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选懦弱的李治继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如此一个积极反省自己,善于学习的君主,却把自己的君位传给了在一众皇子中并不出色的李治,太宗的做法是否有其道理?
才华横溢,受到喜爱
唐太宗可谓是一代明君,时刻关心天下苍生,积极反省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调整政策,以此谋求国土稳定,百姓康乐。玄武门之变,他有勇有谋,杀伐果断。
英雄迟暮,他也到了传位之际, 他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怎舍得将它轻易放入别人之手,也因此一直纠结于太子之位应该传于谁。
众所周知,唐太宗子女众多,足足有14个儿子。而这唯一的太子之位,众人也是对其虎视眈眈。
唐太宗心里也是早有打算,他最看好的四位皇子,分别是大皇子李承乾,嫡子李泰,三皇子李恪,最后是九皇子李治。
皇子相争,委以大任
大皇子本来深受唐太宗重视,可他却听信李泰的挑拨离间之语,把心中本来压抑的野心爆发出来,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唐太宗心中痛感万分,对大皇子十分失望。
大皇子死后,最得利的无非就是嫡子李泰了,他费尽心思地讨唐太宗开心,尽力表现自己的才华见解,想在唐太宗面前留下好印象。
但他野心过大,竟然在唐太宗面前提出日后会将自己的儿子杀死让九皇子继位,唐太宗不敢将太子之位传给这样的人。
三皇子才华出众, 是太子之位很好的人选。但他的生母是前朝皇室中人,血统不够纯正,唐太宗担心此事以后会落为大臣以及民众的把柄。所以经过唐太宗的再三思考,他并没有立三皇子为太子。
九皇子李治为人善良,孝顺父母,朝堂上的大臣无一不称赞他的品性纯良。饱腹经纶,才华横溢,生活习惯良好,没有不良嗜好。
李治不有意争夺皇位,与兄弟相处融洽,也是唐太宗喜爱的皇子之一。兄长们消极的竞争,皆都失势,李治无疑是最适合太子之位的人选。
担忧皇位相争,子女互相残杀
唐太宗选择李治继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难免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自幼学习兵法、文学,曾在雁门关救过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李世民为三人中最有勇有谋者,在大臣之间信誉威望也高,这无疑给李建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故而他处处陷害,想方设法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怎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也因此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怎么获得的,他不愿自己死后,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争夺皇位。
他了解几位皇子的品性,倘若其他皇子坐上皇位一定会对其他人有所忌惮,不能保证剩余皇子的绝对安全。
而李治注重情意,心地善良,他坐上皇位后可保证其他皇子无性命之忧,这也是他选为李治作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身份对等,天时地利
李治的母亲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身份尊贵,即使他只是九皇子,也不违反“立嫡”的传统。
李世民也担心李治性格懦弱,不能担此大任。故而在李治立为太子的不久,李世民就将长孙无忌、房玄龄、诸遂良等人组成一个部门去辅佐太子处理国事。
李治为人和善,在众大臣心中的威望较高,大家都心甘情愿地辅佐李治。
选择李治为太子,其实也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原本看好的皇子,一个个都令他失望。而李治的平庸则成为了他的优势,他 行事稳重,没有恶行,而作为君主,施行仁政,利民利世才是最重要的。
综合考量之后,李世民决定立李治做为太子。
性格软弱,未必平庸
李治继位后,权力受到了大臣之间的官僚组织的限制,并不能事事随愿。李治注重选举贤能,开拓科举制度,希望能选取为自己所用的贤能才子。
但官僚集团不看好他,极力制止,他没有实权,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心中难免伤怀。
这时武则天走进了他的视野,鼓励安慰他,理解他的内心抱负。
李治通过与武则天的共同谋划,逐步剥夺官僚的政权,培养为自己效力的大臣,最终顺利地剥夺了以长孙无忌为领头的官僚主义政权。
李治一直专心管理朝政,但 天有不测风云,中年时期他不幸感染上了疾病,无法上朝,不得已暂时将管理政事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掌管。
贡献诸多,可谓明君
历史上传言李治性格懦弱,转让朝政大权给武则天,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却被大家忽略。他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一直亲自处理政事,关注着朝廷宰相的任职情况,关注百姓的生活。
还让太子李忠参与朝政,为他日后登基做出准备,即使身体抱恙、面对着大臣和民众的流言蜚语,他也一直在尽力履行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职责。
他注重科举重要性,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又参与了《唐律疏议》的编写,这是中国现存历史上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
是我国法律管理的崭新的开端,对我国法律事业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李世民将皇位传给李治,李治本人也是压力倍增。他一直在努力做好身为皇帝应尽到职责,只不过由于权利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权善才:唐高宗朝的司法棱镜与皇权博弈在唐高宗李治统治的永徽至乾封年间,权善才的名字因一场震动朝野的“误斫昭陵柏”事件被载入史册。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大理寺卿,其人生轨迹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唐代司法体系...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7 李治与贺兰氏:权力漩涡中的暧昧与虚构在唐朝宫廷的权力博弈中,李治与贺兰氏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武则天的外甥女,因美貌被推入政治漩涡,其与唐高宗李治的互动,既是个人情感的纠葛,更是权力格...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4 太平公主无名之谜:唐代宗法制度下的女性身份困境在唐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爱女,以“太平”为号,掌权柄、兴道观、谋废立,其政治影响力远超诸多皇子。然而,这位搅动神龙政变、先天...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3 李世民的情感世界:杨妃与长孙皇后的历史镜像在唐代宫廷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与杨妃、长孙皇后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情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偏好,更折射出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6-23 隐没在历史褶皱中的公主:李建成之女永宁原型考在隋唐交替的烽烟中,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其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于玄武门之变。相较于其弟李世民诸女在史册中的清晰记载,李建成之女永宁公主的生平却如同被迷雾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9 李世民与李君羡:从沙场战友到权力祭坛的君臣悲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谱系中,李君羡的名字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这位出身瓦岗的猛将,以“五娘子”的谶语悲剧收场,其与李世民的关系演变,恰似初唐政治生态的缩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8 李世民与杨氏:权力漩涡中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在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残阳中,李世民不仅斩断了兄弟情谊,更将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刻入史册——他纳弟媳杨氏入宫。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贵族女子,因美貌与家族背景成为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7 李忠是李治和谁的儿子:揭开唐高宗长子身世之谜在初唐宫廷的权力漩涡中,李忠的名字始终与“庶长子”“废太子”等标签紧密相连。这位唐高宗李治的长子,其人生轨迹如同照妖镜,映照出大唐皇室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要解开李...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13 薛万彻为何未入凌烟阁:政治站队、性格缺陷与时代抉择的交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勋而设立的“荣誉殿堂”,入选者多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支持者或贞观年间政局稳定的基石。然而,战功赫赫的薛万彻却未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