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正史中并没有隋末“十八路反王”之说,不过有趣的是,但凡乱世,总会有“十八路反王”的类似版本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讨董卓“关东联军”,秦末的“反秦联盟”等等,都被冠以“十八路反王”。
严格来讲,只有项羽、刘邦的“反秦联盟”勉强可以说是“十八路反王”,因为秦朝被推翻后,项羽确实分封了十八个王,尽管义军的数量远不止十八路。
从那以, “十八”就成了吉祥数字,《说唐》等各种历史小说和评书自说自话,都分别凑了个“十八路反王”,其实当时的反隋武装有数百家。
因为数量太多,我们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并加以分类介绍。请注意,所谓的“某某王”,只是小说中的封号,不一定符合史实。
第一类:称帝的反隋武装
01.大凉王李轨

李轨跟李渊同属于陇西李氏,是武威郡的豪姓大族。他本是隋朝鹰扬府的官员,由于薛举的威逼,李轨在当地几大豪族的支持下举兵割据河西,自称西河大凉王。
李渊称帝后,曾经写信给李轨,并亲切地称之为“从弟”。李轨一激动,决定去帝号跟“从兄”混,可手下的马仔们不愿意当“马仔的马仔”。
于是李轨想出了一个“妙计”,给李渊回了一封信:俺还是当皇帝,可俺这个皇帝归你这个皇帝管。
李渊顿时火冒三丈,皇帝这玩意能这么滥吗?于是派了一个叫安兴贵的武威豪族子弟,到李轨那里搅和。
安氏家族在当地的势力一点不亚于李氏,安兴贵凭一己之力,真的把李轨搞得众叛亲离,只好束手就擒。后来李轨被押往长安,斩首示众,没当成“从弟”。
02.小梁王萧铣
萧铣是南梁皇室后裔,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堂侄。萧铣的起兵经历有点像秦末的陈婴、民国的黎元洪,是被人硬抬出来的。
当初一群人在岳州起义,万事俱备只欠“领导”,他们都觉得自己资历太浅,想来想去觉得萧铣作为前朝皇室子弟名气够大。于是萧铣喜从天降,被人抬上了“梁王”的大位,不久称帝。
不过,萧铣统领的这支队伍,跟刘玄的更始政权很相像,是农民和士族阶级混搭的武装,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起先萧铣靠个人的影响力,以及南方隋朝势力薄弱的有利条件,占据了荆州及周边的大片土地,还一度挫败了唐军,但内乱让萧铣迅速衰弱。
在江陵之战中,萧铣因为一个大乌龙让自己当了俘虏。当时萧铣被唐军围困在城中,他自以为援军不回来了,便投降了,结果几天后十几万援军赶来了。
萧铣被押往长安后跟李渊摆谱,把自己“摆死”了,他对李渊说:逐鹿天下,我被捕是命不好而已,就像当年田横称王,没什么对不起刘邦的。
听懂了吗?他的意思是,我跟田横一样,也没什么对不起你李渊的,田横被刘邦赦免了,你也应该善待我。

李渊冷冷一笑:砍了!
03.西秦霸王薛举、甘肃王薛仁杲
薛举、薛仁杲父子出身于河东薛氏,崛起于河西金城郡。大业十三年,薛家父子夺了金城县令郝瑗的兵权,开仓放粮募兵,十几天时间连续击败多路武装,迅速扩展到13万人,梦得一塌糊涂。
三个月后,薛举在兰州称帝,并挥兵东向,直逼长安。这爷俩的武力值实在太牛,连号称战神的李世民都曾经被他们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即位。薛仁杲跟薛举不一样,他纯粹就是个粗人、恶人,虽然武力值爆棚,但最终被李世民在泾川城下成功复仇,当了俘虏。
薛仁杲投降后,被押往长安斩首。
04.白御王高谈圣
高谈圣的原型叫“高昙晟”,是一个和尚,一个笑料和尚。
武德元年,高昙晟利用怀戎县(河北涿鹿)官府祭祀的日子,率领50名僧人挟持官员公开造反。夺取县城后,高昙晟建立“佛国”,自称大乘皇帝,还立尼姑静宣为耶轮皇后。
借着高昙晟脑子发热,给另一个割据军阀高开道写了一封信:你是王,我是皇,级别比你高,归降我吧。
高开道笑得兜不住下巴:行,臣这就来给您磕头。高昙晟居然信了,丝毫不设防,被高开道成功偷袭,光荣地见佛主去了。
05.洛阳王王世充
王世充其实是胡人,也是隋炀帝的心腹,当年在平定杨玄感叛乱时立下大功,被隋炀帝任命为辅佐杨侗镇守洛阳的干将。
客观讲,王世充对隋炀帝很忠诚,隋炀帝死后他拥立杨侗为帝,跟窦建德、李密苦战数年。后来由于内部争斗,王世充逐渐垄断朝政,心也开始野了,最终他废了杨侗自立为帝。
武德四年,李世民分兵干掉窦建德,失去支援的王世充无奈投降。
本来李渊已经赦免了王世充,却被仇家当街刺杀。至于仇家哪来的胆子,你懂的。
06.定阳王刘武周
刘武周其实叫“定杨可汗”,是突厥人封的,对内他自称皇帝。
刘武周参加过伐高句丽的战争,因战功被提拔为鹰扬府校尉,镇守马邑。大业十三年,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并以突厥为外援挥兵南下。
刘武周的反叛给了李渊一个助攻,他趁机招募兵马在太原举兵。从这一点上讲,刘武周还是李渊的恩人。
李渊攻入关中后,刘武周在河东打败李元吉,直接威胁到关中地区,逼得李渊差点迁都汉中。李世民同学的闪光时刻到了,是他力挽狂澜,将刘武周赶到了草原,跟突厥可汗喝大酒去了。

估计酒没喝好,几年后双方起了矛盾,突厥人一生气把刘武周给咔嚓了。
07.荆州王林士弘
林士弘的名气不大,其实是“老革命”,人家在大业十二年举兵,并于当年称帝,国号“楚”,定都虔州(江西赣州)。
要论地盘,林士弘绝对够气派,他占据了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大片土地,连广西地头蛇冯盎都拜在了他的门下。
所以林士弘不甘心降唐,一面称臣,一面捅刀子。直到武德五年,林士弘的弟弟被唐军斩杀,部将众叛亲离,林士弘的势力一落千丈,并在郁闷中病死了。
08.南阳王朱灿
朱灿应该叫“朱粲”,这家伙不叫南阳王,而应该叫“食人魔王”。
这家伙最让人恐怖的就是,他的部队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粮食就是人肉。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不缺粮”,另一句是“天下没有比人肉更好吃的食物了”。
隋朝有两个官员叫陆从典和颜愍楚(颜真卿的族人),这两人都出身于世家大族。朱粲占领他们的府邸后,将这两家人都吃光了。
李渊曾经招降了朱粲,在接风酒宴上,因为话不投机,朱粲竟然下令煮了唐使。
后来朱粲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投降后,朱粲被押往黄河边处死。还没等到行刑,他就被老百姓用石头砸成了一座坟包。
09.梁帝梁师都
梁师都不在任何一部小说的反王中,但他却值得说一说,因为他是唐朝灭掉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
梁师都跟刘武周一样,以突厥为后援,被突厥册封为“大度毗伽可汗”,自称梁国皇帝,割据雕阴、弘化、延安等地。
按理来说,大唐统一已经势不可挡,唐廷也多次示好,他应该识趣,可这家伙偏要一条路走到黑。贞观二年,李世民令柴绍、薛万均逃犯梁师都,颉利可汗增援失败,梁师都被堂弟杀害。
10.宋帝辅公祏
辅公祏原本是杜伏威的部将,后来跟杜伏威产生了裂痕。杜伏威归唐,到长安任职后,辅公祏假冒杜伏威的名义,杀了杜伏威的亲信夺了兵权,自立为宋帝,公开对抗唐朝。
武德七年,辅公祏败于唐军,被李孝恭斩杀。
第二类:称王的反隋武装
01.江南王沈法兴

长江两岸是沈法兴、李子通和杜伏威的三国杀,他们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精彩的小说。
沈法兴出身江南望族,他官居吴郡太守,是割据势力中少有的高官。
江都兵变后,沈法兴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正式举兵,并于武德二年在常州建国,自称梁王。
武德三年,沈法兴被李子通击败,在逃亡途中投江自杀。
02.吴王杜伏威
在这些失败的反王们中,杜伏威最值得人们同情。
杜伏威出身贫苦,从一名士卒一步一步爬升,最终成了领导一方的农民军领袖。杜伏威的部队很得民心,他虽然历经毁灭性的打击,但凭借个人魅力和群众基础,他总能迅速满血复活。
杜伏威的军队战斗力惊人,手下悍将如云,尤其是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敢死队,常常创下以一敌十的奇迹。
遗憾的是,杜伏威归唐后,因为遭到辅公祏的陷害,死得不明不白,家属被罚为奴隶。直到贞观元年,杜伏威才被平反昭雪。
03.凤鸣王李子通
李子通其实也称帝了,他自称楚国皇帝。之所以将他放在这里介绍,是为了便于介绍他与杜伏威、沈法兴的恩怨。
李子通同样出身贫苦,也是靠双手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不过这家伙狡猾,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无常。
当年他曾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了杜伏威,又趁杜伏威不防备突然发动兵变,把杜伏威砍成重伤。
在击败沈法兴后,李子通最终被杜伏威复仇的烈火中败下阵来,他被杜伏威生擒活捉,又被送往长安。
李渊赦免了李子通,并给了很多房产地产,却没有给他官职。李子通心不甘,杜伏威到长安后他觉得机会来了,便想逃回战区吞并杜伏威留下的武装。结果被发现,在蓝田被斩杀。

04.冀州王高士达
高士达是“老革命中老革命”,他于大业七年就举兵了,说起来还是窦建德老领导。
高士达一度声势很浩大,于是飘了,被隋廷击败,战死疆场。
05.宋义王孟海公
孟海公于大业九年起兵,占领了曹州和戴州,并于大业十四年称“宋义王”。
窦建德在挥兵西向之前,消灭的最后一个对象就是孟海公。武德四年,孟海公兵败投降,窦建德终于同意了河北和部分山东地区,再也没了后顾之忧,于是决定联合王世充对付李世民。
很可惜,李世民比他牛,窦建德败了,孟海公也跟窦建德一起被唐军斩杀。
06.鲁王徐圆朗
徐元朗是“五姓家奴”,这家伙先后投靠过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和刘黑闼,总之,哪根腿粗,他就抱哪根大腿。
虽然靠膝盖获得了延寿大法,可问题是她的心太野,总想着从奴隶到皇帝的大梦,在降唐后又复叛,企图靠刘黑闼翻身。
武德六年,李建成打败刘黑闼,徐元朗在逃跑途中被老百姓用锄头刨了。
07.夏明王窦建德
窦建德是李唐政权外,最接近成功的一位反王,他几乎统一了洛阳以东,却在救援王世充的途中,被李世民俘虏。
窦建德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没有获得河北豪族势力的拥戴。
大概是忌惮窦建德在河北的影响力,李世民没有对河北实行安抚政策,李渊干脆杀了窦建德。这直接引发了后来的刘黑闼卷土重来,又造成了河北豪族二百年拒绝跟李唐通婚。
08.燕王罗艺

罗艺这个燕王不是自封的,而是李渊册封的。
客观讲,罗艺如果不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站错了队,他一定会名列凌烟阁功臣榜,其地位也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功臣。至少在所有功臣中,只有罗艺一位异姓王。
罗艺是官二代,其发迹地却在幽州。隋末,罗艺趁天下大乱,夺取了幽州和营州的控制权,成了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一方诸侯。
但罗艺有眼光,他无视窦建德等人的拉拢,主动归了唐,并在大唐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玄武门之变后,罗艺的苦难来了。由于是李建成的党羽,手上又有兵权,这导致他必然会遭到李世民的打压。
贞观元年,李世民令罗艺交出兵权回长安任职,罗艺害怕遭清洗,于是举兵反叛,又兵败被杀。
第三类:其他类反隋武装
01.混世魔王程咬金
正史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混世魔王,程咬金在瓦岗寨的地位也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重要。
程咬金的成功就一点:眼光独到。当年在王世充帐下时,他就意识到王世充成不了气候,于是他联合秦琼、罗士信临阵倒戈投了唐。
02.西魏王李密

李密从来就没有称过王,他如同一颗流星,瞬间耀眼,又瞬间陨落。
其实李密的成功,和他失败的原因相同——士族阶级的出身。
因为是士族阶级,所以李密有着农民阶级和小士族阶级所不具备的政治远略,这让他在瓦岗寨游刃有余。
同样,李密的士族阶级身份与瓦岗寨的“农民文化”格格不入,这就给后来瓦岗寨的内讧分裂留下隐患。
我个人认为,李密投瓦岗寨等于自废武功。
03.济宁王王薄
王薄跟高士达同年起义,是老字辈的“革命家”。兵威最盛的时候,他与孙宣雅、郝孝德联合,达十余万人。
后来王薄短暂投靠过窦建德,很快就归唐了,并在唐廷攻打青、莱、密三州中立下大功。遗憾的是,王薄因为跟另一个归唐的义军李义满发生矛盾,被李义满的侄子杀害了。
04.金提王张金称
张金称也于大业七年举兵,是窦建德的“革命导师”。不过张金称来不及就兵败被杀了,他的队伍由窦建德继承了。

05.襄阳王雷大鹏
这个人没啥好说的,正史中无此人,演义虚构的。
看着这些数量庞大的反王,真的为隋炀帝感到惋惜,鼎盛繁华的大隋,在他手里仅仅七年就支离破碎。难怪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经历过农民军的摧枯拉朽,他真的被震撼了。
东汉末年,一场由董卓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原,洛阳城中的血雨腥风与关中大地的迁徙动荡,共同勾勒出汉室衰落的悲壮图景。然而,若将汉室倾颓的根源完全归咎于董卓进京,未...
董卓 2025-11-14 董卓“恩将仇报”背后的权力博弈: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悲剧东汉末年,董卓以凉州军阀身份入主洛阳,短暂掌控朝政后却迅速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部将吕布刺杀,全族覆灭。史书将其定性为“狼戾贼忍”的暴君,民间更流传其“恩将仇报”...
吕布 董卓 2025-11-12 何进之败:重兵在握为何折戟宦官,引狼入室又因何故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争斗成为搅动朝堂风云的核心矛盾。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在与宦官集团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甚至不得不引董卓进京,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董卓 2025-11-11 皇权阴影下的权力狂飙:东汉外戚跋扈的制度性溃烂东汉中后期,外戚势力如癌细胞般侵蚀帝国肌体,梁冀毒杀质帝、窦宪强夺沁水公主庄园、何进引董卓入京等事件,将"外戚跋扈"推向历史...
董卓 2025-10-29 虎牢烽烟下的利刃交锋:孙坚讨董时吕布的战场话语与权力博弈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当孙坚率领的豫州军在洛阳城郊与董卓主力展开生死对决时,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背后,更暗涌着权力、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博弈。作为董卓麾下第一猛将的...
吕布 董卓 2025-10-23 孙坚与董卓:乱世中生死相搏的恩怨密码东汉末年,董卓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暴政点燃天下烽火,而孙坚作为江东猛虎,以一己之力成为董卓最忌惮的对手。两人从长安的初次交锋到洛阳的生死对决,再到同一年陨落的...
董卓 2025-10-21 吕布的义父魔咒:乱世权谋下的背叛与宿命东汉末年,并州猛将吕布以“飞将”之名纵横沙场,却因两次弑杀义父——丁原与董卓——被后世冠以“三姓家奴”的骂名。这一反复无常的行为,既是个体性格的极端体现,更是乱...
吕布 董卓 2025-10-09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
贾诩 董卓 2025-09-30 十八路诸侯折戟:解码董卓巅峰时期的军事与政治霸权东汉末年,当十八路诸侯以“匡扶汉室”之名集结于洛阳城下时,这场看似摧枯拉朽的讨伐战,却因董卓集团的军事铁幕与政治操控而沦为一场闹剧。董卓以五万精锐西凉军为基底,...
董卓 2025-09-26 貂蝉虚影下的权力真相:吕布刺董的深层动因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貂蝉以"连环计"核心角色的身份,将吕布与董卓推向生死相搏的境地。然而,正史《后汉书》《三国志》中...
吕布 董卓 2025-09-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