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植与曹丕的历史故事。
说到曹植,我们想到“七步成诗”的典故。多少年来,曹氏兄弟之争,人们多要对才华横溢的曹植掬一把同情之泪。建安时期,曹魏的第一大才子曹植,绝对是个文艺青年。音乐、诗歌是文艺青年的标配,除此之外,曹植还很喜欢喝酒,酒酣之时还会舞剑,这格调和修养不知道甩了如今的文青好几条大街。
作为才子的曹植拥有一大帮粉丝,其中一个叫谢灵运的,是曹植的死忠粉,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而生活在南朝的另一位评论家钟嵘,这位大叔评价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他们都对曹植评价非常高,确实曹植才华横溢,正因此天妒英才,他的早逝和忧愁都是由他的才气而来,“情兼雅怨”这个词很好概括了曹植的性格,这也注定了一个忧郁的文学家注定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很多人都把曹植和曹丕俩兄弟作比较,其实二人从小的生活经历都很相似,曹丕比曹植先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两兄弟相继出生,拥有者相似的童年,读书、习剑,在戎马间奔波,在没有涉及到权力的争夺时,两兄弟关系应该说是不错的。直到成年,他们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抉择。封建时代为了王位,这种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
经过无数次的考察和筛选,曹植还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宣布了他内心的人选,立二子曹丕为太子,确立了他的继承人地位。曹丕是幸运的,因为比他更优秀更有资格当皇帝的哥哥、弟弟们,皆英年早逝。
众所周知,曹丕有个唤作曹昂的长子,曹操的这个长子性情温和、有勇有谋,二十岁即举孝廉,深受曹操喜爱,可以说是众兄弟之间的榜样,但是,很不幸的是,曹昂大哥在建安二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为张绣叛变突然袭击,曹昂为了救父亲负责断后,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曹昂的死对曹操是成吨的伤害,这件事就成为了他心头的疙瘩,直到他死之前也还念念不忘这个大儿子。不过话说回来,优秀归优秀,英雄已逝这天下就与你无关了。
PK掉一个劲敌之后,虽然长子的名号搁在了曹丕头上,但是这个时候曹丕还是不能放心,因为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很受曹操的宠爱,他就是曹冲。对,没错,就是教科书上“称象”的那个小孩子。曹冲字仓舒,自幼聪明伶俐,五六岁时智力就与成年人不相上下。当然,说五六岁的孩子有成年人的智商,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也有夸张之嫌,不过他智商非凡却是有史实为证。
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称出来,曹冲就说:“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痕所至的船舷上刻下记号,然后在船上东西,使水痕到达同样的地方,计算东西的重量便可得知大象的体重。”这个办法一出,众人都对曹冲刮目相看。在称象事件中,群臣束手无策,而小小年纪的仓舒却能轻松解决,可见其人智力非凡。曹冲不仅聪明能够解决“死板”问题,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而且心地仁爱。
曹操的刑法非常严峻,很多获罪的就是死刑,而每次有这种情况出现,曹冲总是委婉含蓄的替人申辩。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本人长得不是特别帅气,但是他的儿子曹冲,不仅“中用还中看”,曹操在自己的内心也把曹冲作为候选人之一,历史的车轮徐徐滚过建安十三年,曹冲在这一年,不幸染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件事又带给了曹操成吨的伤害,曹操心如刀绞。如此一来,王位的争夺权将重新回归到众儿子手中。而剩下的竞争者主要是曹彰、曹植,相比之下,曹彰对他的威胁要小得多。
曹彰字子文,他的字跟他的性格完全不符合,从小体力就强壮,喜欢格斗,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多年,曹彰的品行还不错,不过曹操最不欣赏曹彰的就是他肚子里缺少了点墨水,稍显野蛮,于是,曹操出于好意,督促他多学习,多读一点书,曹彰觉得大丈夫就该上疆场杀敌立功,不想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言多必失,曹彰没读过多少书却因为一次与父亲的谈话中多说了几句,曹操就将曹彰的名字从候选人名单里划去了,曹操问他几个儿子各自的喜好,曹彰回答:“披坚执锐,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彰觉得自己回答得很好,但是很不幸曹操是不会将江山交给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的。况且曹彰本人也志不在王位,他就想做个时代的大英雄而已。
剩下的人越来越少,眼看就只有曹植了。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慧,10余岁即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才华横溢,落笔成文,出口成章。但是,曹丕也不差,少诵诗、论,及长而备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闭览。两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都是很高的,从某些方面上来说,曹丕比曹植会的技能还要多些,曹丕六岁而知射,八岁而知骑,稍长又师从著名剑客学剑,这样看来,曹丕更文武双全。
但在建安十五年的“第一届铜雀台杯作文大赛中”,却被曹植夺尽了风头,曹植才思涌泉,援笔立成,赋文可观,令众人啧啧称叹,于是,父亲曹操渐渐注重培养曹植。可惜,曹植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在和哥哥曹丕争储的过程中“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性格上的缺陷让曹植止步于宝座前。
说到底就是太随性了,比如人家客人大热天来拜访,自己先去洗个澡凉快下再出来接待,完全不考虑客人久等的心情,还有一次喝酒喝多了,飙车从司马门出宫。当时司马门属于禁地,一般只有天子才拥有进出的资格。曹植此举,虽未必有不臣之心,但至少构成了大不敬之罪。曹操大怒,从此对曹植逐渐心存不满。这么率性而为的文艺青年,要是能遇到有手段的名士辅佐,或许能够有所收敛。但是我们一比较曹植、曹丕麾下的军师们,这实力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可惜他手下的谋士,诸如丁仪、杨修,都是些卖弄文采的书呆子,反观曹丕,手下都是老臣吴质,这些人算盘打得多精啊,有老谋深算的辅佐之士加之略有心机的少主曹丕,分分钟就能把曹植PK掉。这一次争夺赛曹丕胜,曹植输。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