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顾名思义,就是被架空被剥夺实权的皇帝,只有一个名头还在那里,皇帝做成这样不得不说是十分悲哀的,但也有极少数血性的皇帝,宁可拼个鱼死网破也绝不甘心受制于人。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这首《潜龙诗》的作者曹髦,是曹魏第四任皇帝。甘露四年(259年)正月,曹魏宁陵(今属河南商丘)地界的水井中出现两条黄龙,群臣认为这一异象是天降吉祥之兆,纷纷奏贺,而曹髦却认为“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资治通鉴》)。
在曹髦看来,龙乃天子象征,能飞天入海,能吐雾吞云,如今出现于水井之中,与泥鳅黄鳝搅和在一起,左右不能突围,不是困龙、潜龙,又是何意?!借喻抒怀,曹髦作此诗,是对自己身处司马氏控制下,不能一言九鼎,不能朝纲独断,只能屈身做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眼睁睁看着皇权旁落而发出的悲凉感慨。表面上,曹髦是在苦闷中自嘲自讽;实际上,此诗一出,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吹响了战斗号角。
曹髦(241年—260年),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为高贵乡公,是司马师于嘉平六年(254年)废掉曹芳后另立的一个傀儡皇帝。作为曹操的嫡系后人,曹髦血管里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史籍中称他“少好学,夙成”(《三国志》),能文能武,工诗善画,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魏氏春秋》)的全才。可惜,曹髦生不逢时,英才作傀儡,既是自身的不幸,也是曹魏的不幸。
曹芳被废,皇权扫地,司马得意,改旗易帜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司马氏一旦篡国成功,曹髦这个傀儡或被废,或被杀,终究难逃厄运。事关帝国衰荣,事关个人生死,曹髦岂能甘心受人掣肘,坐以待毙?做一个任人废杀的亡国之君,还是做一个彪炳青史的中兴之主,曹髦在“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资治通鉴》)时,言外之意就表露出了拯救曹魏于水火的愿望。
曹髦登基时年仅十四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加之根基尚浅,无力与司马师、司马昭抗衡。即位之处,曹髦面对司马氏兄弟的跋扈,不得不收敛锋芒,迂回对抗,除了做些“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倡导厉行节约的文章外,还有意派人“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噃枉失职者”(《三国志》),看似体恤民情,实则走访调查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利己势力。
曹髦的动作和动机,引起了司马氏兄弟的警觉,二人每次领兵远征,必挟持曹髦同往,如司马师在征讨毌丘俭、文钦反叛时,让司马昭坐镇洛阳,自己“奉天子征”(《世语》);司马昭在平定诸葛诞反叛时,索性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同前往,还逼着曹髦下诏“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三国志》)。司马氏兄弟此举,一防后院起火,二也要让曹髦亲眼看看对抗司马氏势力的下场。
毌丘俭、文钦、诸葛诞等势力先后被诛灭,天下已没有曹髦可以依赖的力量,想对付司马氏,也只有靠自己和身边的少许亲信了。曹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英才壮志难酬,无力回天,曹髦越发感到无可奈何。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大权独揽,步步紧逼,不断要求曹髦封赏,提升地位,加速篡国步伐。一首《潜龙诗》,将司马昭比作鳅鳝,暗骂贼臣当道,司马昭见而恶之,有了废掉曹髦之念。
景元元年(260年)四月,已经不满足于“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的司马昭又逼迫曹髦为其进位“相国,封晋公,加九锡”,离皇帝名号仅一步之遥。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资治通鉴》),不由得怒火中烧,血性激荡。曹髦的生日,为现代阳历11月15日。为了尊严,这位典型的天蝎座皇帝,最终从一个玩偶傀儡升华为一个血性斗士,决定亮剑。宁可战死,决不苟活!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千古名言即出自此时的曹髦之口。“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当曹髦将诛杀司马昭这一毫无胜算的计划告诉近臣王沈、王经、王业时,他们为求自保,各自散去,“沈、业奔走告昭,呼经欲与俱,经不从”,曹髦瞬间成了讨杀司马昭的孤家寡人。“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帝遂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资治通鉴》)。
率领区区数百僮仆击讨已有防备的司马昭,无异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即便如此,曹髦毫无畏惧,挺身直前,“帝自用剑”杀敌,结果还是死于敌将成济的戈下,“刃出于背”(《汉晋春秋》),“时暴雨雷霆,晦冥”(《魏氏春秋》),天地为之动容。每次读史到此,笔者都会轻轻掩书,为曹髦之死扼腕叹息,为曹髦之勇热血沸腾。是的,他败了,从他身体喷薄而出的热血却永久地染红了历史。
曹髦死后被废除帝号,“以王礼葬之”(《三国志》),时年二十岁。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死后无谥号,史书中仍以高贵乡公称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追谥其为平皇帝。“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洛阳伽蓝记》),他的英勇斗志,他的男儿血性,他的悲壮事迹,无愧“高贵”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朝历代众多境遇相同的傀儡皇帝中,曹髦是最有血性的一个。(刘秉光)
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中,吕后以“人彘”之刑残害戚夫人,贾南风以妒杀妃嫔乱政,但若论手段之残忍、行径之暴虐,汉景帝之孙广川王刘去的姬妾昭信,堪称“千古第一毒妇”。她以...
贾南风 戚夫人 2025-09-19 姚苌之死:因果轮回下的历史终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纷争的特殊阶段。在这个英雄与枭雄并起、忠诚与背叛交织的时代,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死亡,以其戏剧性与悲剧性,成为后...
姚苌 2025-09-18 姚苌与苻坚:权力漩涡中的恩怨与鞭尸之谜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岁月里,姚苌与苻坚的恩怨纠葛堪称一段充满血腥与荒诞的历史篇章。姚苌作为后秦开国皇帝,曾是苻坚麾下备受器重的大将,却在苻坚落难之际将其弑杀,甚至...
苻坚 姚苌 2025-09-12 卫玠真实死因:一场被时代审美与命运裹挟的悲剧公元312年夏,建邺城(今南京)的街头因一位美男子的到来陷入狂热。据《晋书》记载,当卫玠乘坐的羊车驶入城门时,“观者如堵墙”,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将道路围得水泄不...
卫玠 2025-09-05 世说新语中的王济:才情与争议交织的西晋名士在《世说新语》的记载中,王济(字武子)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出身太原王氏这一顶级门阀,父亲王浑是西晋开国功臣,母亲钟琰为颍川名门之女,妻子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
晋武帝 2025-09-05 英年早逝的明君:晋明帝司马绍的短暂人生与未竟中兴在东晋动荡的百年历史中,晋明帝司马绍如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以卓越的才能与果敢的决断力短暂照亮了江南半壁。这位27岁便英年早逝的皇帝,不仅平定了权臣王敦的叛乱,更...
司马绍 2025-08-28 揭开历史迷雾:贾南风的真实面貌与复杂人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贾南风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以丑陋的外貌、狠毒的手段和荒淫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后世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
贾南风 2025-08-27 贾南风为何执意诛杀杨芷:权力、怨恨与伦理崩塌的交织公元292年,西晋皇太后杨芷在金墉城中绝食八日,终被活活饿死。这位曾以皇后之尊救贾南风于危难的尊贵女性,最终却死于儿媳贾南风之手。这场悲剧的根源,既包含权力斗争...
贾南风 2025-08-25 司马衷是晋惠帝吗?——从皇位更迭看西晋第二位皇帝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王朝的命运因一场持续十六年的皇族内乱而跌宕起伏。这场被称为“八王之乱”的权力漩涡,不仅摧毁了西晋的统治根基,更将一位被后世称为“痴儿皇帝...
司马衷 2025-08-20 谢太傅是谢安吗:历史称谓背后的名士传奇在中国东晋历史的长河中,"谢太傅"这一称谓始终与一位风神秀彻、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紧密相连。通过梳理《晋书》《世说新语》等史料,...
谢安 2025-08-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