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朝代在初期或是中期有多么的鼎盛繁荣,当它走向尾声的时候也总是各种暴动叛乱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的。繁荣如唐朝也是逃不过这样的宿命的,末期的唐朝也是陷入了各方势力混战的阶段,由此,分崩离析。
而在唐朝结束以后,历史便陷入了一个十分短暂的分裂时期,也就是“五代十国”。其中,十国大多处于南方,不过南方自古以来就是人烟稀少,并且也较为安定,更是爱好和平,因此十国政权彼此之间算是互相独立,并不会去干扰彼此,也没有什么统一全国的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反而是处于一种非常平稳安定的状态。
不过,北方却呈现出一种与南方截然相反的状态。但是古代所称的北方,和我们现在所指的北方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这里所指的北方也就是中原。中原拥有着肥沃富饶的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因此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宠儿。也正因如此,在短短的五十三年之中,总共更替了五个朝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代。
而神奇的是这五个朝代中,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出身,他们虽然精于战争,却基本没有什么治国之策,或许这也是这些朝代无法长久存活的缘故。但是在这些君主中,却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柴荣。
也因为他的特殊而被后人称为了五代第一明君,他的出现简直是和前面其他几任国君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十五岁参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虽然他执政仅仅只有五年之短,不过却做出了许多惊人的举动,如修订刑律和历法等等。
柴荣其实是非常有治国之才的,而且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并且也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韶华极盛时,他就率领军队收回了许多的领土,但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势头正猛时却突患恶疾而就此病逝了,后周的重担也就只得落在了大将赵匡胤的身上,也正是如此,历史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赵匡胤是深受柴荣信任的大将,他具有着非常好的打仗天赋,在柴荣临死前甚至将禁军都托付给赵匡胤管理,可见柴荣对其信任之深。他也希望赵匡胤能够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管理好后周,不过却没想到这个深受自己信任的大将却早就有了二心,第二年就发起了兵变,自己披上了龙袍。并且还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开启了北宋的历史。
不过,尽管赵匡胤辜负了柴荣的信任,但他身上却是少有地充满了仁义之气的。一般,这种兵变篡位的皇帝在稳固自己位置以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逐步把当初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大将们一个个都拔除,而上一个亡国皇帝的下场也几乎都是非常惨无人道的,不过,赵匡胤的做法和其他的皇帝比起来却显得非常清奇。
他非常没有处死这些对他可能有威胁的人,甚至对于后周所遗留下来的人都给予了优待,给他们留有了非常大的面子。而对于早年跟随自己征战的大将们,他也并未效仿其他的皇帝找各种理由将他们处死,而是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让他们都回去安度晚年去了,这一做法也是十分人道的。
不过,始终是兵变而得来的皇位,因此赵匡胤还是会惧怕自己也有朝一日被自己的大将篡位的。因此,在治国方面他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做法,这样即使武将们有谋篡之心,但却手中没有足够的兵权支持。
那么为了防止自己被篡位,他到底有多么的“重文”呢?在职位的安排上,他都会安排好几个官员相互制衡,并且在能任用文官的地方,他是绝不会使用武将的;在军事的调遣上,将领们都是没有调兵权的,并且还总是让将领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守地,因此这也是使得那些处于底层的士兵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将领是谁,更别说在军营中树立将领的威信了。
这种做法看似非常安全,固然是很好的稳固了他自己的政权,但是也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北宋的战斗力。
以至于后来赵光义继位,想要消灭契丹人,却自己做着驴车逃了回来。这不但使得大宋颜面尽失,还在外族人面前彻底暴露了大宋其实是个纸老虎,看似是个大王朝,但实则战斗力薄弱。因此,在当时,外族中无论是辽那样的大国还是西夏那样的小国在北宋的交战中都是以获胜告终的。
不过在赵匡胤时期,这种战斗力不足的缺点并未表露出来,因为他是个精于治国的皇帝,他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并且在他“重文轻武”的政策下,也涌现了许多的治国人才帮助他共同将大宋发展起来。因此赵匡胤时期除了战斗力略弱以外,国家整体还是非常繁荣的。所以,在宋朝历史上赵匡胤是一个深受爱戴的皇帝。而在建国之初的时候,赵匡胤就在太庙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并且还刻上了誓词。以后的继承皇位的新皇帝都是必须要去祭拜这块石碑的,石碑上所刻的誓词也是只有皇帝们才知道。关于誓词的内容,根据史料记载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对于柴氏的后裔,赵氏子孙必须要善待,即使是他们犯了什么弥天大罪,也必须要让他们带着尊严地死去,不得进行侮辱,并且不得连累族内其他人。
第二、对于文人士大夫以及敢于谏言者都必须善待,不得残害。
第三、赵氏子孙都必须要谨遵上述两条,不得违背。
因此从誓词内容也可以看出,宋朝赵氏子孙对于柴氏后裔如此优待宽恕的原因了。而尽管宋朝在军事发展上显得非常不足,但在经济文化上却能够繁荣发展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总的来说,赵匡胤还是历史上少有的饱含仁义之心的皇帝。
公元976年冬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万岁殿暴毙,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千年后,现代科学技术为揭开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尸骨鉴定探寻死因。尽管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14 赵匡胤一生最爱的女人:贺氏——青梅竹马的永恒印记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杯酒释兵权为何能成功:权力博弈中的智慧与妥协公元961年七月初九的夜晚,北宋皇宫中一场看似寻常的酒宴悄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宋太祖赵匡胤以“推心置腹”的姿态,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7-08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