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的众多功臣中,张良算是十分显眼的一位,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唐僧闹掰,到东海龙宫讨酒吃。他看到龙宫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便问东海龙王画的内容。老龙王说,画的名字叫《一桥三敬履》,说的就是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简单,告诫人们要知进退、懂孝道。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张良之于刘邦来说是左膀右臂,没有张良便没有刘邦的后来。张良最后之所以选择归隐,也算是政治家的一种急流勇退。从三个层面来说。
一、张良的“谋圣”不是虚名
张良在雇凶刺杀秦王失败以后,路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来便一路追随刘邦东征西战。我们知道,张良骨子里想的是灭秦,给刘邦只是暂时的“打短工”。
楚汉之争让刘邦雄霸天下,张良也为刘邦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另外,鸿门宴上也可以看出张良的“非同一般”。他比樊哙要沉着冷静,做事严谨,善于观察和留心事物。在鸿门宴之前,他就已经买通对方之人,所以刘邦能够成功脱身,没有张良,刘邦也许已是“鱼肉”。
后来大汉基业的建立,包括刘盈太子登基都离不开张良背后的默默付出,属于典型的“实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闷声干事的人,后来却退出江湖,选择了归隐。
二、功成身退,选择归隐
刘邦开国之后,大宴群臣。在庆功宴上他曾说:
“天下得失,在于我知人善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吾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有战必胜,有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人皆人中之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得天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所败 。”
意思很明确,我刘邦能有今天,多亏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杰”。可见此三人对刘邦夺取天下至关重要。但反思历史我们会发现,一旦功高盖主之后,就必然会引起政治的不和谐,如果不懂得权让三分,势必会招致杀身之祸。果不其然,萧何和韩信最终都没有得到善终,唯独张良最终“跑路”。个中缘由也许只有他自己才最明了。
首先,知己知彼。张良随刘邦多年,深知刘邦这个街头“流氓”为人秉性。他善于猜忌,而且小肚鸡肠。这次南宫之宴,当时萧何在关中、韩信在楚,唯独自己在宴会上。刘邦每每把自己和此二人相提并论,他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刘邦最尊重、最崇拜的人,也是他最猜忌、最记恨的人。刘邦如此敬重三人,让张良觉得无所适从、如坐针毡;
其次,黄老思想的“指引”。张良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的道理,加之他深受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与其“苟全性命”于乱世,还不如“功成身退”隐江湖,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刘邦的成全。张良为刘邦夺取汉中地盘,确定了刘邦统一中原的基调。刘邦开国之后,论功行赏,给刘邦封留侯职位,但刘邦却拒不受功,而且辞官归隐。张良自己知道,自己刚开始投奔刘邦的时候,是不看好刘邦的。这次拒绝封赏,退隐江湖,也是是刘邦不计前嫌,自己见好就收才是上策;
第四,吕后的帮忙。刘邦易储风云在大汉王室也是沸沸扬扬。当时吕后之子刘盈已是汉朝太子,但刘邦后来钟情于戚姬,转而想立戚美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请张良给出对策,张良建议请商山四郜来给太子助阵必能赢。后来,张良成功地将刘盈太子之位保住。张良能成功隐退,也少不了吕后在刘邦面前的美言。
三、反观刘邦诛杀异姓王
诛杀开国功臣是很多帝王和开国功臣的最终结局。诛杀开国功臣和异姓王不是刘邦首创,但刘邦绝对是非常有名的一个。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翻开历史我们知道,他诛杀的几位功臣,位高权重,分封之后,随着势力的增长,他们一度威胁到大汉的稳定,俨然成了国中之国。所以这些昔日劳苦功高之臣,已经逐渐背离王室、背离初心。所以严格来说,刘邦诛杀他们,也是他们自己“取死”。再加之“家天下”思想的作祟,皇权必须高度集中,所以刘邦综合这些因素,不得不对他们下死手。
张良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刘邦。不得不说张良在这些人当中,还是独具慧眼、才智超群的。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张良与诸葛亮:谋略双璧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与诸葛亮作为谋士的巅峰代表,常被后世置于天平两端比较。一个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之名载入史册,一个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张良 2025-08-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