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的文化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估计也都知道这个唐朝的外交什么的非常的繁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事例有没有,其实也还是有的,小编下面给大家列举几个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事例其实真的挺多的,但是比较知名的有三个,分别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法、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和尚是扬州江阴县人,生于公元688年,俗姓淳于。他的父亲学过禅,受过戒,是个信男。在家庭影响下,他14岁就在扬州大明寺当小和尚,开始学习佛法。他拜高僧道岸、弘景为师,学习佛教知识和律宗经典。20岁时到长安、洛阳观光,增广了见闻。回到扬州以后,鉴真三十年如一日,讲经说法,宣传教义,教授戒律,成为誉满江淮、道德高尚的大和尚。这个时期,日本完成了大化革新,屡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公元742年,日本和尚荣壑、普照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鉴真毅然应允下来。
从公元742年开始,鉴真四次东渡,都因船只触礁,官府阻止等原因未能成功。公元748年,年已60的鉴真和尚带着随行的65人,从扬州出发,第五次东渡日本。他们乘船沿运河南下,从杭州湾出海。在东海遇到大风,船只在惊焘骇浪中漂泊,半个月后被刮到了海南岛的南端。途中断绝了谈水,只好接雨水飲用。靠岸后,鉴真一行辗转于今广东、广西等地,讲经传法,准备再次东渡。但不幸鉴真双目失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回到扬州。
公元753年,鉴真乘坐日本第十次遣唐使的船只,第六次东渡,在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县川边郡的秋目登陆。第二年,鉴真一行到了日本首都奈良,受到天皇隆重的礼遇。鉴真在东大寺设立戒坛院,主持受戒仪式。公元759年,在鉴真的努力下,在奈良创建了唐招提寺,传布律宗,使律宗成为日本六大宗教派别之一。此外,鉴真和他随行的弟子还将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和医学等技艺和知识传到日本。
玄奘,出生于隋末,姓陈名祎,洛州(洛阳)缑氏县陈河村人。那时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炀帝虽暴虐成性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当时整个国家信佛成风,而小小年纪的陈祎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开始笃信佛教。十岁时他就跟随哥哥在洛阳净土寺研习过《维摩经》和《法华经》等佛教经书。
陈炜正式入佛门是十三岁那年。当时要想成为正式的僧人是需要朝廷派官员主持剃度、经面试后才被认可,由国家发给度牒。成为正式僧人后,既免交国税也免徭役,所以,当和尚也需经激烈竞争才行。因国家规定的名额有限,更何况以陈祎十三岁年纪还未达到参加面试的资格。看似无机会的陈祎因一心向佛,为自己了赢得机遇。此次主持剃度的官员叫郑善果,他刚一出现在试场大门口,陈祎就迎了上去,看见一眉清目秀的孩子向自己迎来,郑善果已知其来意,即随口问了几个问题,没想到陈纬对答如流。郑善果因此破格录取了陈袆,还给他取了法名“玄奘”。正式成为洛阳净土寺僧人后的陈祎如饥似渴地研读佛学,加上他天资聪颖、悟性奇高,不久就开坛讲座了。后来,玄奘离开净土寺,到过荆州、扬州等地,最终落脚长安。
对于唐初以前的汉文佛经,由于众人理解不同,许多高僧的解释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此事一直困扰着玄奘。这时期玄奘正好偶遇一来自印度的高僧,这位印度和尚向玄奘介绍了印度那烂陀寺佛学研究情况,使得玄奘萌生了前往印度取经的想法。
当年的朝廷是不允许官民不经批准私自出境的,就如同今人出境需护照一样。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孤身一人绕过关卡出关,用现在的话说是偷渡出境,并不像《西游记》所描写是受唐太宗派遣。与他一起出行的是一匹老马,还是瓜州一佛学弟子所赠。
走到瓜州的玄奘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只有每个堡的周围才有水源,且都有兵士把守,此时凉州官员巳发现他的偷渡行为,正发公文通缉他。他到达第一堡时,白天躲在沙沟里,待天黑靠近水源时还是被兵士发现了,所幸这里守堡校尉王祥是位佛教徒,他不仅为玄奘准备了给养,还亲自送他走出十几里,同时指明一条直通第四堡的小路,并写信给在第四堡任校尉的同族兄弟,让他关照玄奘。第四堡的校尉也盛情接待了玄奘,告诉他下一站必须绕过凶残的第五堡守军,到野马泉取水。离开第四堡后,玄奘不幸迷路,又打翻了水袋,多亏有老马的帮助,经五天四夜他终于被老马驮到了野马泉。
走出困境的玄奘经伊吾(哈密),到了高昌(吐鲁番东)。高昌王麹文泰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恳请玄奘留在高昌,玄奘执意要去天竺,并答应回来后为高昌国讲经三年,麹文泰见无法挽留,只好送玄奘继续西行,还派二十五人、三十匹马护送,并给沿途二十四国国王写信,要求他们照顾。此后,玄奘较顺利地到达了天竺。
离开长安三年后,他终于到达了天竺。中国古时又称天竺为身毒,“印度”这个词是后来玄奘翻译的结果。初到天竺的玄奘拜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和各种佛经。这期间,他撰写出旨在归纳大乘佛教义理的著作《会宗论》。不久,悟性极高的玄奘在天竺声名鹊起,当时的天竺正由众多互不统属的封建小国家所统治,笃信佛教的摩揭陀国戒日王,在国都曲女城为玄奘开了个讲学大会,邀请天竺十八国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参加,这反映出玄奘在当时印度佛教界如此大的影响力。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受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和唐太宗的召见。唐太宗向玄奘提出还俗辅政的要求遭婉拒,又提出玄奘留在长安的要求,玄奘由此打消了准备去嵩山少林寺的想法,留居长安弘福寺译经,其中译出的《瑜伽师地论》由唐太宗亲自作序,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时玄奘移居大慈恩寺,在此他译出天下闻名的《大般若经》。玄奘还以他西行的所见所闻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一生,是传播佛教的一生。他在回国的时间里,主持翻译了经论共七十五部,不仅成为中国古代佛教的重要文化宝藏,而且因为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其中汉文译本就成了研究古印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此外,玄奘还创立了唐代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此派又被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该宗依据《成唯识论》,宣扬“万法唯识”观而得名,可惜该宗派过于深奥烦琐又不合潮流,仅传三代而终。
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权力的边界:刘娥为何止步于称帝的深层次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突破性别桎梏,而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虽手握实权,却始终未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宋朝政治生态、儒家伦理与...
武则天有男宠吗 刘娥 2025-09-26 洛阳登基:唐朝两位皇帝的特殊历史轨迹唐朝以长安为法定国都,但洛阳作为东都,在特殊历史节点两次见证帝王登基。唐中宗李显与唐哀帝李柷的即位仪式均在此完成,其背后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王朝末期的衰变...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李柷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