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杨恽是汉朝名人,父亲是汉昭帝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也就是说,杨恽是司马迁的亲外孙。司马迁生前一直防着《史记》被汉武帝焚毁。后来,一部《史记》藏匿在杨恽的母亲司马英家中。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看到当时朝政清明,就把这部尘封了20年的巨著献给了朝廷。杨恽为《史记》公开发行,见诸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杨恽的“天下君王都信任小人,都是一丘之貉”的言论,小编认为,杨恽的说法未免理太偏!至少唐太宗、宋仁宗就不这样。为什么这么讲,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杨恽:古今君王都信任小人,一丘之貉!
杨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成年就成为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杨恽得知后,最先向汉宣帝报告,事后被封为平通侯。
霍氏谋反,恽先闻知……霍氏伏诛,恽等五人皆封,恽为平通侯,迁中郎将。——《汉书》
当时,在朝中做郎官(皇帝的侍从)的人,贿赂之风日盛,有钱的人,通过行贿可以经常休息、在外游山玩水;没钱行贿或者不愿行贿的人,几乎是“5+2”和“白+黑”,甚至全年无休。
杨恽任职做中山郎后,就把这些弊病全部割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由于杨恽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舆马,相当于皇帝的司机班班长)戴长乐(宣帝在民间时的至交,最受宣帝宠信)结怨。
有一次,杨恽听一个说匈奴降汉的人说他们的单于被部下杀了,杨恽有感而发:“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大臣们给他拟再好的治国方略也不用,结果白白地搭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像秦二世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亡国了!
如果当年的秦朝不如此,可能现在还是秦朝,
从古到今的君王都信任小人,真是同一山丘里生长出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啊!
”
恽曰:“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汉书》
这样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杨恽就被免职了。
唐太宗既知人善任,又虚心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名如其人,有“济世安民”的意思。
唐太宗继位以来,吸收隋朝暴力统治,二世而亡的教训,调整工作方法:
一是广求贤良,知人善任;二是虚心纳谏
,如把魏徽比作一面镜子,也成就了贞观之治。
在知人善任方面,如对待名将秦叔宝:
秦叔宝原来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后来归属了瓦岗军首领李密,之后又被王充封为龙骧大将军。
秦叔宝三次离开旧主,李世民非但对他并不起疑心,而且放心派用,最终使秦叔宝死心塌地地报效他,成了开国功臣。
在虚心纳谏方面:
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并够虚心纳谏,身边出现了一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如魏徽、王珪、刘洎、褚遂良等,形成了以进谏为忠的风气。
就连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曾多次劝谏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魏徽,玄武门之变后,成了阶下囚魏徽,李世民还是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并成了李世民的肱股之臣。
魏徽在任谏议大夫、宰相期间,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成为唐朝进谏最多的,他进谏200多件,大多被唐太宗采用。
魏徽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等政治谏言,名垂千古。
宋仁宗宽容,允许下属顶嘴,成就了包公铁面无私的美谈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方面和唐太宗李世民具有相同的品格。
在知人善任方面:
宋仁宗对下属非常宽容,人才方面做到知人善任,以至于人才辈出,唐宋八大家的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都活跃在宋仁宗时期,没有文字狱、大不逆等条条框框的桎梏,成就了文化的繁荣。
在虚心纳谏方面:
宋仁宗不仅能虚心纳谏,还和大臣辩论,甚至允许大臣顶嘴,这一点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时候,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仁宗一面用衣袖搽脸,一面虚心接受他的正确意见。
这种事放在其他皇帝身上,说不定早已龙颜大怒,让你人头落地了。
宋仁宗的宽容也成就了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高大形象,获得了"包青天"、"包公"之美誉。
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秦三世子婴身世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宗室血脉探寻秦朝末年,秦三世子婴以46天的统治成为帝国崩塌前的最后见证者。然而,这位在历史转折点上登场的秦王,其身世却如蒙尘古卷般模糊不清。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
司马迁 2025-08-08 张耳与陈余:刎颈之交为何反目?责任归属的深层剖析秦末乱世中,张耳与陈余的友情曾如烈火般炽热。二人同为魏国名士,逃亡途中以“刎颈之交”立誓,共历陈胜吴广起义、拥立赵王武臣、巨鹿被围等生死考验。然而,这段被司马迁...
司马迁 2025-07-08 五大刺客谁成功了?历史深处的刺杀真相与精神博弈在中国刺客文化谱系中,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专诸、要离、聂政、豫让、荆轲五人,犹如五把淬毒的匕首,刺破历史帷幕,留下永恒的道德拷问。若以“刺杀目标是否死...
司马迁 2025-07-02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结袜之礼:张释之与王生共谱的君臣雅量西汉廷尉张释之跪地为老者结袜的典故,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成为中华文化中尊贤重道的精神符号。这场发生在未央宫朝堂的礼仪互动,不仅展现了张释之的君...
司马迁 2025-05-09 司马欣和司马迁的关系:家族纽带下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司马家族人才辈出,司马欣与司马迁便是其中两颗闪耀却又风格迥异的星辰。尽管他们并非亲兄弟,但同属司马家族这一显赫门第,二人的生平事迹与...
司马迁 2025-04-23 夏无且与司马迁: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交织在历史浩瀚的星空中,夏无且与司马迁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虽处于不同时代,却因“荆轲刺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奇妙的关联,他们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发后人...
司马迁 2025-04-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