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顾名思义,就是被架空被剥夺实权的皇帝,只有一个名头还在那里,皇帝做成这样不得不说是十分悲哀的,但也有极少数血性的皇帝,宁可拼个鱼死网破也绝不甘心受制于人。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这首《潜龙诗》的作者曹髦,是曹魏第四任皇帝。甘露四年(259年)正月,曹魏宁陵(今属河南商丘)地界的水井中出现两条黄龙,群臣认为这一异象是天降吉祥之兆,纷纷奏贺,而曹髦却认为“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资治通鉴》)。
在曹髦看来,龙乃天子象征,能飞天入海,能吐雾吞云,如今出现于水井之中,与泥鳅黄鳝搅和在一起,左右不能突围,不是困龙、潜龙,又是何意?!借喻抒怀,曹髦作此诗,是对自己身处司马氏控制下,不能一言九鼎,不能朝纲独断,只能屈身做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眼睁睁看着皇权旁落而发出的悲凉感慨。表面上,曹髦是在苦闷中自嘲自讽;实际上,此诗一出,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吹响了战斗号角。

曹髦(241年—260年),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为高贵乡公,是司马师于嘉平六年(254年)废掉曹芳后另立的一个傀儡皇帝。作为曹操的嫡系后人,曹髦血管里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史籍中称他“少好学,夙成”(《三国志》),能文能武,工诗善画,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魏氏春秋》)的全才。可惜,曹髦生不逢时,英才作傀儡,既是自身的不幸,也是曹魏的不幸。
曹芳被废,皇权扫地,司马得意,改旗易帜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司马氏一旦篡国成功,曹髦这个傀儡或被废,或被杀,终究难逃厄运。事关帝国衰荣,事关个人生死,曹髦岂能甘心受人掣肘,坐以待毙?做一个任人废杀的亡国之君,还是做一个彪炳青史的中兴之主,曹髦在“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资治通鉴》)时,言外之意就表露出了拯救曹魏于水火的愿望。
曹髦登基时年仅十四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加之根基尚浅,无力与司马师、司马昭抗衡。即位之处,曹髦面对司马氏兄弟的跋扈,不得不收敛锋芒,迂回对抗,除了做些“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倡导厉行节约的文章外,还有意派人“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噃枉失职者”(《三国志》),看似体恤民情,实则走访调查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利己势力。

曹髦的动作和动机,引起了司马氏兄弟的警觉,二人每次领兵远征,必挟持曹髦同往,如司马师在征讨毌丘俭、文钦反叛时,让司马昭坐镇洛阳,自己“奉天子征”(《世语》);司马昭在平定诸葛诞反叛时,索性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同前往,还逼着曹髦下诏“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三国志》)。司马氏兄弟此举,一防后院起火,二也要让曹髦亲眼看看对抗司马氏势力的下场。
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势力先后被诛灭,天下已没有曹髦可以依赖的力量,想对付司马氏,也只有靠自己和身边的少许亲信了。曹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英才壮志难酬,无力回天,曹髦越发感到无可奈何。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大权独揽,步步紧逼,不断要求曹髦封赏,提升地位,加速篡国步伐。一首《潜龙诗》,将司马昭比作鳅鳝,暗骂贼臣当道,司马昭见而恶之,有了废掉曹髦之念。
景元元年(260年)四月,已经不满足于“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的司马昭又逼迫曹髦为其进位“相国,封晋公,加九锡”,离皇帝名号仅一步之遥。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资治通鉴》),不由得怒火中烧,血性激荡。曹髦的生日,为现代阳历11月15日。为了尊严,这位典型的天蝎座皇帝,最终从一个玩偶傀儡升华为一个血性斗士,决定亮剑。宁可战死,决不苟活!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千古名言即出自此时的曹髦之口。“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当曹髦将诛杀司马昭这一毫无胜算的计划告诉近臣王沈、王经、王业时,他们为求自保,各自散去,“沈、业奔走告昭,呼经欲与俱,经不从”,曹髦瞬间成了讨杀司马昭的孤家寡人。“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帝遂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资治通鉴》)。
率领区区数百僮仆击讨已有防备的司马昭,无异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即便如此,曹髦毫无畏惧,挺身直前,“帝自用剑”杀敌,结果还是死于敌将成济的戈下,“刃出于背”(《汉晋春秋》),“时暴雨雷霆,晦冥”(《魏氏春秋》),天地为之动容。每次读史到此,笔者都会轻轻掩书,为曹髦之死扼腕叹息,为曹髦之勇热血沸腾。是的,他败了,从他身体喷薄而出的热血却永久地染红了历史。

曹髦死后被废除帝号,“以王礼葬之”(《三国志》),时年二十岁。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死后无谥号,史书中仍以高贵乡公称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追谥其为平皇帝。“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洛阳伽蓝记》),他的英勇斗志,他的男儿血性,他的悲壮事迹,无愧“高贵”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朝历代众多境遇相同的傀儡皇帝中,曹髦是最有血性的一个。(刘秉光)
在东晋的历史长河中,孝武帝司马曜本是一位颇具作为的君主,却因一句酒后戏言,在35岁的壮年时期命丧宠妃之手,其死因之荒诞,堪称中国帝王史上的奇闻。乱世登基:夹缝中...
司马曜 2025-11-12 王敦:权臣的轶事与风云人生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他在东晋时期掀起了惊涛骇浪,其一生既有令人惊叹的成...
晋武帝 2025-11-05 晋武帝司马炎的“困局”:嫡长子继承制下的无奈抉择晋武帝司马炎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开创“太康之治”,却在选择继承人时陷入两难:其嫡次子司马衷自幼痴愚,却最终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大统。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实则是司马炎...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10-30 妖后贾南风:权力漩涡中的疯狂与覆灭在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的西晋宫廷中,一场由皇后贾南风引发的血雨腥风,彻底撕裂了这个新生的王朝。这位以丑陋面容与狠辣手段著称的皇后,通过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与权力游戏...
贾南风 晋武帝 2025-10-30 武悼皇后杨芷:从椒房独宠到金墉饿毙的悲剧人生西晋咸宁二年(276年),18岁的弘农华阴贵女杨芷身着华服踏入椒房殿,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这位史载"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qu...
晋武帝 2025-10-30 寒门战神的陨落:刘牢之的悲剧人生与政治困局在东晋门阀政治的阴霾下,寒门将领的命运如同飘零的孤舟。刘牢之,这位以洛涧之战名震天下的北府军统帅,最终却因三次倒戈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他的故事,既是一部寒门武...
刘牢之 2025-10-30 寒门俊杰的仕途密码:石苞的权谋、轶事与家族沉浮在中国历史上,石苞(?-273年)以寒门出身却跻身西晋“八公”之列,其仕途轨迹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从渤海南皮的卖铁小吏到晋武帝司马炎亲送灵柩的司徒公,石苞的一生...
晋武帝 2025-10-17 权力漩涡中的疯狂:贾南风如何点燃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洛阳皇宫内,皇后贾南风命人将一杯毒酒递给太子司马遹。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储,在醉酒中被逼写下“陛下宜自了”的谋反书信,最终死于药杵。这...
贾南风 2025-10-15 乱世枭雄的困局:刘牢之的崛起与陨落公元383年的寒夜,洛涧河畔芦苇丛中,五千北府兵精锐正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渡河。领军的将领身披明光铠,腰间环首刀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这位名震东晋的猛将刘牢之,即将以...
刘牢之 2025-10-14 王猛:前秦帝国的缔造者与悲情终章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最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以寒门之身辅佐氐族君主苻坚,通过十八年励精图治,将一个偏居关中的...
苻坚 王猛 2025-10-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