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吕不韦为什么因秦始皇短短的一封信,而饮鸩酒自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那么在当时朝代的权臣或重臣,这其中大多数可以说,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而所谓的一代奇人物吕不韦,同样也是毫不例外的结局,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我们的吕不韦,也就没有秦始皇的千秋霸业。
那么为何贡献如此巨大而且又聪慧机敏的吕不韦,在接到当时秦始皇赐予的短短30个字的信后,便自己饮毒酒自尽了呢,这里面又有什么隐情吗?今天我来给大家揭开这历史的真相。
那么吕不韦本身也是商人出身的,后来在邯郸见到了这秦公子,这秦公子也是可以用“奇货可居”来说了,于是吕不韦便倾尽自己的所有将这秦公子扶上了国君之位,但是作为扶持他所换来的回报,就是在我们的秦公子上位后,让吕不韦成为了丞相。
再到后来吕不韦又被封为了文信侯,在当秦始皇即位后也是被尊称为相邦了,当时的称呼为“仲父”,可以说当时的地位没有第二个人与其能相比较,那么对于当时曾在邯郸还无人问津的秦公子来说,当时秦国的王位可以说本是与他无缘的。
也正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之下,当时的他这才得以安全回国顺利即位了,倘若不是吕不韦成功地将这秦公子扶上王位的话,那么后来的秦始皇,也根本不会有成为秦王的那一天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吕不韦才辅佐上了当时的秦庄襄王。
加上后来辅佐的秦始皇的话,吕不韦可以说是辅助了两任帝王的重臣了,吕不韦虽说是有些无功于当时的秦国,但是绝对可以说是有功于秦始皇这对父子的,还有就是当时的吕不韦虽然精于获取所谓的权力,但是却不懂得什么时候要去放弃这些权力。
在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可以说当时古代的行政环境就决定了当时的政治所向,当时的国家也是逐步走向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的,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当时的国君成为了一个国家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那么在当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可以说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与国君到底是什么关系,你的权力都是不可以长期超越当时的国君权力的。那么当时的吕不韦就没有自知之明,那是因为他长期越位侵占当时的君权,而且对当时君权的影响还比较大。
那么当时的秦王也是看在眼里的,自从父亲子楚退位后,一直到他十三岁继位以来,在这整整九年执政时间里,可以说吕不韦所表现的才能和声望,他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如若这样一味的纵容吕不韦继续发展的话,只怕迟早会引火烧身影响自己的。
最终自己也会将沦为吕不韦的案板上的鱼肉,也没有任何挣扎的可能,只能任其宰割了,还有就是秦王嬴政的生母赵姬,原本她就是吕不韦府上的宠妾而已,直到后来才送给了秦公子,那么在秦公子去世后,赵姬也是大胆妄为起来了。
那是因为当时的吕不韦有时常与赵姬进行私通起来,但是又怕嬴政抓住把柄,所以后来我们的吕不韦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嫪毐这个心腹推荐到了赵姬身边,当时也是在吕不韦的一系列操作下,嫪毐也是以假宦官的身份留在了赵姬身边。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嫪毐这个人也是靠着当时吕不韦的安排直接平步青云了,在最后也是获得了太后的宠爱,并且其野心也是急剧膨胀了起来,甚至开始想要侵夺吕不韦的相权起来,最可气的是在当时更是以秦王嬴政的“假父”开始自居起来。
所以最终也是演变成了犯上作乱的结局,叛乱谋反的事也就顺其自然了,那么在嫪毐叛乱的初期,我们的秦王嬴政虽然此时已经亲政了,但是在当时仍然是很倚仗吕不韦的,还当场任命当时的吕不韦担任了平叛的统帅。
想一想那时候的吕不韦对嬴政来说,其信任度可谓也是无人能及了,其实在我个人看来,可以说吕不韦这个人的一生,真的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也不为过,他可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一步步地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的,这种才能令人钦佩。
但是随着秦国当时不断地发展强大,当时的他对于秦国以及秦始皇来讲,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存在,奈何当时的他被政治和权力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影响了他对当时整个政局的判断与分析。
并且他与赵太后以及嬴政的关系上,可以说没有及时地去处理妥当,才造成了后续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那么嬴政作为一国之王,内心是非常介意所谓的血统问题的,除掉当时的吕不韦,也是向世人证明他是真正的皇室血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还有就是我们的吕不韦其实还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自己的权力太大了,已经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了,直接威胁到了当时秦始皇的地位,并且还不懂得收敛锋芒一些,在他被彻底革职后,再回到了自己河南封地的时候,他自己应该有所醒悟的。
那是因为趁早的放权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仍然不知悔改,继续与当时的大臣们联络,可以说是引起了秦始皇的严重不满了,如果当时他在自己的地盘上,那个时候稍微懂得收敛一些,开始低调做人的话,也就不会落得最后自饮毒酒惨死的下场。
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不至于到后来让秦始皇铁了心要除掉他这个祸根,那么综上几点描述可以得出,那就是当时的吕不韦是必须要死的,主要是因为他能从一介商人走到位极人臣的丞相位置,这期间所展现的才能,当时的秦始皇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所以说为人处世还是要谨慎一些比较好。
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徐福寿命之谜:历史、传说与文化符号的交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徐福的名字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这位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因奉命东渡寻仙药而名垂青史,但其确切寿命却成为千古之谜。从《史记》的简略记载到民间传说的夸...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6-27 蒙恬北伐:秦始皇抗击匈奴的铁血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内史腾身份之谜:秦廷重臣的国籍考辨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位名叫内史腾的将领率秦军攻入韩国南阳,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然而,这位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将...
秦始皇陵 2025-06-20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为什么嬴政忌讳昌平君:秦楚矛盾下的权力博弈在秦始皇嬴政的统治生涯中,昌平君熊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禁忌存在。这位兼具楚国公子与秦国重臣双重身份的矛盾体,其人生轨迹犹如一把利刃,剖开了秦楚两国两百余年恩怨的深...
秦始皇陵 启 2025-06-18 华阳夫人与吕不韦:权力棋局中的双面镜像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中,华阳夫人与吕不韦的名字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镌刻着战国末年政治博弈的残酷与智慧。一位是深居宫闱的楚国贵族,一位是纵横捭阖的商贾奇才...
吕不韦 2025-06-18 秦始皇正妻无名之谜:权力阴影下的历史留白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其政治成就与个人经历被史书反复书写,但关于其正妻的记载却近乎空白。这一现象不仅引发后世猜测,更折射出秦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通过...
秦始皇陵 2025-06-16 嬴驷与秦始皇:跨越百年的帝国奠基之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长卷中,嬴驷(秦惠文王)与嬴政(秦始皇)的名字犹如两座巍峨的丰碑,相隔百年却血脉相连。这位高祖父与玄孙的传承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家族谱系延续,...
秦始皇陵 2025-06-13 泰山封禅在哪里举行:揭秘中国古代帝王与泰山的神圣对话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泰山绝非一座普通的山岳,而是“天人合一”的神圣象征。自秦始皇起,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传统延续千年,这一仪式不仅是对泰山地理高度的征服,更是...
秦始皇陵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