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影视作品与历史上的意识史实是有着很大出入的,很多情况下是完全的两码事,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古装剧中所提到的一些历史知识,对于很多并不是很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说,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大多数就是来自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就比如说曾经一度大货的系列神剧《神探狄仁杰》,就在不经意之间给观众们展示了一些关于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在剧中李元芳自报家门往往会说“校检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那么这个官职在唐朝之中究竟算多大的官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千牛卫。
千牛卫并不是唐朝始设的官职,它来源于北魏时期的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最先是因为手持千牛刀而得名,而千牛刀的名字来历则可以追溯到《庄子》了。《庄子》里记录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庖丁的解牛刀在分解了数千头牛之后,依旧锋利得如同新的一样,所以后世的人就把锋利的刀称为“千牛刀”了。
若论锋利,君主身边侍卫配带的刀剑自然是锋利无比的,所以后来千牛刀也渐渐侍卫所佩戴御刀的代称,再到后来,千牛刀的意思又渐渐演变为了“人主防身之刀”,即帝王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
而宫廷的侍卫时刻守候在帝王身旁,自然算得上是帝王防身的武器,所以,北魏时就干脆将“千牛”变为了职官名,将宫廷侍卫中跟在皇帝身边,近身守卫的人叫做“千牛备身”。而且,除了保护皇帝的安危之外,在皇帝外出巡幸之时,他们还会承担起仪仗队的作用。
当然,想成为千牛备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就得相貌端正,毕竟跟在皇帝身边,容貌太丑岂不是丢了皇帝的脸,这时候虽然还没有想明朝招锦衣卫对容貌形体要求那么高,但也得容貌周正。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千牛备身都必须要出身名门世家,因为千牛备身这个官职虽然本身品阶不高,但是宰相门房尚且抵得过七品官,更何况是跟在皇帝身边的侍卫呢?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权利中心,实际地位绝对不会低。
而且假如有幸一朝得皇帝青睐,或者抓住机会立一个功,就可以省去在朝中摸爬滚打许多年,实在是世家子弟谋发展,求仕途的一个好去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当朝很多大臣甚至皇族宗亲都会争抢着想办法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送到千牛备身的队伍之中去。
那么,唐朝的千牛卫和北魏的千牛备身有什么区别呢?他的官阶又是几品呢?
唐朝的“千牛卫”虽然也是天子近卫,但是他和北魏的千牛备身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唐朝的中央卫府制度基本沿袭自隋朝,不过唐初战争频仍,为了奖励军功,军中官职名号不可避免出现了滥授的情况,许多官职逐渐有其名而无其实,变为了荣誉职位。在江山稳定下来之后,唐高祖针对这种情况对中央卫府进行了革新,后世帝王也不断变革,最终在高宗龙朔二年的时候确定了下来,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唐中央十六卫制度。
十六卫之中又有前十二卫和后四卫之分,前十二卫统领各个折冲府,实际上担任着保卫京畿安全的重任,而后四卫则不掌领折冲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宫城和皇帝本人的安危。后四卫分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其中监门卫的职责是掌管宫墙中所有城门的进出,而千牛卫则是保护天子本人安全的卫队了。千牛卫跟随在皇帝左右,可配带弓箭和御刀,由于跟随皇帝进出,在保护皇帝安全的同时也承担了仪仗队的职责。
和北魏千牛备身相同的一点是,唐朝的千牛卫同样也是贵族子弟谋求仕途升迁的一个快速通道,事实上,十六卫的所有成员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担任的,必须依靠父祖的荫庇才能跻身其中,而担任过十六卫的经历也将会成为他们未来仕途上重要的政治资本。
既然千牛卫地位如此高,那么身为“校检千牛卫大将军”的李元芳的品阶又如何呢?按照唐朝的职官制度,李元芳的这个职务应该属于正三品。现代人对于官阶往往没有清楚的认识,看见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动辄就是一品大员,或许会认为三品不是什么高官,其实不然。
在唐代官僚体系中,三品的确算不得最顶尖的官阶,但也绝对称得上第一梯队的官职,很多官员宦海沉浮一生,对于三品也只有仰望的份。举个直观的例子,狄仁杰是武周一朝的名臣,他的品级也不过三品而已。
那么,既然李元芳和狄仁杰品级相同,那么,李元芳为什么会听从狄仁杰的指令呢?
其实,我们通过电视剧可以发现,李元芳虽然是千牛卫大将军,却从来履行过千牛卫的职责,按理说他应该每天追随武皇左右,护卫安全,但是他却跟着狄仁杰来往各地查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校检”二字了,校检最初的意思是以他官代行职务,意思就是并非是正式授予的官职,而是为了做某件事,而临时给予其代行职务的权力。到了后来,校检就慢慢变成了皇帝为了表示恩宠而授予的一个荣誉头衔,与现在的“荣誉会长”之类的头衔差不多。
所以,李元芳虽然有着“千牛卫大将军”的头衔,但是由于前面的“校检”二字,他实际上并不享有千牛卫大将军的权力。不过,这种虚职在外面行走之时,用来震慑地方州府还是足够的。毕竟是天子近臣,地方官员哪里敢轻易得罪呢?
通过挖掘李元芳的官职,就可以知道关于唐中央卫府制度的许多知识,可见电视剧的确是学习历史的渠道之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剧毕竟还是艺术创作为主,不可以将电视剧和历史混为一谈。
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权力的边界:刘娥为何止步于称帝的深层次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突破性别桎梏,而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虽手握实权,却始终未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宋朝政治生态、儒家伦理与...
武则天有男宠吗 刘娥 2025-09-26 洛阳登基:唐朝两位皇帝的特殊历史轨迹唐朝以长安为法定国都,但洛阳作为东都,在特殊历史节点两次见证帝王登基。唐中宗李显与唐哀帝李柷的即位仪式均在此完成,其背后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王朝末期的衰变...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李柷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