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宋孝宗在位时间共26年,期间他不仅替名将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人士,对内惩治贪污,发展农业,使百姓生活有了一定的提升。不过到了宋孝宗晚年,他的生活却过得并不好,宋孝宗为人十分孝顺,他之所以会提前禅位,或许就是因为赵构去世导致他悲痛不已,人也日渐消瘦。等赵构退位后,他的儿子赵惇却选择和父亲保持距离,甚至后来都不愿再去看他一眼。
1、立为太子
宋太祖赵光义上位之后,宋朝以后的君王就从赵光义这支中产生了,再也没从赵匡胤的后人中出现过。北宋末年侥幸逃过一劫的赵匡胤后裔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从此宋代由北宋朝进入了南宋朝。
随着年纪的增加,没有儿子的赵构开始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在封建社会,帝位相继原则上是在本支亲族中传承,即父传子,子传孙、孙传……如果没有嫡(庶)后代,可以扩大范围,在本宗族其他支系中选择继承人。
为了选择继承人,宋高宗在本宗族中经过千挑万选,选出了赵昚。为了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给他安排了最优秀的教师,还不断给他加官晋爵,但时过二十多年,却一直没把其封为太子。原因有二,一是赵构想有自己亲生儿子的愿望一直没有改变。二是其母亲韦太后喜欢一个叫赵琢的年青宗族后辈,从小在宫中养大,韦太后想把其立为太子,赵构虽不满意却不便明确拒绝。十分孝顺的赵构感到为难,就这么一直拖着。
人过中年后,赵构看到自己想有嫡(庶)出儿子的愿望无法实现,但立太子之事已时不待人。就把立太子之事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赵构想:做一个明智的帝王,要有谋政勤政和知人善任的能力,要有坚定的性格和顽强的定力。谋政勤政和知人善任的才能登上御座后才能让人知晓,性格和定力现在就可以检测得到。不是有句俗话,人难过酒色财气这四关吗?于是有一天赵构就给赵昚和赵琢送去了几位宫女。过了一段时间检测,送给赵昚的没变化仍然是老样子,送给赵琢的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通过这次测试,堵住了韦太后的嘴,也使赵构下定了立赵昚为太子的决心。
据野史载,并非赵昚的定力顽强,而是他的老师有智慧。他的老师史浩,是个大才子,懂得帝王的心思,赵构的雕虫小技他一眼看穿。他告诫赵昚千万不要去碰那些宫女,这很可能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前途。赵昚很钦佩老师,百分百听了他的话,最终赢得了赵构的青睐。野史所述,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2、开创乾淳之治
南宋朝廷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军民的声讨声越来越大,迫于压力加之自己已年老体衰,赵构禅位,赵昚正式登基。赵昚执政后,大力重用能人志士,积极备战,立誓要收复失地。但可惜那时的朝中已无能人,几次征战都以失败告终。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转而将精力放在内政治理上,从政治、农业、军事等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多次下令减免老百姓的赋税,对以前提前征收赋税的作法严加制止,违者一律严惩不贷。要求各地发展农桑,兴修水利设施。
在文化方面,营造宽松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环境,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文人。如思想家朱熹、陆九渊、叶适等,文学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使得南宋颓废的风气一扫而光,焕发出了难得的生机。后世学者将他治理的这段期间称之为“乾淳之治”。
国富兵强后,赵昚重新把收复失地之事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可惜天不遂人愿哦,他所看重的大将军虞允文病死在四川任上。此后国内再也没有他认为能够担当北伐重任的大将人选了。尔后他一直致力于内政,直到退位去世。
3、提前禅位
宋孝宗赵昚退位的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邻国的21岁的章宗完颜璟继承了帝位,年过花甲的宋孝宗不愿意和其打交道,就把帝位禅让给赵惇,自己退居重华殿。其二、1187年10月,养父赵构去世,赵昚悲痛不已,为了报到养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且考虑到自己的年事已高,就决定退位静心为养父守三年丧。在服丧期间,他只吃少量的素食,以至于日渐消瘦,面容枯槁。
笔者经查阅史料分析认为,为养父守三年丧”和“不愿去打交道”和“都是赵昚退位的催化剂,两者缺一不可,开始服丧的事发生在1187年,计划在1190年结束。在服丧期间的1189年,本来就心灰意懒的赵昚,在邻国21岁的章宗完颜璟继承帝位这事推动下,终于下定了退位决心。
老年的赵昚独居,常常想看看自己的儿子赵惇。赵惇起初也像父亲对爷爷一样,常去看望并偶尔陪其游玩。但慢慢的逐步减少了看望次数,直到不去看了,后来干脆以赵昚的名义发布文告“取消看望”。
是啥原因呢?一是赵惇过了十几年的储君生活,已成为一个年过四十,胡须已发白,开始衰老的中年人,对父亲一直迟迟不肯让位于自己很不满意,加之他的性格比较脆弱,对父亲一直怀有猜忌和惧怕心理,即位后和父亲的疏远之心逐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了。二是赵惇继位后,其妻李氏被封为皇后。李氏这女人十分嫉妒、霸道,与公公赵昚的关系不好。当上皇后的李氏,常常在赵惇面前离间两父子的关系,成为赵惇与其父关系日渐疏远的推手。
在那个十分看重孝治的时代,赵惇对父亲的态度惊动了朝廷大臣,指责声不绝于耳,一再劝谏赵惇要去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开先赵惇铁下心装着“懂不起”。群臣干脆串联起来集体辞职,这下子把赵惇难着了。群臣都不愿做事了,自己不就孤掌难鸣了吗?
赵惇思前想后,毕竟生养之恩大于天,过不了良心这一关哟,便想去看看父亲,但皇后李氏加以阻扰,又改变了主意。
赵昚是个讲求百善孝为先之人,他自幼被赵构抱养入宫,对养父极为恭敬孝顺。赵构退位之后,仍然时常干预朝政,在外交大事上,两人意见常常相左。不甘寂寞的赵构常常加以掣肘,但赵昚对此并不生气,还十分注意给养父留足面子、尽量满足他的一些无理要求。如赵昚给冤死的岳飞平反,但在诏书中,却不提养父赵构所犯的严重错误。
年老孤独的赵昚想见儿子始终再也不能实现,为此一直闷闷不乐,身体每况愈下。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宋孝宗病逝于重华宫,享年68岁。直到他死,赵惇也没有去看他。
笔者认为,赵昚是个性情中人,他对养父如此孝顺,但自己的亲生儿了却这样对他,他是因孤独凄凉忧郁而病逝的!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