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非嫡非长,母家也不显赫,身上还流着汉族血统,那为啥他还能继承皇位呢?1661年,顺治病危,国不可一日无君,确定继承人成重中之重,然而,顺治虽然有六个皇子,但最大的只有九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01上三旗大臣不允许自己的优越地位被动摇
早前的顺治六岁继位,朝政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掌控,若不是多尔衮意外逝世,顺治估计已经失去皇位,因此,顺治不想立幼子重蹈覆辙,按照他的想法,此时全国还未统一政权不稳,不如从宗族中选一个年长的亲王继位,这样可以立即接手政务,确保朝政稳定,如果真按他的想法发展下去,时年八岁的康熙继位的可能性就为零,千古一帝直接被扼杀于摇篮,这时,上三旗的大臣站出来,坚决抵制顺治的想法,因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地位卓越,如果总是亲王当皇帝,那么新皇所领之旗的地位就会直线上升,而现在上三旗的地位,就会显着下降,上三旗大臣不允许自己的优越地位被动摇。
孝庄也对顺治的想法,持反对意见,原因同样简单,不管是顺治的哪个儿子继位?她都会是地位稳固的太皇太后,但若是宗室亲王继位,他也有自己的母亲,必定会尊其为皇太后,那她这个皇太后就会陷入尴尬境地,顺治的儿子和后妃以后的生活,也得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还有可能被新帝猜忌,死于非命,出于这些些考虑,孝庄和上三旗大臣都坚决主张,就算诸子尚幼,继承人也得从他们当中选择,顺治被说服,于是将目光转移到自己年幼的儿子身上,这样康熙继位的可能性从零变成1/6。
02康熙继位的可能性变成1/2
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六个皇子:分别是九岁的皇儿子福全、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五岁的皇五子常宁、三岁的皇六子奇授、两岁的皇七子隆禧和皇八子永干,皇五子常宁才五岁,后面的几个皇子年纪更小,年纪小,就意味着不稳定性大,说的难听点,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长大都是个问题?因此,年长的两个皇子福全和玄烨就成为众人的主要考虑对象,就因为早出生几年,康熙继位的可能性从1/6变成1/2,不得不说,他真得感谢他妈,也得感谢当时的清朝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不然呢,皇位直接就是福全的,按理来说,范围缩小,二选一就简单多,比宠爱,比出身比心智,谁更好,谁就来当皇帝。
然而众人对比之后,却更纠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比宠爱,顺治全部爱都给夭折的皇四子,对其他皇子感情平平,就算康熙出天花,也只让他待在宫外,有保姆照顾,福全和康熙的母亲都不得宠,因此在顺治这里没有爱屋及乌的情况,而孝庄这边,她来自蒙古,早年想扶持深居蒙古血统的皇子,对福全和康熙都只当普通孙辈看待,感情投入一视同仁,结果一直到顺治病危,蒙古皇子都没有出生,所以对孝庄来说,福全和康熙两人选谁都没有区别,于是宠爱方面福全和康熙打成平手。
那就继续比出身,两人的爹都是顺治,这没必要比能比的呀,就是生母和母族,福全的生母属于高待遇小福晋,地位比康熙生母高,而且服务的母族属于满洲正红旗,康熙的母族则属于汉军旗,对比之下,福全获胜,然而,从心智来说,康熙却更胜一筹,当初顺治尚且康健的时候,逐个问福全康熙常宁的志向,常宁年纪小,不懂事,没有回答,福全表示愿以贤王对,意思就是说,愿意当个贤王,康熙却说想要效仿顺治,并竭尽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当时,康熙只有六岁,这么小就能说这种话,其心智可想而知,政治方面,福全略逊一筹。
综合下来,他的出生优势,却完胜康熙的心智优势,所以皇位继承人理应是他,但孝庄和上三旗大臣仍然纠结,这是为啥呢?原来,福全身上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他生有眼疾,在世人心中,皇帝应该完美无缺,至少仪表应该没有缺陷,福全容貌如此显然不合心意,甚至还会成为有心人抹黑皇室的突破口,这样一来,到底选谁就又成问题。
03汤若望出马
这时,众人想起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此人正在钦天监任职,之前,为孝庄治过病,深受顺治信任,如今年近70,阅历丰富,他又是个外国人,没有民族偏向,也许啊,能够提出什么好主意,果然,汤若望没有辜负众人的信任,见到生命垂危的顺治,他立刻提出让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如此迅速,又斩钉截铁,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难道有人事先收买汤若望?还是说汤若望在康熙脸上看到王霸之气,这当然都是否定的,汤若望给出的理由是皇三子已经出过天花,这病一生只会得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方面的烦恼,而皇二子福全却没有得过天花,始终都会有得病的风险,也许会出现顺治现在的悲剧。
04最后
咋一听这肯儿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时天花盛行,顺治的皇长子正因天花而忧,现在他本人也因天花病死,因此,顺治对汤若望的话,很是赞同,上三旗大臣和孝庄也都因此茅塞顿开,于是康熙凭借自己出过天花,这优势继任的可能性变成100%,谁也没有想到,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花居然开启康熙辉煌的一生,他14岁,亲掌朝政,16岁智擒鳌拜,27岁,平顶三藩,29岁,收复台湾,之后更是三征噶尔丹,奠定中国版图基础,开创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 周培公真实存在吗?历史档案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印证在清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培公这个名字常因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演绎而引发争议。剧中,他以“康熙第一谋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汉人身份被贬谪盛京,最终郁郁而终。然而,...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