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裕北伐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裕北伐眼见就要成功了,刘裕为什么放弃了?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北伐”,失利者有之,得胜者也不在少数。但恐怕古往今来却只有刘裕一人在北伐成功的节骨眼主动且匆忙地放弃胜利果实——刘裕这么做,图什么?
一、北伐与南归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八月,一手把持东晋朝政的刘裕组织大军北上。这一次刘裕选择的对手是后秦。彼时最符合做他对手的也只剩后秦:义熙六年(410),南燕为东晋所灭;义熙七年(411),岭南的动乱被平定;义熙九年(413),巴蜀地区被并入版图;义熙十一年(415),夺取荆州、江州一带的东晋大军班师回朝。
这次出兵后秦,东晋正抓住了其因帝位更迭而陷入内乱的时机。再加上刘裕制定了合理的策略,并派出了规模足够庞大的大军,这次北征进行得相当顺利。次年八月,后秦都城长安被破,后秦君臣投降,刘裕即成功取得北伐的最大胜利果实。
但让人惊诧的是,在入主长安后,刘裕又迅速整顿大部队南归。南归后,先前攻下的后秦领土很快因防守不利而落入胡夏的赫连勃勃之手。刘裕本人,则在东晋迅速撕下伪装,先后绞杀晋安帝,扶持傀儡帝王司马德文,并最终自立为帝。
二、南归与天命
虽说北伐推进得极为顺利,但东晋也不是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再者,在刘裕南归后,东晋也迅速失去了新占领的大片土地。因而按照人之常情,刘裕那时候应该为胡夏的截胡而捶胸顿足,甚至重新整兵北上,而不是连布置都不完善就匆匆撤走大军,并在南归后迅速推进改朝换代。
那么刘裕到底为何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决策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还真不是刘裕能拒绝的。
首先,刘裕做出南归决定之前接到了刘穆之突然去世的消息。刘穆之是刘裕麾下一名要员,在刘裕北伐期间负责统揽朝政。虽然此时的刘裕已经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大权,但朝中忌惮甚至反对他的势力也不在少数。故而当定海神针刘穆之突然因病辞世,刘裕不得不面对二选一的难题:是及时率大军赶回都城稳定大局,还是留重兵于长安巩固对新领地的统治。在刘穆之去世的前提下,刘裕会作何选择显而易见。
其二,刘裕南归后的迅速称帝与所谓“天命”有关。十六国时期的东晋是一个宗教氛围十分浓厚的国家。即便个人实力强劲如刘裕,也十分笃信天命一类的思想。
刘裕对于天命的在意,在义熙三年(407)刘穆之向其的一番进言中就可以看出:“昔晋朝失政,非复一日,加以桓玄篡夺,天命已移……公今日形势,岂得居谦自弱,遂为守藩之将邪”。作为刘裕信任的心腹,刘穆之自然是不会敷衍刘裕的人——这正好证明了天命在刘裕心中的地位,不然“天命已移”也不会成为刘穆之用来说服刘裕的第一理由。而在南归后接连受封宋王、接受九锡,乃至于元熙二年(420)正式称帝,也与刘裕所笃信的天命息息相关。
三、符瑞与造宋
在刘裕称帝前后,东晋朝野出现了诸多“符瑞”,甚至连不恋红尘的高僧在圆寂前都留下“嵩高灵神云,江东有刘将军,应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饼为信”之类的遗言。如果说此前刘裕积累军事、政治力量还是在为易代进行物质上的准备,那么这些玄乎的符瑞和预言,就无疑成了刘裕易代的精神上的准备。
且除了天命,刘裕长久以来还人为制造易代的文化氛围。虽然刘裕本人是一位从基层崛起的武夫,但他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对于统治力的影响。
东晋继承西晋的门阀之分,士族与普通百姓之间横亘着巨大沟壑——刘裕起初即是站在士族的对面。但随着实力的增强和权力的扩大,刘裕产生了拉拢士族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采取了极为耗时却也十分好使的一招:尊重文化,主动学习,并鼓励士族去进一步书写。
在刘裕北伐后秦期间,刘裕的上述策略也在继续施行。一些士族以幕僚等身份跟随刘裕出征,期间或领命歌颂,或自发抒情,将刘裕和东晋大军一路的成就悉数书写。在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和夺取的土地面前,文人的笔墨乍一看并不重要。可积累起来,刘裕通过北伐却获得了士族事实上的大规模肯定。许多士人也在北伐期间彻底转向支持刘裕。
所以当最后一大对手被消灭,刘裕的文化拉拢政策也得以告一段落。换句话说,他在士族之中的美名已经足以引起一场质变。易代过程中最重要的声名问题刘裕已有解决的软实力。
稳定后方的心腹突然辞世;支持自己易代的“符瑞”和预言频频出现;最可能否定自身正统性的士族已被拉拢,易代的氛围已经足够浓厚——这些有利、不利的条件叠加在一起,刘裕又怎会舍东晋而优先后秦故土呢?当然是立刻回中央,继续自己的统一天下之大业!
在中国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晋恭帝司马德文与宋武帝刘裕的关系,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权力博弈。司马德文作为东晋末代皇帝,在位仅两年便被迫禅位于刘裕;而刘裕...
刘裕 2025-09-10 寒门枭雄的困局:刘裕北伐止步北魏的深层动因公元417年,刘裕率领的北府军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骑兵于黄河岸边,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东晋疆域首次突破黄河。然而,这位被后世...
刘裕 2025-08-28 刘裕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从寒门到战神,用战术与胆识改写历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刘裕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出身寒微的东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从北府军中崛起,最终建立南朝刘宋政权,成为南北朝时期最耀眼的...
刘裕 2025-07-31 彭城王刘义康:南朝宋的权相风云与悲剧终章彭城王刘义康(409年—451年),字车子,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四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异母弟弟。他的一生,是南朝宗室参政的典型缩影,其命运起伏与南朝宋的...
刘裕 2025-07-22 血脉溯源:刘裕与刘邦的皇族羁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刘裕与刘邦作为南北朝与西汉的开国君主,虽相隔六个世纪,却因同姓“刘”引发后世对其宗族关系的持续探讨。通过正史记载、家谱考据与历史逻辑分析,可以...
刘邦 刘裕 2025-07-10 萧道成:从权臣到篡位者——刘裕朝代覆灭的深层逻辑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开启南朝历史。然而,这位北伐英雄创立的王朝仅存续59年,便在其旧部萧道成的兵锋下轰然倒塌。刘裕朝代(南朝宋)的覆灭,看似是权臣篡位的...
启 刘裕 2025-06-30 刘义符被废: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帝王悲剧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在开国皇帝刘裕去世后,政权内部暗流涌动。年仅十九岁的宋少帝刘义符,在位不到两年便被顾命大臣废黜,这一事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因素、个人品行问...
刘裕 刘义符 2025-05-22 刘裕政权与曹魏关系的再审视:为何未否定其正统性在探讨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与曹魏关系时,需从历史脉络、政治逻辑与现实考量三个维度切入。尽管刘裕通过禅代程序取代东晋建立新朝,但其政权始终未公开否定曹魏的正统性,这...
刘裕 2025-05-12 刘寄奴:从帝王小名到中药传奇的千年回响在中医药典与历史典籍的交织中,“刘寄奴”三字承载着双重传奇——它既是南朝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亦是一味以帝王之名命名的中药。这段跨越身份与领域的叙事,折射出中华文...
刘裕 2025-04-27 刘穆之被重用的客观原因在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刘穆之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优势,成为刘裕倚重的心腹大臣,其被重用背后有着诸多客观原因。家族背景与声望的潜在助力刘穆之出身于汉高祖刘...
刘裕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