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异乡去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北宋年间, 18岁少年高中状元。早朝上,少年与皇帝赵光义争辩起来,皇帝青筋暴起,气得要拂袖而去。谁知,少年猛地上前,一把抓住皇帝衣角,说:“想走可以,等我把话说完”!
这样的人,恐怕赵光义这辈子不会遇见第二个。所以,赵光义不仅没有怪罪,还给予少年极高的评价:“我得到此人,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征呀”!
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少年是谁?
他就是人称“寇老西儿”,两宋三百来最著名的宰相:寇准。
寇准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陕西人自古就性格豪爽,快人快语。
他遇事刚正不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公元980年,寇准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一脚踏进天子朝堂。
这一年他刚刚18岁,血气方刚,上来就和皇帝扛了起来。
在宋朝历来有规矩:不杀文人,不杀士大夫。所以即便赵光义被气到吐血,也没办法。
在未来的日子里,寇准也多次给皇帝下“猛药”,让赵光义恨得牙痒痒。
公元991年,宋朝南方发大水, 北方出现蝗虫,百姓苦不堪言。
皇帝急了,立刻召集群臣,出谋划策。
大臣们有的建议拨款,有的建议给百姓免费提供粮食。就在此时,寇准亮出西北大嗓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这样的灾祸,实则另有隐情!”
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和皇帝都十分震惊。心想,这寇准到底什么意思?
赵光义刚要发飙,寇准继续刚正直抒:“想要一切平静,就要法度公正,用刑得当。”
寇准顿了顿,反问赵光义:“不知陛下是否记得祖吉、王淮二人?”
前段时间,祖吉、王淮两人贪赃枉法,所贪金额相差无几。结果,祖吉下狱,全家被抄;而王淮只是被打了一顿板子,休养后又继续当官了。
就因为祖吉在朝中无势力,而王淮是当朝宰相王沔的弟弟,赵光义有所顾及。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不了了之。
赵光义这样的做法,无非想让宰相王沔感激自己,使其更加忠心自己。其它大臣们都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全部选择了沉默,唯独寇准除外。
事情发生后,寇准瞅准时机,立马质问赵光义。因为处置不公的罪魁祸首就是:赵光义。
此时,满朝文武连呼吸,都变得很微弱,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高高在上的皇帝。
赵光义的脸一阵白,一阵红,他自知理亏,也不好发作。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光义扔下一句话:“上大悟,明日见沔,切责之。”
也许是赵光义骂得太狠了,也许是王沔心中有愧,没过多久,王沔就辞职回家了。
一次攻击,就撂倒一个宰相!还当众指责皇帝,刚正不阿的威名一下子被打响了。
以至于,文武百官见到寇准,大腿都在哆嗦,特别是干了坏事,遮遮掩掩的官员。
史称:寇准上殿,百僚股栗。《宋名臣言行录》
于是,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步青云,赵光义更是对他加倍倚重。
古往今来,有多少宠爱,就有多少风险。
寇准直来直去的性格, 得罪了朝中大部分官员。为了教训寇准,他们决定联手坑他一把。
公元993年,寇准任职于枢密院。当天,因公务繁忙,寇准和同僚温仲舒,以及长官张逊一起到夜里才下班回家。
回家途中,长官张逊的马在最前方,两个副手一左一右在后随行。
突然,跳出一个人,径直冲到寇准的马前,二话没说,扑通跪倒在地,一边拜一边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人破布烂衫,浑身酒气,神志不清。吃惊之余,巡逻士兵立马将此人缉拿归案。
可是,寇准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朝堂上,这样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被大做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奏书上说,有人对寇准行跪拜之礼,还高呼“万岁,万万岁”,给寇准扣上了谋逆的帽子。
此事非同小可。赵光义当即将涉案的三人召集来,询问事情经过时。
寇准立刻申辩道:“昨天晚上,我跟温仲舒骑马在后同行,酒鬼冲出来大喊‘万岁’时,他显然不是对着我一个人喊的,是对着我和温仲舒两人一起喊的!”
其实,寇准早就看出来,是长官张逊故意陷害他。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把温仲舒也扯了进来。
此时,张逊看计谋要败露,赶紧反驳:“寇准休要胡言,酒鬼分明是对着你一人喊的。”
寇准这样的性格,岂能允许别人把屎盆子扣到他头上。他反问:“喔?难道长官您脑袋后面还长得眼睛吗?一口咬定,酒鬼是对我一人高喊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句,争得脸红脖子粗,完全无视赵光义的存在。
最后,皇帝眉头紧锁,斥责道:“我没时间管你们这些破事,都给我滚!让我耳根子清净点!”
最终,赵光义将两人贬到地方为官了。
寇准几度浮浮沉沉,都与他的性情有关。不畏皇权,不惧强权,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不论是谁,都要争个是非曲直来。
有人说,寇准客死异乡,是因为他不会变通,不懂人性,太傻了。
但是,从古至今,这样真性情的人,又有几个?
关于寇老西儿,你心中的那杆秤,更偏向哪一边呢
公元978年七夕,汴京的月光洒在李煜的囚居小院。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在《虞美人》的绝笔中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随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杀。...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8-29 寇准“双天官”之谜:北宋官场中的特殊称谓与权力密码在北宋官场的历史长河中,“双天官”寇准的传奇故事始终是民间与学界热议的焦点。这个看似矛盾的称谓,既承载着北宋官制演变的独特轨迹,又折射出寇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寇准 2025-08-11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寇准:从澶渊名相到民间神祇的文化嬗变在北宋澶渊之盟的历史烟云中,寇准以铁腕宰相的形象力挽狂澜;而在民间信仰的维度里,他却逐渐演变为手持法器的神仙。这种历史人物到神祇的嬗变,折射出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特...
寇准 2025-06-04 寇准与寇凖:北宋名相姓名之谜的历史解构在北宋政治史的长河中,寇准的名字如同一座灯塔,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穿越千年仍被传颂。然而,在文献记载与民间记忆中,“寇准”与“寇凖”两种写法并存,引发了后世对这...
寇准 2025-06-04 寇准与“八贤王”: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叙事错位在民间传说与戏曲演绎中,寇准与“八贤王”常以“忠臣护国”的黄金搭档形象出现,二人携手惩奸除恶、力挽狂澜的情节深入人心。然而,拨开文学虚构的迷雾,真实历史中的寇准...
寇准 2025-04-28 澶渊之盟:一场“打赢的赔款”背后的战略智慧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迫使辽军陷入僵局。然而,这场看似胜利的战役,最终却以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
宋真宗 寇准 2025-04-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