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王维的一首诗,诗人既借诗言志,也借诗抒情。寥寥数语就能指点江山,更能传递纸短情长。文人都写诗,能写成千古绝唱的确实没几人,但王维的名字您不可能不知道。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也是他的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文坛大人物!
写这首诗那时,盛唐正如苍宇中的日月不可一世,开元之治的背景下,王师威震四方,东南西北皆是唐土,疆域达一千三百万平方。那时的王维还年轻。他刚入长安,更庆幸生在这尧天舜日的王道乐土上。权贵圈纸醉金迷,趋炎附势者众多,若能不小心被上层看中,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王维就有这福气。
到长安后他一面准备应试,一面通过音律和诗词天赋攀附上王公贵族。总之,在开元年号未用尽前,王维当上了小官,遇上了伯乐,还有圈里的诗文好友,每天欢歌到天明,好不自在。可官场波诡云谲,表面是辽阔平湖,水面下暗流汹涌。会做诗和会做官不是一回事,日子太顺了,王维总感觉会摊上事!果不其然。
在任太乐丞时,因为他人犯错,王维却被无故连累,还贬了官,变成管仓库的小官。这下好不郁闷,此时走入仕途已经十年了。自己在官场虽然不上不下,可人面广啊,怎么摊上这么个倒霉事呢?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此诗就是管仓库时所做,“五侯门前心不能。”最能表达王维的心境。虽然仕途遇到点小挫折,不过,当公务员的日子却在盛世的背景下没那么凄惨。没过几年,张九龄成为宰相,对方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在其庇护下,王维的官路渐渐有了起色。
而此时,年号也由开元改为天宝,唐玄宗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是开元,一是天宝。更换年号是天下大事,可是太平久了,对普通唐人来说似乎也并不代表什么。
那年王维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终于亲眼见到了大漠苍凉,除了长安的繁华外,在帝国西部边陲是漫漫黄沙,骏马奔驰,陌刀队如墙而进。这新鲜的人生让王维诗兴大发,留下了诸多边塞诗篇。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领略了异域人生后的王维,仿佛在思想上经历了洗礼。朝堂尔虞我诈,边塞人头滚滚,年过四十的他官瘾已经没那么大,突然渴望过一种陶渊明式的生活。
说干就干,回京后经过多方寻觅,终于在长安城南的群山上找到了心灵居所,那座旧房子原本属于唐朝初年的诗人宋之问,有山有水,亭台楼阁正是静心禅修的好归所。
一心归隐田园的王维每当有了假期,就会跑到山间别墅躲清闲,在那段时期,也诞生了许多田园诗的佳作,本文开头的那首相思就是在这里诗成。
不过思想上安乐的太久了,人就容易觉得拥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王维更没想到的是,早年贬官算不得磨难,边塞历练更是皮毛,真正的生死考验远未到来呢。
谁能想到,一个生在长安元年的小子,到了中年会赶上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呢?天下大变在即,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大唐盛世转眼就没了,而自己还是事件的亲历者,更被裹挟其中,这让一个披着官服的文人更是哀叹世道艰辛。
天宝十四年,长安突然乱了起来,身为体制内官员的王维听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经反叛,挥师20万正向长安进发。这消息在官场炸了锅,虽然圈里早有人议论安禄山必反,可是王维却书生气太足,政治判断力太差,对此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仅数月时间,叛军兵锋已达长安。
眼看着叛军势如破竹,朝廷无心恋战,唐玄宗带上太子和贵妃集结六军紧急出逃,连个招呼都没打,结果一干中层和底层官僚却不知如何是好,跑向哪里跑?路上吃什么?去投靠谁?对此谁也没个主意,王维最终决定还是留在长安。
长安城破时,叛军迅速开始拉拢前朝官吏为自己站台,虽然王维坚辞不受,但在胁迫之后也只好在叛乱集团当了个小官,生在太平年月的王维是见过世面的,深知安禄山史思明之流不可能长久,但他丧失了人身自由却丝毫没有办法,心中苦闷时写下了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眼看着如日中天的大唐,只在一梦间就变成残破河山,不写点东西怎么行?他却没想到,这首诗最后居然保住了自己的脑袋。
安禄山原本一胡将,通过长期秘密准备瞬间爆发才把李唐赶出了长安,可是瘦死的骆驼终归比马大,国防动员能力充分开动之后,叛乱集团就走入下风,在经过数年兵戈之后,叛乱被平定,战后清算立即开始,在叛乱集团当过官的纷纷被下狱,其中也包括了王维。
主审官员认为,虽然叛唐者理应处斩,可是王维是在丧失人身自由时做了被迫决定,更何况,凝碧池的诗句中明显有追思大唐朝廷的意味,再加上弟弟当时正担任刑部侍郎,为了保住兄长人头,他向上官请求,愿意降职来保住哥哥。
经过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早已腰斩,正值用人之际,像王维这样被迫加入叛军的比比皆是,都杀掉岂不可惜?就这样,王维得到了赦免,还得派了新官,在太子的东宫担任中允。
直到上元二年,笔耕不辍的王维终于溘然长逝,那个盛唐中成长的翩翩少年到了白发苍苍,官职定格在尚书右丞,却留下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综述:
纵观这位诗人的一生,才华贯穿始终,早年的诗句透露出仗剑天涯的豪情,在仕途中期,他有意回归田园,对佛学禅宗颇多笔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文字里又多了一丝对家国天下的忧心忡忡,后世苏轼在评说诗句时都赞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位少年生于盛唐,有幸领略了民富国强的平静岁月。从富商权贵的酒宴到清贫学子的赛诗会中,王维度过了青年,中年时他奔波于官署,流连于宰相门楣,还曾经到边塞历练,又丰富了人生阅历。
却没想到正值最从容的年华碰上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那股子国破家亡的愤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拳拳之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还好李唐善待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果真的挥刀砍下,那安史之乱后就少了一个大诗人,后人在追忆时,他的名字也将变成宵小之徒。王维是大时代背景下左右不了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却又是后世推崇的文坛大人物。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白居易、李贺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境界,被后世分别冠以“诗佛”“诗魔”“诗鬼”的雅号。这三位诗人不仅以诗才名动天下,更...
白居易 王维 2025-09-10 唐代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多元解读在唐代文化璀璨的星空中,“唐代四大家”的称谓因领域不同存在多重指向。若聚焦文学领域,这一称号特指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人,因清代学者汪...
孟浩然 王维 2025-07-16 王缙的寿命与生平:唐代宰相的八十年人生王缙(702年-781年),字夏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王维之弟。他官至宰相,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政治人物。然而,其生...
王维 2025-07-04 王籍:南朝山水诗的隐逸先声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以清丽脱俗的笔触勾勒自然之美,然而若追溯山水诗的源流,一位南朝诗人的名字不容忽视——王籍。他虽未生于盛唐,却以一首...
孟浩然 王维 2025-06-19 钱起诗韵: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清绝之境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钱起以“大历十才子之冠”的盛名独树一帜。他的诗作既承袭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意境,又以清赡之笔勾勒出中唐文人的精神图景。从考场神作《省试...
王维 2025-05-09 王维:盛唐气象中诗画禅意的三重化身在盛唐的璀璨星河中,王维(701-761)以诗、画、禅三绝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符号。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诗人,十九岁登京兆府解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却以半官半隐...
王维 2025-04-28 王维:诗画双绝的艺术巨匠王维,唐代杰出的诗人与画家,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更在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王维 2025-02-24 玉真公主孩子之谜:父亲究竟是谁?王维是孩子的父亲吗?在唐朝的公主中,玉真公主以其神秘而传奇的一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而关于她孩子的父亲是谁,更是成为了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王维 2025-01-03 王维山水诗田园乐品鉴王维,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意境,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瑰宝。他的山水田园诗更是以其清新自然、恬静闲适而著称,其中,《田园乐》便是其...
王维 2024-12-02 王维渭川田家的诗意世界与人文情怀在古代诗歌的长河中,王维的《渭川田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
王维 2024-10-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