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形象,对于我们这些后世读者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可言呢?周锡山曾在其《红楼梦的人生智慧》一书中,对宝钗形象的社会意义作过如下的概括:
薛宝钗是曹雪芹深深喜爱的一个可爱的人物,他将薛宝钗描写成性格和智慧上都十全十美的可爱少女。她的言行和待人处事处世态度,其中所包含的情商和智慧,在除去时代赋予她的局限之后,都是青年读者学习的榜样。生气动怒的时候,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遇到艰难困苦时,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碰到坏运时,甚至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时候,细细读读关于宝钗的描写,你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好像会感到这位灵慧多智的姐姐在亲自劝慰你、指导你的言语和行动一样。(见周锡山《红楼梦的人生智慧·德智双全的完美女性薛宝钗》)
以上评述尽管概括得很好,却只是针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读者而言的,所说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一方面。而众所周知,《红楼梦》是老少咸宜之书。它的读者不仅有初出茅庐的少年、青年,亦有饱经风霜的中年、老年。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除了其善于为人处世的一面以外,她的博学多知,她的浑厚天成,乃至她的愤世精神、出世理想,亦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那么,对于这些年轻或不再年轻、青涩懵懂或阅人无数、才高八斗或平淡无奇的读者来说,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形象又是否有着共同的借鉴价值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笔者以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宝钗形象的美学价值:
其一,如果你是一个周旋于是非旋涡边缘的官场或职场中人,当你困扰于周边人际关系的复杂的时候,宝钗的待人接物便可以启发你。让你懂得礼节和分寸,懂得如何跟各色人等和平共处。只是如果有朝一日,你已经将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请不要丢掉心中的正义,更不要出卖它,将其作为晋身的本钱。否则,你将沦为宝钗抨击的对象!
其二,如果你是一个跋涉于书山笔丛的求学者,或者一个行进于文化朝圣之路的求知者,当你面对学海无涯的浩瀚而望洋兴叹的时候,宝钗的博学多知亦可以帮助你。细细品鉴宝钗的诗论、画论,再悉心体察宝钗在宗教哲学、色彩美学、植物鉴赏等方面的广博造诣,其中的乐趣都足以激起你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只是请记住,知识是用来获得智慧的手段,却不是智慧本身。因此,即便是满腹经纶之人,也应该像宝钗那样学以致用,读活书,活读书,“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切不可死记硬背,死守教条,成为“拘拘然一迂女(男)夫子”。
其三,如果你是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者,当你在如群山般压来的艰难困苦面前,犹豫、退缩,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的时候,宝钗的坚强镇定正可以鼓舞你。所谓“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所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只有把名利得失看淡,方可以大无畏的勇气去迎接一轮又一轮的“半天风雨”。只是当你走出了内心的阴霾,摆脱了人生的困境以后,且不要洋洋得意,且不要将奢侈和铺张当作对昔日贫寒的补偿。因为“淡极始知花更艳”,惟有保持朴素的节操,才是真正的雍容华贵!
其四,如果你是一个立志做一番事业的改革家,当你面对手下几十、几百号员工,乃至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而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时候,宝钗的“无为之治”也可以启示你。让你懂得如果利用经济利益的杠杆去调属下自我奋进、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宝钗的“小惠全大体”也可以提醒你,在推行任何一项改革前,都要考虑到各方的合法权益,做好利益平衡,以免苦乐不均,徒增阻力与内耗。只是你要记住,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大家共同幸福,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数据的增长。这不仅仅需要心计世故的小精明,更需要科学文化的大智慧,恰如宝钗所言:“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其五,如果你是一个掌握着亿万人民生杀予夺之大权的高官显贵,当你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充分玩味着权力的快感,内心中却又生出那么一丝“高处不胜寒”、“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凉意时,宝钗的骂世之言还可以警策你,让你醒悟身居高位者的义务与责任,趁着权力在手,顺应历史潮流,多为人民做好事,多为社会的进步添助力。
最后,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思索者,当你满怀激情踏入社会,却被无处不在的阴沉与晦暗而窒息得无以言说的时候,宝钗的淡泊出世更可以指引你,让你明白人的一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眼前的鸡争鹅斗不过是庄子笔下蜗牛角上的“触蛮之战”。
惟有“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豁达旷朗,以及“怜愍众生”且敢于“借蟹讥权贵”的法爱精神,才是超越时空的高贵品格!只是宝钗所彻悟的“冷”与“空”,绝不是消极躲避的顽空,而是在明了一切之后,仍敢于积极面对生活的大智慧、大勇气。正所谓以“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那背后乃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内心!
总而言之,不同年龄阅历,不同地位处境的读者,只要有心,都不难从宝钗形象这里寻觅到一份心灵的慰籍或思想的营养。如果我们这些后世读者在与两百多年前的这位古代女子进行过一翻精神对晤以后,能够做到少一份贪婪欲,多一份警拔心,减一份固执念,添一份慈悲意,那么,作者的苦心就不算白费,其笔下的蘅芜君也自然会显现出其隽永的魅力。
恰如《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与宝钗金锁上的“八字吉谶”所预示的那样,薛宝钗这一曹雪芹笔下“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虽不能在物欲横流的红尘浮世中容颜常驻而“仙寿恒昌”,但凭借着一代代读者诸公的“高情巨眼”,她却定然能在浩气荡然的艺术天地里风骨长存且“芳龄永继”!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李纨便是其中之一。书中有一处情节看似是曹雪芹对李纨“痛骂”其不积阴德,深入探究会发现,这并...
曹雪芹 李纨 2025-08-26 史湘云为何恨薛宝钗:从“亲姐姐”到“可恨人”的情感裂变在《红楼梦》的姐妹群像中,史湘云与薛宝钗的关系堪称最具戏剧性的反转。从最初的“掏心掏肺认亲姐姐”,到最终“可恨宝姐姐说冷道热”的决绝,史湘云对薛宝钗的情感崩塌,...
史湘云 薛宝钗 2025-08-22 曹雪芹未竟红楼梦:历史裂痕中的文学悬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未竟之章始终笼罩在历史迷雾中。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最终止步于前八...
曹雪芹 2025-08-21 巧姐为何嫁给板儿:命运转折中的因果与救赎在《红楼梦》的悲剧长卷中,巧姐作为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角色,其命运轨迹既承载着家族覆灭的沉重,又暗含着曹雪芹对“因果轮回”的深刻思考。她最终嫁给板儿这一结局,...
曹雪芹 2025-08-06 冒辟疆是红楼梦作者?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争议与文化追问自胡适考证《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以来,“曹雪芹著红楼”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近年来江苏如皋等地兴起的“如派红学”提出惊人观点:《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实为明末清初文...
冒辟疆 曹雪芹 2025-07-23 贾芸“卖巧姐”之谜:续书争议与原著线索的碰撞在《红楼梦》的续书中,贾芸被塑造成参与贩卖王熙凤女儿巧姐的“奸兄”,这一设定引发了红学界与读者群体的激烈争议。通过梳理前八十回文本、脂砚斋批语及曹雪芹创作意图,...
曹雪芹 王熙凤 2025-07-15 红楼梦中王夫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与贾政之妻在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庞大人物谱系中,王夫人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她既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又是贾府兴衰历程中的重要见证者。而她的核心身份之一,便是贾政...
曹雪芹 王夫人 2025-07-14 王尔烈与曹雪芹:祖辈交情下的文化回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王尔烈与曹雪芹虽未直接交集,却因家族渊源与文化传承形成隐秘的精神纽带。一位是乾隆年间以“文压三江”闻名的关东才子,一位是创作《红楼梦》的文学巨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曹雪芹 2025-07-08 贾母的“冷淡”: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人性困境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情节中,林黛玉临终时贾母始终未现身探望,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后世读者诸多猜测。若结合原著细节与曹雪芹的创作笔法,会发现贾...
曹雪芹 林黛玉 2025-06-11 红楼余梦:曹雪芹家族与乾隆后宫的虚实迷雾在《红楼梦》的悼红轩中,曹雪芹用十载光阴编织了一场繁华梦。当读者试图在现实坐标中寻找大观园的投影时,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传闻不胫而走——曹雪芹的姐姐曹佳氏,竟是乾...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曹雪芹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