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李隆基对安禄山宠爱有加 安禄山最后为什么还要造反

李隆基对安禄山宠爱有加 安禄山最后为什么还要造反

时间:2021-09-18 11:19:15来源:历史资料作者:Marshall

对安禄山和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安禄山当初深受唐玄宗的宠幸,安禄山到底是怎么想的?安禄山为什么还要反叛大唐?

公元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由此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翻开安禄山的履历表,我们会发现安禄山早年的时候,只是一个为自己生计奔波的胡人,从军之后,安禄山就得到了大唐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欣赏,并且仕途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了唐代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以说,安禄山所有的成就,他最需要感谢的人,就是大唐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那么既然李隆基对安禄山宠爱有加,安禄山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第一点原因:安禄山跟太子有矛盾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跟太子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

虽说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一方面皇帝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培养太子,希望太子将来能做一个合格的皇帝,另一方面皇帝在培养太子的过程中,又忌惮太子日益增长的实力。

太子的实力越强,皇帝更是会觉得寝食难安,尤其是经过多次权力斗争,才当上皇帝的唐玄宗,对权力的控制欲比其他皇帝更甚,同时唐玄宗对太子的忌惮也比其他皇帝要多几分。

所以在他得到小道消息,说有几位皇子想要秘密夺走自己皇帝的位置,唐玄宗立马就下令处死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这些皇帝都是唐玄宗的亲生儿子,但是在皇权面前,根本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太子李瑛被处死之后,他的弟弟李亨就成了新的太子。鉴于哥哥悲剧的结局,李亨这个太子当得十分小心,以至于后来李亨通过自己的大舅哥韦坚跟军界的大佬皇甫惟明交好,被唐玄宗得知。

李亨为了自保,不仅卖了皇甫惟明跟韦坚,甚至直接跟自己的挚爱太子妃韦氏离婚。这件事的结局是李亨的太子之位保住了,但是皇甫惟明跟韦坚身首异处,韦氏也出家为尼。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自然不可能跟太子交好,而太子自然也是不敢拉拢安禄山。而安禄山为了自己的地位,就拼命地讨好唐玄宗。

有一次安禄山来到长安朝见唐玄宗,唐玄宗让安禄山拜见太子,安禄山直接说了一句:“我只了解陛下您,并不了解太子是干嘛的。”唐玄宗向安禄山解释了太子是自己的接班人,安禄山才装装样子给太子行礼。

安禄山这样的行为,让他在唐玄宗的心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唐玄宗更加看重安禄山。

但是安禄山这样做,就彻底惹怒了太子李亨。此时唐玄宗的年纪已经很大,驾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唐玄宗活着的时候,安禄山尚能呼风唤雨,纵享荣华富贵。但等到唐玄宗一死,大唐的皇帝一定是太子李亨。到了那个时候,安禄山的前途可谓是一片灰暗。

安禄山为了自己幸福的未来,趁着自己手上有兵权,不如造反搏一搏未来,总比坐着等死强。

第二点原因:安禄山跟杨国忠有矛盾

当初李林甫担任宰相的时候,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建议唐玄宗重用藩将,正是因为这一项政策,使得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地区,安禄山的实力也在他担任三镇节度使期间不断增长。

不过由于安禄山忌惮李林甫,所以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并不敢有造反的心思。

就在李林甫一手遮天的时候,李林甫的政治对手杨国忠,为了坐上宰相的位置,就跟安禄山勾结在一起。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杨国忠又想除掉李林甫,所以他们二人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于是乎,在安禄山跟杨国忠的共同努力之下,李林甫就从宰相的位置上赶了下来。接替李林甫位置的就是无德无才的杨国忠。

除掉了李林甫之后,安禄山跟杨国忠之间再也没有利益纠葛了。而安禄山平日里就看不上靠裙带关系走上高位的杨国忠,等到杨国忠当上宰相之后,安禄山更加不屑跟杨国忠交往。

杨国忠自知自己不能像李林甫那样制约安禄山,留着安禄山对自己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为此杨国忠就不停地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想要谋反,杨国忠希望借助唐玄宗的力量除掉安禄山。

但是唐玄宗并不相信杨国忠的说辞,他觉得杨国忠跟安禄山之间只是正常的将相不和罢了。

虽说唐玄宗不相信杨国忠的言论,对安禄山一直信任有佳,但安禄山却不能不防着杨国忠,万一唐玄宗耳根子一软,信了杨国忠的话,那安禄山就彻底玩完了。

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安禄山只能放手一搏,发动叛乱,除掉杨国忠,还自己一个清明的未来。

第三点原因:安禄山实力过于强悍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唐代一直是一个军事实力强悍的国家。而唐代军事实力的强悍则源自西魏、北周时期的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就是唐代的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战争打响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拿上武器,冲锋在战场第一线。

但是随着唐代疆域的不断扩大,同时唐军的大部分主力都在京都附近,所以唐代边境发生战争的时候,唐军主力都不能第一时间支援边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代就在边境设立重兵屯守的军镇,并且派专人管理这支大军,于是唐代的节度使就诞生了。

随着唐代政权的稳定,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唐代无法提供多余的土地给府兵。同时边防的府兵又长期驻守边疆,无法返乡。一时之间,府兵的战斗力以及数量都大大不如以前。

为了增强大军的战斗力,唐代的皇帝只能放弃府兵制,代替府兵的则是募兵制。募兵制跟府兵制最大的差别就是,募兵制士兵的吃穿都由国家提供,而且不需要缴纳赋税。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人民当兵的积极性,提高了唐军的战斗力。

但是募兵制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将军跟士兵长期生活在一起,兵将之间有了明确的隶属关系。再加上唐代又允许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这就使得节度使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强大,而且节度使手底下的士兵只听从节度使的命令,而不是听从皇帝的命令。在这种局面下节度使想搞地方割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外,节度使长期在边境作战,大军的战斗力极强。而唐代的中央军则是一直养尊处优,根本就不是边军的对手。

安禄山就是对唐代局势的分析,这才得出结论——自己是三镇节度使,手底下都是精兵良将。唐代的中央军常年不作战,且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造反这件事,是一件特别容易成功的事情。

而安禄山起兵之后,叛军的军事势力果然异常强大,打得唐军节节败退,甚至将唐玄宗打得向蜀地仓皇逃窜。

总结

安禄山作为唐玄宗用来牵制各方势力而重点培养的边将,安禄山完成唐玄宗的任务之后,就跟太子跟杨国忠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同时也为了自己日后的幸福生活。安禄山果断利用手上强大的藩镇大军,起兵对抗唐代。

人物: 李隆基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唐朝大将王方翼的一生有多传奇?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