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废帝,被封“安乐公”,而之前东汉灭亡,汉献帝刘协被封“山阳公”,那么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自然是一种爵位,当然,这里的“公爵”,和咱们通常所认为的诸如韦小宝的“鹿鼎公”,这样的爵位不同。和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也不是一码事。那个三公是指朝廷上的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官职,不是爵位,西汉朝廷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显赫的官职合称为三公,东汉的三公则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四世三公是指祖上有四代人担任过三公高官。
而这里的公爵更像是西周时期的爵位,有封国,属于诸侯之列。
按《礼记·王制》记载: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就是说,周王以下,公爵是臣属所能获封的最高爵位,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公爵。
原本在汉朝,是没有“公爵”这样一个爵位的。因为当初秦朝在平定天下后,采取的是郡县制,爵位分封上则是沿用原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只有封爵们,只有食邑封地,而没有相关的统治权。而汉朝其实也是采用秦朝制度,只不过因为汉初分封诸侯,所以在二十等爵位制上面,还有王爵。王爵即等同于诸侯,享有封国。比如刘备的祖先,靖王刘胜,其封国便是中山国。
而且在刘邦铲除异姓王之后,这是刘姓皇族子弟才享有的权力。
后来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施行,王爵实力逐渐被削弱。他们虽然名义上是诸侯,但其实和其他封爵一样,只享有食邑,并没有政治权利。当然并没有被取消,只是大都得要是皇子才有资格享有。比如汉献帝刘协,在即位之前,乃是陈留王。

其他非刘姓的功臣,最高也只能是封为列侯,享有食邑封地。刘邦白马之盟,与大臣盟誓,非刘氏宗亲不得封王,非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汉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级。侯爵在汉代分两种才,彻侯(武帝刘彻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列侯)和关内侯。
最初封侯的门槛很高,而且地位也比较高,最高可食邑万户,享一县之地。但后来列侯泛滥,逐渐出现乡侯﹑亭侯这样的称呼,基本就是功大者食县﹐功小者食乡亭。比如关羽是汉寿亭侯,而曹操则是武平县侯。总结来讲,在汉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封爵都只是荣誉象征,是财富封赏,并不享有政治权力。直到曹操将这一制度打破。
不过,当年曹操大权在握之后,并不满足于县侯这样一个地位。于是他打破传统,加九锡,进爵魏公。当然,曹操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也是找王莽学的。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这种“公”实际直接来源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度,王莽篡位后由于这个人对古代的那一套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恢复了这种五等爵制度。
东汉末年,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恢复周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掌权制造声势和舆论导向。另外曹操还别出心裁地在“五等爵位”前加了一个“王爵”,变成了“六等爵位”,之后的曹操也是按照这“六等爵位”,一步一步地夺取了朝廷大权。
所以,曹操这里的魏公就等同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其可以列土封国,并在其封国内置百官,立宗庙。

所以,其实这时候魏国就已经成立了,只不过是应该叫做魏公国,后来曹操进魏王,则可以被称为魏王国。而曹丕代汉之后的魏国,其实应该算是魏朝了。所以历史上常说的是魏晋南北朝,而不是三国南北朝。所以,这里的公爵,其实是有着封国置官的权力的。后来的司马家也是从晋公一步步实现篡位的。
同理,后来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其实和曹操的魏公,司马昭的晋公是一个意思。其乃是封国。刘禅的叫做安乐公国,刘协的则是被称为山阳公国。
当然了,虽然同是公国,刘禅地位却远不如刘协。首先刘协的封国更大,其封有河内山阳郡一郡之地。刘禅则是渔阳郡安乐县一县之地。当然,曹操当初更厉害,其封国享有十郡之地。
而且刘协被允许永居山阳郡,在封国内仍然享有天子地位,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遇诏书可以不拜。刘协不仅可以在封国内保留天子的仪仗,对曹丕不必称臣外,他还是“位在诸侯王上”。就是说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
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而刘禅虽然有封国,但封给刘禅的封地,是兔子不拉屎的北方边陲的渔阳郡安乐县,安乐公不仅是个“县公”,比郡公差着等级,地理位置也差强人意。更惨的是,刘禅只能住在洛阳城,受到司马家的监视,没什么自由,每天提心吊胆。
所以当初刘禅说自己乐不思蜀,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为了生存,不得已而说之。否则,以刘禅的仁厚性格,不可能不为自己的亡国而感到悲伤。
当然,还有比刘禅爵位更低的,比如吴国灭亡后,小皇帝孙皓只被封了一个归命侯,连封国都没有。人家刘禅好歹食邑万户,孙皓只有良田三十顷,这个差距可就太大了。
建安三年(198年)春,许昌郊外的猎场被三千甲士围成铁桶,汉献帝刘协与曹操并辔而行,身后百官相隔十丈,心腹将校如影随形。当金鈚箭穿透鹿背的瞬间,这场看似寻常的狩...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1-18 乱世浮萍:汉献帝刘协的傀儡人生与命运抗争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傀儡皇帝的命运往往充满悲剧色彩。而东汉末代皇帝刘协(181年-234年),其一生堪称“命运多舛”的极致写照——从九岁登基到五十四岁病...
刘协 2025-11-12 曹操与汉献帝:权力棋局中的复杂博弈公元196年,曹操将流亡的汉献帝刘协迎至许都,这一举动被后世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场政治联姻的背后,是曹操对汉室权威的利用与对献帝的复杂态度。从军事护卫到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1-04 曹操与汉献帝:权力博弈下的“保护”与控制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将汉献帝刘协迎至许都,这场政治联姻的表象下,是权力博弈的复杂图景。从军事护卫到政治联姻,从物质保障到权力制衡,曹操对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1-04 曹操未篡汉与曹丕速改朝:权力逻辑与时代变局的双重镜像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受禅台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正式建立曹魏政权。这一事件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身未称帝的矛盾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权力结构、政治环境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0-30 汉献帝的至暗时刻:长安城中的饥饿与屈辱东汉末年,长安城笼罩在战火与饥荒的双重阴影下。作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命运始终与乱世紧密相连。而在其一生中,兴平二年(195年)的冬季,堪称他最悲惨的...
刘协 2025-10-27 权力棋局中的血色联姻:曹操嫁女背后的政治算计与人性挣扎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却做出一个惊世之举:将七个貌美如花的女儿陆续送入汉献帝刘协的后宫。这场看似违背常理的联姻,实则是曹操为巩固权力...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0-14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汉献帝与曹皇后是否有后代: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献帝刘协与曹皇后曹节的婚姻,既是政治联姻的典型,也是权力博弈的缩影。这对帝后是否育有后代,不仅关乎皇室血脉的延续,更折射出东汉末年复杂的政...
刘协 2025-07-15 曹节其实支持曹丕?事实并非如此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权谋纷争的历史中,曹节作为曹操之女、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任皇后,她的立场和态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深入探究历史资料后会发现,曹节并非...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4-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