的命令召见太子,程元振知道了张皇后的阴谋,把事情告诉了李辅国,在凌霄门埋下伏兵等待太子的到来。
双方都想要太子,但李辅国还是抢先一步,他拦住了太子并派兵看住他,把他控制了起来。
当天晚上,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军来到三殿,逮捕了越王李系、段恒俊以及其他一百多人,把他们囚禁起来,又以太子的命令把张皇后迁到别殿。
但是唐肃宗在长生殿,张皇后在他身边侍奉,使者逼着张皇后离开,并将她身边的人都一起幽禁在后宫。
当月十八日,唐肃宗驾崩,李辅国只手遮天,把张皇后和越王李系等人都杀了,经过这场宫廷政变杀戮后,李辅国才把太子放出来,让他穿着素服给唐肃宗办丧事,才和宰相们相见,告诉他们宫里发生的事。
表面看起来是李辅国帮李豫保住了太子之位,但实际上这是一场张皇后和李辅国单方面的权力之争,李豫不过是被迫卷了进来。
李豫继位后,李辅国自认为辅佐李豫登基有功,而更有专横,他甚至对李豫说:“陛下只要住在宫里就好,外面的事交给老奴处理就好。”
他这是想让李豫做傀儡皇帝,而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一个宦官用这样的态度和皇帝说话,但凡有血性的人都忍不了,更何况唐代宗李豫也不是个怂包。
李豫对李辅国心生愤怒,但是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反而对李辅国十分尊敬,因为当时禁军还掌握在李辅国手里。
李豫尊称李辅国为尚父,事情不管大小都要询问李辅国的意见,就连大臣们进宫都要先去见李辅国。
这些事让唐代宗李豫心里很不爽,但碍于他即位后,李辅国有杀掉张皇后的功劳,不能公开杀李辅国,但这不代表他就不能拿李辅国怎么样了。
宝应元年,十月十七日晚上,有盗贼潜入李辅国的家里,杀掉了李辅国,带走了他的头颅和一条手臂,唐代宗让人去抓捕盗贼,还给李辅国刻了一个木脑袋来安葬李辅国,追赠他为太傅。
据说李辅国这蹊跷的死法是唐代宗让人干的,要不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抓不住一个杀了朝廷重臣的盗贼呢?
明眼人都看得清其中的原由,大家不过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在中国唐朝的宫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与武惠妃的情感纠葛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权力悲剧。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晚年却因宠妃武惠妃的离世陷入疯狂,甚至被后世推测为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惠妃 2025-06-30 和政公主:以“和政”为名的乱世仁心在唐朝的公主封号体系中,“和政”二字绝非随意赐予的荣耀,而是政治寓意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投射。唐肃宗李亨为第三女择选“和政”作为封号,既暗含对太平治世的期许,更成为...
李亨 唐肃 2025-06-27 唐玄宗与张九龄:君臣际会背后的帝王心术与士人风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56岁的张九龄身着紫袍步入大明宫时,唐玄宗李隆基或许未曾料到,这位岭南书生将成为开元盛世最后的精神符号。从《千秋金镜录》的诤谏到安史...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玉真公主:道观红尘与唐代皇室婚恋的非常态样本在唐代公主群体中,玉真公主李持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位唐睿宗李旦之女、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以“持盈法师”之名主持王屋山灵都观,却在道教清规下留下两个儿子的记载,...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10 权阉末路:宗楚客之死与唐中宗朝堂的权力绞杀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夜,长安城头飘着细密的雨丝。临淄王李隆基的军队如黑潮般涌入皇城,禁军将领葛福顺的剑锋直指玄武门。在这场改写唐朝命运的唐隆政变中,中...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6-06 宁国公主:盛唐和亲路上的血色玫瑰天宝七载(748年)的碎叶城外,一列朱漆马车正缓缓驶向漠北。车帘轻掀,露出宁国公主苍白的面容。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嫡女,正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前往回纥汗国。她的嫁...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宁国公主 2025-06-06 和政公主生卒年考:盛唐玫瑰的短暂绽放在盛唐的宫廷画卷中,和政公主如同一抹绚丽的霞光,其生命虽短暂却璀璨夺目。作为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她的一生交织着皇室荣耀与安史之乱的烽火,其生卒年之谜更成为解开其人...
李亨 唐肃 2025-06-05 盛世情殇:李隆基与杨玉环关系的多维透视在开元盛世的余晖中,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感纠葛犹如一曲凄美的霓裳羽衣曲,既承载着盛唐最后的浪漫,也暗含着帝国崩塌的密码。这对相差三十四岁的帝妃组合,用十四年的恩宠...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6-03 玉真公主生育之谜:历史尘烟中的隐秘线索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玉真公主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吸引着后人的目光。她身为唐睿宗李旦之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妹,却在出家修道的同时,留下...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5-23 长生殿双星陨落: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宿命悲歌清代戏曲巅峰之作《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历史底色,通过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传奇,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织成永恒的艺术经典。这部由洪昇创作的戏剧,不仅再...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洪昇 2025-05-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