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西汉时期外戚、权臣,在皇权旁落的情况下,夺取西汉大权,建立新朝。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元帝死后,成帝即位,成帝生母皇太后王政君母家王氏家族开始掌权,成帝在位25年,王家也掌权了那么久,后虽有哀帝把王莽等罢免,任用外戚丁氏家族和傅氏家族,但并未影响王家实力,皇太后王政君也活得够久,做王家复兴的最强大后盾。
成帝即位后,以其大舅王凤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于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去世。随后,王凤堂弟王音官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于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去世。紧接着,成帝五舅王商特进为大司马、卫将军,于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去世。成帝七舅王根官拜大司马、骁骑将军,于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去世。而后,38岁的王莽进封大司马,进入自己表演时间。正在自己准备干一番作为的时候,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成帝去世,哀帝即位,王莽被撤,回到封地新都。但在群臣的劝谏下,哀帝后来把王莽召到京师,服侍太皇太后王政君,未授予官职。虽然没有授予官职,但是王莽在长安时刻关注朝中动静,也方便自己培养个人势力。
天不假年,称呼太皇太后王政君为老太婆的傅氏靠山傅昭仪(哀帝祖母)走了,哀帝也撒手人寰,随后权柄再次回到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中,王莽第二次被推到大司马位上,年幼的平帝被扶上帝位后,并未有所作为,也病逝于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2月),这段时间是王莽野心极度膨胀的时候,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再三推辞’后接受‘安汉公’的称号;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这也是王莽自己创的名称,来自于“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大宰”,其自比伊尹周公),随后加九锡。
平帝病逝后,在从宣帝其他子嗣中寻找继承人的时候,王莽为了方便操弄,故意选择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对的,就是皇太子,刘婴并没有当皇帝。而王莽则为‘假皇帝’,臣民朝拜时称‘摄皇帝’。初始元年十二月(公元9年1月),王莽去除所有伪装,接受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第二年为始建国元年。
上述就是王莽代汉的经过,下面来说一下他的‘丰功伟绩’—王莽改制。
这里我们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方面来看一下他的改革措施。
政治:胡适对于王莽的评价就是“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是一个“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
确实,他“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这里要做的就是平均地权和奴隶解放。规定如果一家男丁不够八人的,而田地多余900亩则要把土地分给宗族邻里。而有几十顷田地的大地主,本来养很多奴婢就是为了种地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土地了而奴婢不能买卖之后,只能够放其自由,从侧面实行了奴隶解放。想法是好的,但是很多大贵族大家族跟不上思维,在一片反对声中,始建国四年(公元11年),王莽下诏废除王田奴婢制度,此项改革失败。
他还把朝廷官职进行了大肆的修改,如大司农为羲和,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等。
地名是也是遭殃的一部分,据统计,王莽把至少八成的郡和将近一半的县都改过了名字。比如‘无锡’为‘有锡’;‘符离’为‘符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后队’;‘颍川’为‘左队’;‘弘农’为‘右队’等。
经济: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政策。
‘五均’: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南阳)、成都设立五均官。用于调控物价,征收工商业税收。
‘赊贷’:百姓祭祀、丧葬和做生意没有钱的话,可以向政府贷款。祭祀借贷的钱十天内归还,丧葬三个月归还,均不收利息。而做生意的话,每年需要缴纳不超过所借十分之一的利息。
‘六筦’:酒、盐、铁国家专卖,铸钱也收归国有,同时开发山川,比如捕鱼、打猎等都要交山川税。
但由于整个社会资源都掌握在大商贾官僚手中,普通民众没因此受益。
王莽也进行了币值改革。这是所有政策中最没有章法和目的性的,其共进行四次改革:分别是居摄二年(公元7年),在五铢钱之外增铸大钱、契刀、错刀;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和自己两年前增铸的新币,发行宝货,共计二十八种货币;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废除异常复杂的宝币,只留小钱(1)和大钱(50)两种;天凤元年(14年),废大小钱货币,另外铸货布、货泉。货泉重五铢,货布重二十五铢,1货布=25货泉。混乱无绪随意的货币改革,让社会交易变得异常困难,不仅没有简化,反而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
降低失业率。王莽意识到民众失业是社会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全国人口每个人都要交人头税,每个人每年布帛一匹,如果无力偿还,则被政府征调劳役,劳役期间提供饮食。
文化:鼓励音乐创作、演奏。“天凤六年(19年)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做嘉量以统一容积,共五种量体;改漏刻一百刻为一百二十刻。
外交:改西域诸王为侯;改高句丽为下句丽;诏令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
为和‘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凑齐‘四海’,占西羌的西海周边地区(今青海湖);如是种种使汉朝四面开花,多年开战,拖垮汉朝经济。
在内:种类繁多名不副实的改革和天灾,和外:和少数民族的战争,夹击下,新朝经历14年灭亡了。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死在乱军之中,头颅被割下,为以儆效尤,一直为东汉西晋保留,直到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国家武器库大火,和孔子屐、汉高祖断白蛇剑一起焚于火中。
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王莽诸子命运:权力绞杀下的家族悲剧王莽,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篡位者,以“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形象与“虚伪奸诈”的阴谋家标签并存于史册。其统治新朝15年间,不仅将西汉王朝推向覆灭,更将六个儿子卷...
王莽 2025-08-08 王政君: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镜像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后妃之一。她身居后位61年,历经四朝,最终因侄子王莽篡汉而背负“葬送西汉”的骂名。然而,若以单一标签评判这位...
王莽 2025-07-22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大司马一职因王莽专权而备受瞩目,其地位远超三公体系中的其他官职。然而,通过梳理《汉书》等史料与现代学术研究,可明确判定:马宫从未担任过大...
王莽 2025-07-16 血脉溯源:王莽祖先的陈姓密码与姓氏嬗变在中国姓氏文化的长河中,王莽家族的姓氏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家族史。这位西汉末年篡位称帝的改革家,其血脉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陈国,历经田氏代齐、秦灭齐国等历史巨变...
王莽 2025-06-03 王莽之子:权力漩涡中的命运沉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王莽作为新朝的建立者,其政治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儿子们却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命运多舛,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牺牲品。长子王宇:政治斗...
王莽 2025-05-23 历史真实的王莽:儒学理想与现实困局的交织者在两汉交替的动荡岁月中,王莽(前45年—23年)以新朝开国皇帝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复杂而深刻的印记。他既是儒家理想的践行者,又是现实政治的失败者,其人生轨迹...
王莽 2025-05-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