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鲍超率领着16000“霆军”从后方发起攻击,直接与赖文光、任化邦、范汝增、李蕴泰率领的“捻军”主力进行厮杀。一顿血战后,“霆军”悍将阵亡14人,士兵也损失惨重,但最终击败“捻军”,救出被围困在阵中的淮军头号名将刘铭传,保存了李鸿章的政治资本。结果呢?刘铭传不满意,认为鲍超故意“迟到”,想置淮军于死地,向李鸿章告状。

湘军、淮军明争暗斗,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李鸿章不考虑。此时,李鸿章为提升淮军地位,直接向朝廷参劾鲍超,说鲍超故意延期,导致淮军损失惨重。清朝也不去理会真相,还想借此机会打击湘军势力,便采取“扶淮抑湘”政策,下令遣散“霆军”,要么回家“养老”,要么就并入淮军。鲍超不服,直接辞职,回到重庆老家,以示抗议,但抗议无效。
鲍超,四川奉节人(重庆市),中等个子,面貌漆黑,却骁勇无敌,号称英王陈玉成“克星”,从未战败。后人评价“大小战斗500余场,身受108处伤,却未曾一败”,绝对是超级猛将。鲍超经典战斗:小池口之战、亿生寺之战、小池驿之战、太湖之战、二郎河之战、尹隆河之战,无不亲自操刀上阵,多次被打成重伤,昏睡几天才醒过来。

1850年,鲍超追随老乡向荣进入广西,剿灭太平军,在桂林战斗中被罗大纲打伤,回到长沙养病。1852年,曾国藩编练湘军,鲍超直接投军,隶属水师杨载福部,担任一名哨官。水师阵营,李孟群、杨载福、彭玉麟说了算,鲍超难有出头之日。幸运的是,湖北巡抚胡林翼赏识他,让其招募军队,组建“霆军”。
从资格上看,鲍超要比李鸿章“老”很多。1862年,鲍超已经是总兵官,以提督记名,地位显赫。此时,李鸿章还是曾国藩幕僚之一,也就是秘书,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李鸿章后来居上,前往江苏作战,独当一面。那么,资格更加老的鲍超为何不能独当一面呢?

鲍超,四川籍将领,在湘军集团难有出头之日
淮军集团中有一位悍将——杨鼎勋,四川籍,备受淮军将领歧视。《清史稿》如是记载:“鼎勋以蜀人将淮勇,惧诸将轻己,每战辄先,昼夜环攻,尽毁城外贼垒,血战三日。”清军内部“地域之争”由此可见一斑。鲍超,四川奉节人,在以湖南、湖北、安徽人为主的湘军集团内部,自然难有出头之日。
湘军、淮军,其组建时以本省的“团练”为基础,然后进行扩编,几乎所有的营官,都是本省的“团练”首领担任。例如,湘军兴办时,罗泽南、王珍、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蒋益澧等纷纷入伙,湘军一夜之间崛起。淮军组建,张树声、张树珊、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潘鼎新、吴长庆等加盟。
湖北、湖南、安徽“团练”众多,要组建军队也很容易,但四川却不行。原因很简单,四川远离太平军主战场,不是朝廷重点“照顾”之对象,地方自然没有兴办“团练”之环境。如此,湘军集团中,四川籍将领非常稀少,也难以跟三江两湖人抗衡,鲍超凭啥有机会独当一面,两湖人第一个不同意。

鲍超,行伍出身,很难担任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
四川籍将领,担任湘军统帅,让两湖人死心塌地效命,几乎不现实。要知道,小农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地域观念”非常浓厚,地域之间具有排他性,这是鲍超难以独当一面之重要原因。籍贯上没有优势,出身更是劣势,悍将鲍超是行伍出身,没有科举考试之功名,这在“以文制武”的清朝注定吃不香。
功名究竟多重要呢?左宗棠是举人出身,并非进士。督师陕甘时,左宗棠向慈禧提出一个请求,就是赐予自己“进士”,不然在官场会被同行耻笑,说自己“来路不正”。鲍超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因为鲍超连字都不认识,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赳赳武夫一枚,鲍超若独当一面,意味着必须要担任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主管省级军政、民政、外交等工作。文官政治时代,不识字的鲍超若担任总督、巡抚,绝对是个笑话,清朝第一个不同意。没有文化,注定鲍超无缘封疆大吏。后来刘铭传出任巡抚,是形势所迫,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失去靠山,日子很艰难
如上文所述,淮军悍将刘铭传,世代贫农,没读过书,没有科举功名,却担任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外交,绝对封疆大吏。内忧外患,法国侵略,挑起战争,这是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之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要知道,清朝不缺人才,为何一定要让刘铭传干呢?很简单,刘铭传是李鸿章亲信,淮军崛起关键之战——“剿捻”战争,前敌主帅就是刘铭传。可以说,李鸿章崛起,刘铭传功不可没。
刘铭传有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提拔,鲍超则没机会。因为,鲍超的“伯乐”,号称清朝中兴名臣之首的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没了政治靠山,自然难以跻身要职。例如,“霆军”野战能力最强,胡林翼时代,李续宾、鲍超、多隆阿表现非常抢眼。胡林翼去世后,鲍超、多隆阿成为替补,曾国荃“吉字营”成为主力,其中缘由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鲍超勇猛无敌,资格比李鸿章还老,却不能独当一面。究其原因,“伯乐”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没有文化,又是四川籍将领,这注定他无缘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岗位,没有独当一面之机会。若鲍超有点文化,“伯乐”胡林翼没有早亡,主持东征江苏大局的重任,就没李鸿章什么事了。
佟国维(1643—1719年),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作为清朝外戚大臣,其一生与清初政治紧密交织,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显赫家世:外戚光环下的...
佟佳氏 佟国维 2025-11-26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的沉浮人生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他的一生,既...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6 岳升龙:清朝康熙年间的铁血名将与四川提督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将领以忠诚、勇猛与智谋著称,他便是岳升龙——一位从基层士兵成长为四川提督的杰出军事人才。岳升龙的一生,是清朝初期军事史上的一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6 恭亲王奕訢:清末政坛的改革先驱与外交巨擘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