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在古代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甚至在一些高位者的眼中,纳妾或者将小妾送人,都是非常风雅的事情,妾在古代的地位也是很低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果有人有条件却不纳妾,反而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但历史上却还是有这样的人,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司马光砸缸的事迹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不过今天要说的,却是司马光一生不愿纳妾,不仅自己不主动纳妾,甚至在妻子将小妾送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也坚决不要,这又是为何呢?
在小朋友眼中,司马光是因为“砸缸”才出名的。在改革者眼中,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反对者。在文史学者眼中,司马光是编撰《资治通鉴》的大史学家。然而,在司马光妻子眼中,他却是一个温柔而又“顽固”的丈夫。
本文不谈论司马光的政治成就,聊一聊他“纳妾”的尴尬事。
司马光,字君实,山西人,宋真宗天禧三年,司马光出生于河南光山,因为他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山县令,因此为他取名司马光。
在父亲的培养下,司马光从小思维敏捷,博学多识。司马光十岁左右,随父亲拜访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存,张存见司马光谈吐不凡,举止端庄,便将自己的女儿张氏许配给司马光,并且对司马光关怀备至。
司马光19岁那年,一举考中进士,同年,司马光迎娶张氏为妻子,完成婚约。从此,司马光和张氏二人举案齐眉,感情甚笃。
夫妻俩感情虽好,但遗憾的是,张氏一直未能怀孕,这一度让张氏非常为难,甚至求司马光休了自己。一方面因为司马光和张氏感情很好,另一方面因为张氏的父亲张存对司马光有恩,司马光当然不会答应休妻。既然司马光不休妻,那妻子便想为司马光纳妾。
(一)北宋时期,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士大夫阶层无不重视“传宗接代”,有的士大夫甚至妻妾成群。例如,晏殊、苏轼、欧阳修等人家中都有多个小妾,有些小妾是纳来的,有些是直接买来的,有些甚至可以直接送人。
(二)程朱理学当时虽然刚刚萌芽,但北宋时期对女性的要求已经非常严苛。在当时,作为上流社会的家庭主妇,若不给家中的相公纳两房小妾,很容易被别人说成“善妒”,从而被圈内的主妇指指点点。
出于上述两个原因,张氏决定要给司马光纳妾,没想到,司马光坚决不允许。有一次,司马光和妻子旅居洛阳,因洛阳灯会名满天下,张氏便邀请司马光一起上街观灯。其实,观灯是假,张氏是希望司马光能够看上哪位女子。司马光早已洞悉妻子的心思,他对妻子说:“家中也有灯,何必出去看什么灯会?”
张氏笑道:“不只看灯,还要看看游人呢!”司马光严肃地说:“你想看人?难道为夫我是鬼吗?”张氏见司马光不乐意,只好作罢。
张氏嫁给司马光三十年一直未曾生育,加上司马光名满天下,外界多有批评张氏的声音。有一日,张氏终于鼓足勇气,不待司马光同意,便偷偷买了一位姿色娇艳的女子,悄悄安置在司马光的书房。司马光却视而不见,一直在专心看书。这位女子等得着急,在一番搔首弄姿之后,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娇滴滴地问司马光:“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啊?”
司马光吓了一跳,赶紧和她保持距离,板起脸说:“中丞是官职,不是书,请你离开。”女子自知无趣,只好离开。
接下来,司马光迎来了他的“纳妾史”上最尴尬的事情,因为他的岳母也参与了进来。
原来,司马光一直不纳妾,张氏在外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岳母心疼女儿,便和女儿“合谋”。岳母先邀请司马光夫妻二人到家中赏花,然后找借口把张氏支走,派一个美貌丫鬟,穿着十分艳丽的衣裳来伺候司马光。
司马光见身后站着一个艳丽丫鬟,心里很不自在。但毕竟是在岳母家中,他又不好发作。但妻子迟迟不来,司马光只好一个人往前走,试图远离那位丫鬟,可没想到丫鬟却紧紧跟着自己。司马光隐忍很久,突然爆发,说了两个字:“走开!”
见丫鬟惊恐,司马光唯恐失礼,又补充说:“夫人不在,你跟着我作甚!”
这件事很快被其他人知道,司马光的同僚听闻此事,纷纷竖起大拇指,把司马光夫妻比作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终司马光一生,他只娶了张氏一人。张氏一生未能生下子女,司马光最终过继侄子司马康为子。
恩爱半生,白头偕老,司马光和张氏这样的夫妻在北宋时期非常少有。司马光晚年,妻子张氏去世,因为家中清贫,他把自己的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为妻子办理了风风光光的丧仪。司马光为官40年,位高权重,最终却靠典当来安葬妻子。他的人品和故事,怎能不让人深思。
在后人看来,司马光不仅仅是一位士大夫,他更是一位政治家,甚至是一位保守的政治家。尤其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方面,司马光更是不遗余力,因此,很多人质疑司马光的人品。
笔者认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这是受时代的局限,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司马光的为人。王安石虽然和司马光政见不同,但二人私下里还是相互敬服的。苏轼曾评价司马光:
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
从司马光不纳妾、典地葬妻的故事来看,司马光不失为一位“君子”。
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