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赵构退位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高宗赵构,56岁主动退位,他是真的不喜权力吗?
权力不仅是能力的代名词,更是地位的象征。不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代生活中,各个阶层的人们为了争夺权力拼尽全力,只为抵达权力的顶峰。古代权力争夺更是将钩心斗角发挥到淋漓尽致,最终站在权力顶峰的人必然经历了各种权力争斗的洗礼。
古代多数君王在登上权力顶峰后选择休养生息,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同时也有少部分皇帝在登基后以不顾百姓安危,自己贪图享乐。当然除了这些皇帝,还有一位另类的皇帝,在登上权力顶峰之后却选择退位,他就是宋高宗赵构。赵构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何要将来之不易的江山拱手让人,他是真的不喜权力吗?
备受争议的皇帝——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能文能武,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手段。赵构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以及面对金人时的镇定自若,活着走出金人的俘虏营。并在诸位大臣的拥护下,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但如果没有徽宗和钦宗的一波亡国操作,赵构可能并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宋高宗赵构的父亲宋徽宗拥有众多子女,是我国历史上拥有最多子女的皇帝。赵构在所有皇子中的排名并不靠前,位列第九,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同时赵构的母亲没有强大的背景,赵构母子二人并不受待见。但赵构却能够杀出重围,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足以说明赵构具有出色的权谋之计和才华。
但作为一位皇帝,赵构即位后的所作所为也受到了大家的非议。当赵构凭借自身能力逃出金人的手掌心后,他并未选择营救钦宗等一众被金人俘虏的皇亲国戚,也将金人的提议视若无睹。赵构为了维护自身权力,甚至不顾自己妻女的死活,任由金人折磨北宋宗室成员。赵构对于权力的向往,以及对于亲情的淡漠,遭受后人的诟病。除此之外,赵构最令人诟病的还有他的治国之道,频频让步,毫无底线可言。
令人诟病的治国之道
说起赵构,最令人诟病的并非他的冷血无情,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生在皇室意味着七情六欲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权力才是耗尽一生心血追逐的东西。赵构身上最令人争议的点是他的治国之道,毫无底线。甚至可以说赵构是一个热衷于逃跑的皇帝,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正面迎战这个词。
北宋灭亡,南宋建国之初的国家局势十分混乱。金人的野心并没有随着南宋的建立而消减,反而频频叨扰南宋边境,为扩大自身的版图发起战争。刚刚经历了靖康之耻的南宋,国力衰微,根本无法与强势的金人抗衡。赵构作为一国之君,面对金人的强势进攻,不仅不正面迎战,甚至为了自保不断逃跑。
要了解赵构是一个极具军事才华的人,称帝之前多次立下军功,功勋卓著。为何登基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只了解逃跑。实际上赵构的决策同他的地位息息相关,在称帝之前他愿意为国家效力,愿意为了守卫国家而付出。
但当他成为一国之君后,他的决策不仅要考虑到国家,更要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赵构称帝后的决策均以自身利益为重,这也就使其不断逃跑,甚至放下自己的尊严,屈膝求和。为了保全自身权力,换取和平,宋高宗赵构甚至主动提出向金人进贡。金人也同赵构达成了绍兴和议,也因此南宋与金人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除了热衷逃跑,赵构拥有帝王的一项特质,经常猜忌和怀疑自己的手下,并且用人不当。大家都了解赵构前期特别重用岳飞,岳飞也没有辜负赵构的信任,在同金人的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岳飞最终却受到赵构的猜忌和怀疑,最终这位为守护宋代呕心沥血的忠臣错死在奸臣秦桧的手下。赵构重用秦桧,提起底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力。在赵构看来,岳飞英勇抗击金人的行为对他的皇位构成了威胁,如果岳飞不断取胜,迎回钦宗,他的帝位便岌岌可危。而秦桧和赵构选择了同样的方式,那就是向金人求和,换取和平和自身权力的稳定。
赵构这些令人诟病的治国之道,确实让他在一国之君的位置上安稳地度过了一段时间。赵构对权力的痴迷正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却在56岁时,选择退位。他是真的不喜权力吗?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他选择隐退,但他依然干预政事。那么赵构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隐退呢?隐退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正当壮年,赵构为何选择主动退位
赵构在56岁的时候,以身体不好为由,离开了皇位。从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看来,赵构并非不喜权力,反倒是特别注重权力。而且赵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活到了81岁,身体不好只是他的借口。赵构退位的真正意图其实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并且将烂摊子甩给自己的养子。简单来说,赵构是为了逃跑甩锅。
宋高宗赵构不断向金人求和的态度,使得金人变本加厉,不断向南侵犯南宋的领土。赵构的昏庸已经引起当时人们的不满,他并不了解如何收拾自己的酿成的局面。于是决定让位自己的养子,自己不干了,将擦屁股的事情留给后人。说白了赵构退位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虽然他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遭人诟病,可他依然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赵构希望通过退位的方式以显示自己为国着想的雄才大略,让世人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位昏君。另一方面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扔给别人,自己成功脱身。
总结:
南宋初年的那段历史,是混乱的,是惨不忍睹的。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并未全面理解皇帝这两个字给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反而只看到了皇帝背后的权力。为了维护权利,他做出了很多不正确的决定。赵构完全以权力为中心,将百姓和国家的安危弃之不顾,频频逃跑。
话说回来,赵构并非毫无才华之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他不仅能够带兵打仗,也能够吟诗作画。却不将自己的才能用在正途,被权力蒙蔽了双眼,这些也使得他不得不面对后人的诟病和争议。权力成就了赵构,同时也让他失败。这也警醒大家,追逐权力也要有度!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之际,突然宣布禅位给养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成为太上皇。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南宋皇位传承的常规,更将赵昚——...
赵构 2025-09-10 杨存中监斩岳飞:忠君与道义的千年困境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临安大理寺狱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写下“天日昭昭”四字绝笔后,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而这场历史悲剧的...
赵构 岳飞 2025-08-22 苗刘之变:南宋初年权力动荡的深层动因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一场由苗傅、刘正彦发动的兵变在杭州爆发,史称“苗刘之变”。这场兵变不仅迫使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更成为南宋政权初建时...
赵构 2025-08-19 宋孝宗赵昚:南宋中兴的二十七年执政密码1162年7月20日,临安城(今杭州)的德寿宫内,宋高宗赵构将玉玺交予养子赵昚,标志着南宋政权正式进入宋孝宗时代。这位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以27年执政期(11...
宋孝宗 赵构 2025-08-13 真实岳飞冤不冤:历史铁证下的千古奇冤公元1142年1月27日,南宋临安大理寺狱中,抗金名将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这场由宋高宗赵构默许、秦桧主...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8-08 赵鼎与赵构:南宋初年权力交织下的君臣关系南宋初年,面对金兵南侵的危局,宋高宗赵构与宰相赵鼎的互动构成了政权存续的关键线索。这对君臣的关系既非单纯的信任与依附,亦非简单的权力制衡,而是在外患内忧的夹缝中...
赵构 2025-07-22 赵构五十岁退位之谜:从帝王心术到历史必然的多维解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五十六岁的宋高宗赵构在一片愕然中宣布禅位,将皇位传于养子赵昚。这位在位三十六年的帝王,在知天命之年选择退居二线,其决策背后交织着...
赵构 2025-06-13 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历史时序背后的政治博弈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南宋朝堂,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政局剧变正在上演。宋高宗赵构与权相秦桧精心策划的“绍兴和议”谈判,与抗金名将岳飞的生命倒计时,构成了南宋初...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6-06 岳飞被杀真相探析:皇帝杀岳飞,仅是听了秦桧的话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操著称于世。然而,他的命运却以悲剧告终,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关于岳...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赵构 2025-03-27 岳飞死后徐庆下落成谜:为何未与岳飞同遭陷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操著称于世。然而,他的命运却以悲剧告终,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而在岳...
赵构 岳飞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