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手下的开国功勋为何没有出名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想开创盛世,不仅皇帝本人要拥有治国之才,还需要一批有真才实干的文臣武将辅佐在旁,出谋划策。刘备之所以能力克西楚霸王项羽,在西汉初期开创盛世,正是因为身边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辅佐,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为他建立功勋奠定基础;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终结元末乱世,不仅是因为他本人眼界极广、手腕强硬,更是因为他身边武有徐达、常遇春等一众悍将,文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一众才子。
可凡事总有例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发展也甚是不错。西汉末年,乱臣王莽建立新朝,妄图成为天下之主,谁成想居然造成西汉陷入分裂,一时间民不聊生,各地穷兵黩武。见到此情此景,身为西汉宗室的刘秀决定拯救人民于水火中,积聚力量后在南阳起兵,一统全国,随后定都洛阳,延续汉朝,史称东汉。
但让人感觉颇意外的是,虽然刘秀身为东汉的开创者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更是被人尊称为一代明君,但他手下的开国功勋却鲜有人知,就连他的皇后阴丽华都比开国功勋要有名的多。想想看,刘秀的先祖刘邦虽是地痞流氓出身,可身边从不缺能人,他也是在萧何等人的辅佐下才能一步步走向巅峰;刘秀的后辈刘备麾下更是人才济济,谋士有诸葛孔明,武将有关羽等人,也是至今人人津津乐道的美谈,难道刘秀手下真的没有能人吗?

首先我们要清楚,刘秀本人的经历就颇具传奇色彩,就像部分历史迷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刘秀太能干,所以他的个人光芒和个人魅力掩盖了手下将领的能力。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昆阳之战,开战之前,王莽的部下王邑号称自己率领百万精锐包围昆阳城,就算是王邑刻意夸大了部队的力量,他当时拥有的士兵至少也有四五十万,实力非同小可。而当时刘秀留在昆阳的守军仅有2万余人,很显然,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刘秀必败无疑,甚至会因此大伤元气,从此再也无法拥有与王莽抗衡的实力。
更关键的是,在此之前刘秀并没有守城的经验,正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攻城战对攻守双方来讲都是较大的考验,攻城的一方只要保证粮草供应充足,把大本营牢牢守住,基本上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但守城的一方不仅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需要安抚城里的百姓,优秀甚至还要想尽办法把物资从城外运到城内。更何况2万人对40余万人,人们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刘秀似乎必败无疑。据史书记载,那一夜“有流星坠营中”,也就是说天上忽然掉落下了大量陨石,通通砸中了王邑的军营,这直接导致士兵伤亡惨重。

众所周知,古人比较迷信,他们认定这是上天给王莽的惩罚,再加上刘秀此前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新政,所以他很快就赢得了人心,军营更是士气大振。不过王邑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还没想好如何向士兵解释为何均匀会被陨石砸中,在攻城时就遇到了暴雨,护城河河水暴涨,城门、城墙湿滑,难以攻打。就在这时,看准时机的刘秀干脆亲自带兵冲入敌,带领几千人把王邑的数10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由于刘秀统一全国根本没用多长时间,过程非常顺利,再加上老天爷的助力,他手下的大将还没来得及施展才能,刘秀就已经建立了东汉。更何况刘秀本身就是一位奇才,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对兵书也颇有研究,因此他手下的将才即使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开国大将,却还是没能做到名垂千史、为人熟知,也真是造化弄人。不过如若大家仔细地研读东汉时期的历史史书,就会发现刘秀的形象其实被神化了,无论是辅佐他建立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还是被刘秀夸奖“将军前在南阳,见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的,二十二岁就当上将军的耿弇都相当有能力,刘秀也正是在这些大将的辅佐下才得以功成名就,立下赫赫功勋,就算是这些功臣的名字不够响亮,也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会始终被历史铭记,被我们铭记。
公元222年的夷陵战场,烈火吞噬了蜀汉军队的营寨,也焚毁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最后希望。这场惨败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更将刘备的军事生涯推向终点。深入剖析这场战役,会发...
刘备 2025-11-20 败而不馁,泣中藏仁:刘备的逆袭密码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刘备以“常败将军”的形象屡战屡败,却又以“仁德之君”的声誉广受尊崇。他既非出身显赫的权贵,亦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却在群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11-20 韩信缘何错失三分天下:实力、局势与性格的深层博弈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仍选刘备”:历史抉择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选择刘备这一决策,常被后世反复探讨。有人质疑“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为何还选择当时实力最弱的刘备”,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忽略了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9 夷陵烽火中的权谋博弈:曹丕为何错失联合蜀汉灭吴的良机?公元221年,长江流域战云密布。蜀汉昭烈帝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以"为关羽复仇"为旗号,气势汹汹东进伐吴。这场被后世称为&...
关羽 刘备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奇门遁甲难掩战略困局:诸葛亮兵败的深层逻辑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卧龙"之名横空出世,凭借《隆中对》的战略蓝图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草船借箭、借东风、空...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7 襄樊之战:战火纷飞下的刘备知情之谜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场在荆州大地展开的襄樊之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三国局势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场战役不仅关乎曹魏、蜀汉、东吴三方的利益,...
刘备 2025-11-14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