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唐朝宗室,肃宗李亨第三子,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赐死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建宁王李倓,这是唐朝皇室斗争中,著名的冤案之一。
从历史记载看,李倓的死似乎是受到李亨宠爱的妃子张良娣(后被李亨册封为皇后)的陷害,《新唐书·肃宗废后庶人张氏传》中记载:
初,建宁王倓数短后於帝,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在蜀,以七宝鞍赐后,而李泌请分以赏战士,倓助泌请,故后怨,卒被谮死。
张良娣当时已经为李亨生下一个儿子,所以,为了给儿子争位,她是找准各种机会想搞掉李亨其余的儿子。
但张良娣的陷害只是一个引子,实际上,李倓的死恐怕是受到了父亲李亨深深的忌惮。
李倓是因为显露出了超过父亲李亨和兄长李豫(李亨默认的继承人,后来的唐代宗)的才华,而被李亨忌惮。
为什么这么说?本文就聊聊这个事。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任皇太子的李亨跟着父亲李隆基逃出长安,途中策划了“马嵬坡兵变”。
其后,李隆基想前往蜀中避难,李亨试图摆脱李隆基,去他处自立,但又犹豫未决。
当时,是李倓站出来用一番话说服了李亨及其追随者,使得李亨坚定了离开李隆基,前往北方重振旗鼓,率众平定“安史之乱”的信心,《新唐书·李倓传》中记载:
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曰:“逆胡乱常,四海崩分,不因人情图兴复,虽欲从上入蜀,而散关以东非国家有。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广平王亦赞之,于是议定。
这是李倓首次展露出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华,若非“安史之乱”,连李亨的政治才华和野心都长期被李隆基压制着,更何况李亨的儿子们。
在李亨北上的途中,也是李倓率部浴血奋战,一路护卫着李亨前进,《新唐书·李倓传》中记载:
太子北过渭,兵仗盐恶,士气崩沮,日数十战。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由此,李亨得以顺利到达灵武,并登基称帝,成为唐肃宗,不但走上了人生巅峰,也有了领导唐朝军民抵抗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合法身份。
毫无疑问,在李亨摆脱李隆基,并前往灵武登基的过程中,李倓功莫大焉,他的表现超过了李亨的长子,未来的唐代宗李豫。
这或许会让李亨想起来一个人,他的祖宗之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倓从跟着祖父李隆基、父亲李亨一起逃出长安后,一路上的表现,像极了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时的李世民。
同样是挺身而出劝说父亲进行某种政治投机,同样身先士卒护着父亲走向成功。
最重要的是,李倓也不是长子,李亨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长子李豫。
李倓这么卖力的表现,李亨也难免心中犯嘀咕,如果他从李倓身上看到了李世民的影子,难道自己是李渊?
于是,李亨开始了一次对李倓的试探,他向群臣表示,要让文武全才的李倓当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导唐军征讨叛军。
按照当时默认的规则,天下兵马大元帅应该是由皇储兼任,谁坐上这个位置,谁就有可能是李亨之后的皇位继承人。
李亨当然不是真想让李倓当上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他想册封的皇储是长子李豫。
备注:李亨因政治斗争的原因,跟原配韦妃离婚,所以,李亨登基时,暂时没有册封皇后,所有的儿子无嫡庶之分,地位是一样的,生母地位不高的长子李豫就占据了某种优势,如果李亨没有离过婚的话,韦妃就是当然的皇后,皇储应该是从韦妃生的儿子,六子李僴、七子李佺中挑选,他们因为李亨的离婚,失去了嫡子的身份和皇位继承优势。
李亨提出让李倓当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建议,只不过是想试探下身边亲信的态度,看看李倓是否在结党谋夺皇储之位。
不过,群臣的态度还比较明确,并不支持李倓坐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新唐书·李倓传》中记载:
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李豫)。帝曰:“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答曰:“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帝从之......
我想,这并非是群臣一定要支持长子李豫,而是李倓崛起的时间太短,突然就冒出来了,根本没有机会去交接属于自己的势力。
身边亲信臣子的态度,让李亨暂时放下了心,他虽然没有坚持让李倓当天下兵马大元帅,但还是给了他“典亲军”的职位,让他护卫在自己身边。
但暂时的放心还是抵不过心中的忌惮,李亨不想做李渊,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做李世民。
于是,有了看李倓不爽的张良娣的趁虚而入,她联手同样深受李亨信任的宦官李辅国,诬陷李倓,“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
这是在提醒李亨,李倓因为没能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所以,心怀不满。
李亨本来就有疑心,唐朝之前的各种宫廷斗争,特别是李世民以子欺父的先例,也让李亨特别警惕。
更何况,李亨亲自授予李倓的“典亲军”的职责,让李倓的威胁性大增,如果他想搞个“玄武门之变”之类的政变,那可方便多了。
所以,当张良娣诬陷李倓时,李亨连审判的念头都没有,直接就下旨赐死了可能无辜的李倓。
史书记载李亨在李倓被赐死后,短暂的有过悔过之意,“俄悔悟”。
但李亨后来在跟亲信臣子李泌后来的一番对话中,还是表露出了真实的想法,李亨才是杀害儿子的主谋。
他杀李倓,就是担心李倓威胁到长子李豫的地位,《新唐书·李倓传》中记载:
泌与帝雅素,从容语倓事,帝改容曰:“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
由此可见,李亨对于杀掉儿子李倓根本没有任何心理波动。
他表露出的悔悟也是刻意装出来的,直到他死,也没有给李倓平反。
李倓被赐死后的第二年,皇长子李豫被册封为皇太子。
李亨死后,李豫登基成为唐代宗,他在位时给李倓平了反,甚至还追谥李倓为皇帝,《新唐书·李倓传》中记载:
及即位,追赠倓齐王。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谥承天皇帝,以兴信公主季女张为恭顺皇后,冥配焉,葬顺陵,祔主奉天皇帝庙,同殿异室云。
这或许让才华横溢,生不逢时,为李亨当上皇帝立下大功却惨遭陷害而死的李倓,在死后得到了该有的尊重和安慰。
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流传千古,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生活的艰辛,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
杜甫 唐肃 2025-04-03 张良娣:权力与欲望的终局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张良娣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而引人注目。作为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而她的最后结局,更是成为了...
唐肃 张良 2025-04-01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事迹与人物评介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作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若不计...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5-03-12 趣闻:汉成帝云雨死,唐肃宗逃命不忘下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们的生活和爱好往往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汉成帝因沉迷于美色而“云雨死”,唐肃宗则在逃命途中仍不忘下棋,这两段趣闻不仅展现了古...
唐肃 2024-11-17 唐玄宗儿子唐肃宗李亨登基:是否构成篡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皇位继承问题也备受关注。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4-11-13 唐代宗李亨:历史评价与治国成就唐代宗李亨,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本文将探讨李亨作为皇帝的治国成就,以及他在历史上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亨的背景。李...
李亨 2024-08-19 李亨废掉李隆基的原因探析李亨,即唐肃宗,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废掉了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即唐玄宗。这一举动不仅震惊了当时的朝野,也引起了后世的广泛讨...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4-08-13 杜黄裳:唐朝宰相的卓越治理与人格魅力杜黄裳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宰相,他在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正直的人品赢得了时人的尊敬。本文将探讨杜黄裳的政治生涯、个人特点以及他在中...
唐肃 2024-07-17 李亨继位之谜:李隆基的子嗣与皇位传承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隆基作为一位杰出的皇帝,开创了盛世。然而,关于他的子嗣和皇位传承,却存在一些谜团。其中最大的疑问便是:李亨是李隆基的第几个儿子?为什么...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4-04-28 唐肃宗时期的国都与领土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肃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疆域和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唐肃宗时的国都在哪里呢?他的领土又是怎样...
唐肃 启 2024-04-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