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人物生平
踏入仕途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
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累职拜相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遍布淫祠(指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祠庙)。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于同年九月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还正言斥责张光辅,称其之罪甚于李贞。 张光辅怀恨在心,便于回朝后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史称武周。狄仁杰于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大为叹服。
谪贬彭泽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的王德寿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看罢帛书,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剥下,饮食寝宿也一切如常。假如没有谋反的事实,他们如何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入内查看。周綝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谢死表》,让周綝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则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方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此后,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复居宰辅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复立高氏为高句丽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百姓。他的建议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却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赞同。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晚年生活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是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狄仁杰被后晋朝廷追封为太师。
狄仁杰(630年-700年)作为唐朝武周时期的政治家与断案名臣,不仅以“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才智辅佐武则天治国,更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门下弟子遍布朝堂与江湖,形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8-21 狄仁杰之死:历史迷雾中的自然谢幕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狄仁杰以其刚正不阿的形象和断案如神的智慧,成为后世传颂的“东方福尔摩斯”。然而,这位武周时期的宰相之死,却在历史长河中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部...
狄仁杰 2025-06-24 狄景晖:狄仁杰清誉之下的一抹阴影在唐朝璀璨的群星中,狄仁杰犹如北斗之南最耀眼的星辰,其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形象穿越千年仍为世人敬仰。然而,这位名相的家族史上却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插曲——其第三子狄...
狄仁杰 2025-06-13 狄仁杰:从地方小吏到三品宰相的官场进阶史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武周时期名臣,以断案如神、刚正不阿著称。其官场生涯跨越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官职屡经变迁,最终官至三品内史(宰相),成为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6-12 狄仁杰对虎敬晖的怀疑之路:层层剥茧见真章在《神探狄仁杰》系列剧中,狄仁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破解了一桩桩错综复杂的案件。其中,他对身边亲信虎敬晖身份的怀疑过程,堪称经典。那么,狄仁杰究竟...
狄仁杰 2025-05-09 狄仁杰的情感归宿: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婚姻图景在唐代政治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狄仁杰的婚姻状况始终笼罩着迷雾。作为正史中以"断案如神"著称的宰相,其私人生活被简化为&...
狄仁杰 2025-04-25 狄仁杰:历史上的“神探”形象探秘在提及中国古代的侦探或断案高手时,狄仁杰的名字几乎总是首先被提及。他在众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了一位智勇双全、洞察秋毫的“神探”。但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如...
狄仁杰 2025-03-05 狄仁杰:历史上的神探之名是否属实?狄仁杰,这个名字在许多人心中与“神探”二字紧密相连。在无数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传说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位智勇双全、洞察秋毫的断案高手。但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如传说中所...
狄仁杰 2025-03-05 狄仁杰:超越神探的多元身份狄仁杰,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因其卓越的侦探才能而被后人尊称为“神探”。然而,狄仁杰的才华与贡献远不止于此。他不仅在破案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更在政治、...
狄仁杰 2025-03-04 真实的狄仁杰:唐朝的一代名相狄仁杰,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尤其在影视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神探形象。然而,真实的狄仁杰远不止于此,他是一位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狄仁杰 2025-03-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