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李斯,为何会被具五刑夷三族,还遗臭好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吕不韦在当秦相时,曾广聚天下英才,当时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楚国人,也向他递交了一份求职信,虽然这个人当时声名不响,但吕不韦看他是荀子的弟子,还是把他给留了下来。

后来吕不韦倒台,他却凭着在吕不韦麾下混出的名声,投靠了新的东家嬴政,这个他,就是在后世名声严重两级分化的李斯。
李斯在秦始皇手底下打工时,他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可以把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原因分成十份,李斯的功劳起码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李斯只是个微末小官,而等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他这个“异国”求职者已经取代了当年老东家吕不韦,成为了秦国的宰相,单从他的升职上,我们就能看出他的业绩应该是远超一般人的。
那么李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国家重点项目运作中都做了什么呢?
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他通过各种手段给嬴政打气,告诉他现在可以打,坚定了嬴政一统六国的信心;在正式进攻六国之前,李斯提出了预先瓦解六国内部体系的建议,并亲自督促这件事,结果业绩喜人。
这件事很重要,要不然即使秦国能“奋六世之余烈”,也未必能一口气扫平六个老派的中原国家。

第二,一统六国,不是你把人家打趴下就行了,你还要消化所得,然后稳稳地站住脚,像蒙古铁骑那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算真正的一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原的国家虽然都在周朝的名下,但是人家都是各自为政,也算不上“一统”。
但是嬴政一统六国之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所以他在一统六国之后,才敢成为“始皇帝”,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李斯的努力。
当年嬴政一统六国之后,在感叹国土面积巨大之余,也产生了一个担忧,那就是如何去治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当时主流的建议,是希望秦始皇效仿前朝,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用诸侯国的形式来间接掌控国家。
关键时刻,李斯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他希望秦朝能实行郡县制,这个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制度,在当时为秦始皇管理庞大的华夏大地,提供了一个最优方案。
李斯除了提出郡县制这个宏观的规划之外,还提出了一些实施细则:
西方曾有一个传说,大意是说人类曾想联合起来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一看人类想撇开自己,然后自己玩,于是就让人类不再说同一种语言,这样人类交流就出了问题,因此人类就无法协力早通天塔去天堂,只能依靠上帝。
这个传说虽然只是传说,但它却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语言不同会影响凝聚力是,甚至会让彼此产生隔阂。秦国一统六国之时,其实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口音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各国的文字也都不一样。
关键时刻,又是李斯挺身而出,他在一番融会贯通之后,推出了秦朝版的“世界通用文字”——小篆,从此华夏大地的交流,就开始变得通畅。

李斯当年除了统一文字之外,还推出了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货币,以及统一的车轮间距。统一的文字可以让交流顺畅,统一的度量衡方便贸易和生产,统一的货币方便国家稳定经济,那么统一车轮间距的意义在哪里呢,毕竟当时有没有需要铁轨的火车。
现在大家可能对路的认识,多是城市里已经硬化的道路,有农村生活经验,或者有点年龄的老同志可能会知道,在硬化路普及之前,乡村的道路多是泥土做的,那种道路遇到雨水会变得泥泞不堪,经常有车经过时,道路会被压出深深的车辙。
这种现在不太常见的路况,在秦朝时却是主流。你可以想一下,如果各国的车轮间距不一样,那么压出来的车辙间距是不是也不一样,那种长期形成的车辙是有一定深度的,如果你的车轮间距不一样,那么你就无法在不合辙的道路上行驶。

因此这一条看似无关痛痒的“统一”,其实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后世不也经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吗。
从上述两条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前后,李斯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就是称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都不为过,因为如果没有李斯的这些“小细节”,那么嬴政即使能凭借武力一统六国,他也未必能守的住。
第二,李斯是个很有能力的实干家,也算是一个改革家。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改革家往往都很难有好下场,因为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而李斯改的可不光是秦国,而是一统六国之后的秦朝,可想而知他当年的压力有多大,当然,我们也能看出他的“事业心”有多强。
不过李斯强烈的“事业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让李斯不惧压力大肆改革,另一方面也会让他沉迷于掌控权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暴毙,按照道理来说,秦始皇的位置应该传给长子扶苏,但是宦官赵高却想拥立自己的徒弟胡亥,当时身为丞相的李斯也在秦始皇身边,赵高为了达偿所愿,就去说服李斯站自己这一边。
本来李斯是不同意的,但是赵高给了他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如果扶苏当皇帝,那么丞相一定会换成他信赖的蒙家人,李斯就会靠边站,如果胡亥上位,那么李斯还能继续当皇帝,想怎么推行自己的计划,就怎么来,结果李斯的“事业心”让他选择了后者。
不过让李斯没想到的是,赵高之所以拥立胡亥,并不是他疼自己的弟子,而是他自己有专权的野心,所以胡亥继位之后,路越走越偏,李斯本想改变,但是他哪斗得过人家的近身老师,结果先被下狱,李斯在狱中还曾写信劝谏胡亥,但是,他的做法彻底惹恼了赵高,于是他被处以“五刑”的极刑,并被夷三族......上一个被整得这么惨的,是秦朝的改革先驱商鞅。

李斯死后,舆论从各个方面又把他给狠捶了一遍,汉朝取而代之以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自然也不会为李斯“反案”,甚至还要通过他来让秦朝的“暴虐”更形象,所以李斯的名声传到后世,就开始变得毁誉参半,甚至臭的比例更高,这从后世写他的诗几乎没有正面评价,就能管窥一斑。
纵观李斯的一生,做过很多对当世和后世都很有利的好事,当然他也做过一些不太光彩的事,但总的来看,应该还是功大于过的。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