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灭秦之后,项羽想通过分封诸侯确立新的政治秩序。可惜他没有采用众人协商或盟约讨论的组织形式,而是按照个人意志分封十八诸侯王,自立西楚霸王,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项羽深受楚国贵族生活影响,试图恢复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主义。

戏亭分封之前,他最在乎的就是如何封赏刘邦。鸿门宴后,项羽觉察刘邦非等闲之辈。担心要是让刘邦如愿做了关中王,其野心会越来越大。不管怎样,刘邦确实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功臣,而且鸿门宴上已尽释前嫌,封赏刘邦不当,自己会承担违背盟约的责任,为天下人耻笑。更重要的是怕会引起诸侯不满,从而背信弃义。遂与范增商议变通,封刘邦为汉王,统领巴蜀各郡。名义上遵守楚怀王之约,同时也是对刘邦最大的限制。
项羽分封诸侯也是用心良苦,化整为零,以达到遏制目的。其中分封三秦、三齐就是项羽的高明绝招。既分化了地方诸侯实力,又可打压刘邦与田荣的潜在野心。但事与愿违,最终还是给了他们各个击破的机会。此为后话。
项羽作为秦末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心理上却有着狭隘的恋乡情结。当初分封诸侯时,有高人韩生建议他关中称王,立国咸阳,主宰万里山河。长安山河为凭,攻守自如。而他却无动于衷,自封西楚霸王,一心想着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说明其缺乏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谁占据关中,就拥有夺取天下的战略控制权……
纵观秦汉隋唐,莫不如此。
丢失关中优势地利的项羽把自己置于腹背受敌的险境。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四面开阔,无险可守,最终失陷。项羽率性而为的做派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人生霸业。
前206年4月,诸侯罢兵,各就封国。项羽回到彭城,去做他的西楚霸王。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许多人心怀异志,蓄谋反叛。
此时的项羽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角色。后人常以项羽分封不公做文章,世界上的事情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于那些拥有实力的政治强人来说,不可能做到平起平坐,即使王中王西楚霸王也无法有效节制他们。
项羽作为反秦斗争的领军人物,天下敬仰,已是公论,可是后续遗留问题层出不穷。假以时日,他如果能够当机立断,乘势而为,关中称王,完成建国大业,重塑天下,维护政治秩序,未尝不可。
他自以为是的分封方案很快引起天下诸侯纷争。分封诸侯不久,田荣、彭越等人起兵反叛制造了北方危机。蓄谋已久的汉王刘邦以诡诈方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战还定三秦。开始战略东征,挑起夺取天下的战争。
项羽这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英雄最终为四方征战而拖垮自己。其属下原本不乏谋臣良将,由于其刚愎自用,缺乏识人慧眼容人之量。导致韩信择主,张良附汉,陈平离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到了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天地一片苍茫。纵观其军事实力由盛而衰的过程,验证了战役上的常胜将军无法挽救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最终败在了自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的刘邦手中。

为人处事方面,项羽不够大度。对自己不满的人,常常以势相逼,最终弄成一盘散沙。最初起兵时的楚军先锋英布在灭秦后被封为九江王,属亲信派系。因其地盘缩小心怀不满,项羽北上平叛田荣时,他称病未出。甚至刘邦率领大军围攻楚都彭城时,也没有率军援助作壁上观。项羽遂生怨恨,派员问责,他心有不安。在刘邦说客唆使下杀掉使者投奔汉王。项羽闻讯一怒之下,灭其妻子,二者反目为仇。
英布是楚军阵营中先期分裂的实力人物。这一分化,是项羽与邻关系上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误和刘邦统战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楚汉对峙的力量,由此发生有利于刘邦的重大变化。前203年冬,英布与汉将刘贾入九江,策反西楚大司马周殷。对于楚军而言,无异釜底抽薪。
(四)垓下悲歌
背盟突袭。
话说鸿门宴后,项羽领军向西,立有功众将为诸侯王。可惜分封并没有消除诸侯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战争不久再度爆发。汉王刘邦趁机进入关中,开辟根据地,建立大本营。接着领兵东征,远袭彭城。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今河南境内)相互攻杀两年多,相持不下。公元前203年8月,项羽因腹背受敌,难以为继,被迫与刘邦订立合约,平分天下。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9月,项羽按约定引军东归,欲重振旗鼓。刘邦采纳张良、陈平之计,撕毁鸿沟合约,乘项羽不备,突然发动战略追击。项羽随即杀了个回马枪,汉军大败。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只好割地封王,争取韩信、彭越、英布诸侯出兵相助,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项羽被迫退往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
双方在此进行了最后一场大决战——垓下之战。意味着轰轰烈烈的楚汉之争即将落下帷幕。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此时汉军拥兵40万之众,楚军仅10万疲惫之师。与当年鸿门宴时楚汉双方兵力截然相反。
费尽心机分封诸王的刘邦终于完成战略部署。为了万无一失,正面攻击之外,仍然采取攻心战——四面楚歌,导致楚部军心涣散。笑傲江湖的项羽面眼前对兵少粮绝的凄凉景象,不由得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左右热泪纵横。是为儿女情长。虞姬和歌舞剑,歌罢自刎,与项羽永诀。英雄末路,美人凋零。楚霸王全赶上了。

末了,项羽率翻身上马,率800勇士向南突出重围,汉将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不舍。项羽渡过淮河时,仅剩百余随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临终,项羽率28骑呼啸冲锋,斩将砍旗,退往乌江西岸。生命最后关头仍然彰显了势不可当的豪迈气魄。
英雄末路的项羽,至死也不太明白其失败的原因。
他在弥留之地得出结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毅然拒绝乌江亭长摆渡相救。赠送乌骓宝马之后,转身杀敌数百,拔剑自刎,慷慨赴死。以刚烈、诙谐而幼稚的方式为生命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以项羽为首的西楚政权兴衰匆匆。从挥戈天下锐不可当,到兵败如山不过短短8年时间。他忘记了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优势无法超脱政治斗争。31岁的项羽如一颗流星轰然坠落。支持自己奋斗的故乡情怀精神支柱已经崩塌,贵族出身的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更不可能投降对手刘邦苟且偷生。
西楚霸王项羽的败亡,成就了大汉崛起千古帝业。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章邯:大秦帝国的末路战神,以囚徒之军撼动乱世在秦末烽烟四起的乱世中,章邯以一介文官之身临危受命,率领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横扫六国复国势力,连斩楚军统帅项梁、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等名将,甚至在巨鹿之战前与项羽形...
章邯 项羽 2025-11-12 血缘纽带下的历史悖论:项伯如何从项氏支柱蜕变为西汉功臣在楚汉相争的宏大叙事中,项伯作为项羽的亲叔父,本应是楚军阵营的核心支柱,却最终成为西汉开国功臣并获赐刘姓。这种身份反转的戏剧性,既源于个人利益的权衡,更折射出秦...
项羽 2025-11-11 帝王权术下的恩仇悖论:刘邦诛恩赦仇的深层政治逻辑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后,楚汉争霸的终局以项羽自刎乌江收场。刘邦在登基称帝后,对项羽旧部展开清算时,却上演了令人费解的一幕:曾多次在战场上将其逼入绝境的季布被赦...
项羽 刘邦 2025-11-11 贵族傲骨与布衣权谋:楚汉双雄的命运分野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楚军战歌被四面楚歌截断,项羽率八百骑突围至乌江畔。这位曾以三万铁骑破四十万秦军的军事天才,最终选择自刎谢幕。与此同时,刘邦在定陶汜水之阳...
项羽 刘邦 2025-11-11 垓下惊魂:一条大腿如何改写中国千年家族史公元前202年冬,安徽和县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被十面埋伏逼至绝境的项羽,在自刎前对追击的汉军将领说出那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am...
项羽 2025-11-06 项羽与虞姬:乱世烽火中的生死绝恋在秦末乱世的风云变幻中,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如同一曲悲壮的挽歌,穿越两千年的时光,依然令人动容。这位力能扛鼎的豪杰,为何会对虞姬情有独钟?他们的相识又有...
项羽 2025-11-0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