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杨恽是汉朝名人,父亲是汉昭帝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也就是说,杨恽是司马迁的亲外孙。司马迁生前一直防着《史记》被汉武帝焚毁。后来,一部《史记》藏匿在杨恽的母亲司马英家中。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看到当时朝政清明,就把这部尘封了20年的巨著献给了朝廷。杨恽为《史记》公开发行,见诸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杨恽的“天下君王都信任小人,都是一丘之貉”的言论,小编认为,杨恽的说法未免理太偏!至少唐太宗、宋仁宗就不这样。为什么这么讲,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杨恽:古今君王都信任小人,一丘之貉!

杨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成年就成为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杨恽得知后,最先向汉宣帝报告,事后被封为平通侯。
霍氏谋反,恽先闻知……霍氏伏诛,恽等五人皆封,恽为平通侯,迁中郎将。——《汉书》
当时,在朝中做郎官(皇帝的侍从)的人,贿赂之风日盛,有钱的人,通过行贿可以经常休息、在外游山玩水;没钱行贿或者不愿行贿的人,几乎是“5+2”和“白+黑”,甚至全年无休。
杨恽任职做中山郎后,就把这些弊病全部割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由于杨恽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九卿之一,掌皇帝舆马,相当于皇帝的司机班班长)戴长乐(宣帝在民间时的至交,最受宣帝宠信)结怨。
有一次,杨恽听一个说匈奴降汉的人说他们的单于被部下杀了,杨恽有感而发:“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大臣们给他拟再好的治国方略也不用,结果白白地搭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像秦二世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亡国了!
如果当年的秦朝不如此,可能现在还是秦朝,
从古到今的君王都信任小人,真是同一山丘里生长出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啊!
”
恽曰:“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汉书》
这样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杨恽就被免职了。
唐太宗既知人善任,又虚心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名如其人,有“济世安民”的意思。
唐太宗继位以来,吸收隋朝暴力统治,二世而亡的教训,调整工作方法:
一是广求贤良,知人善任;二是虚心纳谏
,如把魏徽比作一面镜子,也成就了贞观之治。
在知人善任方面,如对待名将秦叔宝:
秦叔宝原来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后来归属了瓦岗军首领李密,之后又被王充封为龙骧大将军。
秦叔宝三次离开旧主,李世民非但对他并不起疑心,而且放心派用,最终使秦叔宝死心塌地地报效他,成了开国功臣。
在虚心纳谏方面:
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并够虚心纳谏,身边出现了一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如魏徽、王珪、刘洎、褚遂良等,形成了以进谏为忠的风气。
就连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曾多次劝谏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魏徽,玄武门之变后,成了阶下囚魏徽,李世民还是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并成了李世民的肱股之臣。
魏徽在任谏议大夫、宰相期间,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成为唐朝进谏最多的,他进谏200多件,大多被唐太宗采用。
魏徽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等政治谏言,名垂千古。
宋仁宗宽容,允许下属顶嘴,成就了包公铁面无私的美谈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方面和唐太宗李世民具有相同的品格。
在知人善任方面:
宋仁宗对下属非常宽容,人才方面做到知人善任,以至于人才辈出,唐宋八大家的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都活跃在宋仁宗时期,没有文字狱、大不逆等条条框框的桎梏,成就了文化的繁荣。
在虚心纳谏方面:
宋仁宗不仅能虚心纳谏,还和大臣辩论,甚至允许大臣顶嘴,这一点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时候,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仁宗一面用衣袖搽脸,一面虚心接受他的正确意见。
这种事放在其他皇帝身上,说不定早已龙颜大怒,让你人头落地了。
宋仁宗的宽容也成就了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高大形象,获得了"包青天"、"包公"之美誉。
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