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周勃,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也是名将周亚夫的父亲。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陈平不仅是楚汉战场上第一流的阴谋大师,也是汉初朝堂上极具智慧的生存大师,与之相比,性格木讷刚强,少有权谋韬略的周勃就差了好些意思。
说到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屡造打压,而陈平却位居高位而不倒,关键在于一点,智者功高之时懂得进退之道,而莽夫受权势荣耀所惑,极容易得意忘形。
周勃早年以编织薄曲(一种养蚕器具)为生,骨子里是个粗人,当以太尉之职,挣得诛灭诸吕,拥立新主的第一功后,他就有些得意忘形了。
汉文帝由代地进京,刚过渭水桥,周勃在野心的驱使下就弄巧成拙地干了一件蠢事,以至于汉文帝对他的印象极坏,戒备心很重。
周勃干了什么蠢事呢?
在渭水桥畔,他摆出第一功臣的架势,想屏退汉文帝左右,私献始制于秦始皇时期的那枚传国玉玺。
用庙堂视角看,私献玉玺有私授皇权的含义,周勃此举有谋求权臣上位的嫌疑。
汉文帝刘恒不仅有帝王造化,也有帝王城府,因而周勃当场遭到了严词拒绝。
几乎从那一刻起,周勃日后甚为苦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反观陈平,诛杀诸吕的关键阴谋都是他出的,他的功劳与周勃不相上下,但到了迎汉文帝进城即位的敏感时刻,他却把首功的位子让给了周勃。
汉文帝刘恒一向以仁厚示人,但刚坐上未央宫的大位,他就呈现出了有为之君的气派,简单说,他不可能做一个受制于臣的皇帝。
史料记载,进京的当天夜里,汉文帝就颇为强硬地做了一件事——授任自己人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授任张武为郎中令,巡抚殿中。
汉文帝的这个动作透露出了极明显的信号,他并不信任太尉周勃,为了控制京城,确保皇宫安全,他必须分割周勃手里的军权。
周勃受权势所惑,应该有过做权臣的念头,但他毕竟不是赵高之流,所以对于汉文帝的强硬举动,他不敢反抗,只能低头顺从。
汉文帝行事颇有章法,成功夺得最重要的军权后,他便开始向包括周勃在内的朝中诸臣施恩。
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十月,刚即位一个月的汉文帝正式颁诏——
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食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
然而,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里,陈平却异常的冷静、狡猾。
《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刚接受汉文帝的封赏,陈平就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他托病要求辞去右丞相的职务。汉文帝意味深长地问他,是否还有疾病之外的原因,陈平老谋深算地回答,在高帝时,周勃的功劳不如臣;这回诛灭诸吕,臣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愿意将右丞相之位让给周勃。
陈平这话,稍有城府即能参透其中的名堂,表面看他是谦让,实际他是以退为进,捧杀周勃。
陈平当初投奔刘邦受到重用时,率先站出来反对的就有周勃,有这层芥蒂在,加之朝堂向来险恶,周勃理应看透陈平的不良用心,然而因为天性木讷,又受到了权欲的驱使,周勃竟然当仁不让地一屁股坐到了右丞相的位子上。
这还不算完,《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周勃接任右丞相后常常面呈骄色,每回朝罢,他总是跨着大步趾高气扬地退去。
面对这样的周勃,汉文帝一边隐忍着,一边酝酿着打压的机会。
不久,大汉朝堂即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次临朝听政,汉文帝还顾周勃随口问道:一岁之内,天下决狱如何?周勃愣了半天,之后回答,臣不知。汉文帝又问,一岁之内,天下钱、谷出入几何?周勃汗流浃背,茫然不知。
这时,汉文帝转身问向已改任左丞相的陈平。
陈平当即答道:此二事各有专职,他们均为臣属下。陛下欲知其数,臣可召来问之。
听了这话,汉文帝作声道:既然诸事都有人专管,足下作为左相还须主管何事呢?
陈平跪伏谢罪道:臣诚惶诚恐。陛下不知臣驽钝,使臣待罪于左相之位。臣以为丞相之职,应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百姓,劝农耕,育万物;外镇四夷诸侯,内统百官使之各尽其职。此上、下、内、外,便是丞相之职。倘有不当,陛下可责臣以罪。
汉文帝颔首称道:卿言甚是。
很明显,汉文帝和陈平在朝堂上默契地唱了一出打压周勃的双簧,从周勃的表现看,冲锋陷阵他没问题,担任朝中第一相,他是真不行。
还好,经过这一遭打击,周勃终于有所醒悟,随后他便上书谢病,请还相印。
汉文帝没有客气,立即准奏,免去周勃相职,不再分左右相,专一以陈平为丞相,统领百官,总揽朝政。
瞧瞧陈平,玩阴谋从未失过水准,先辞一个右丞相,转手就将左右丞相全拿到了手里,而且还不遭汉文帝猜忌。
而周勃,上面得罪了汉文帝,身边又防不住政敌,岂能不遭算计打击。
陈平单独为相不到一年,寿终正寝,创造了汉初朝堂上的奇迹,历经高帝、惠帝、吕后、文帝,四世不倒,登峰造极。
此时,木讷且不识时务的周勃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陈平死后,他全身而退才算高明,但他却在汉文帝的假意任用下,竟又一次复出为相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久,周勃即被驱出京城,到他所受的封国去了。
从巅峰再次跌入谷底,昔日叱咤风云的大将军终于被打回了草民的原形,因为担心被杀,他日夜陷在恐慌之中,有时甚至戴盔披甲,令家丁各持兵械,严阵以待。
庙堂政治很残酷,汉文帝抓住这个机会,以蓄意谋反的罪名将老迈的周勃投入大狱,并有处死的意思。
所幸那一阶段,大汉朝堂上好人不少,许多人站出来为周勃说话,其中就包括具有权威的薄太后。
薄太后不满地对儿子汉文帝说,想当初,周勃手掌皇帝玉玺,身兼北军统帅,却没有造反;现如今身居偏远小城,反倒造起反来了,这能教人信吗?汝不知是听信谁的谗言,竟做出此等屈害功臣的蠢事来!
汉文帝这才收手,赦免了周勃。
死里逃生后,已成可怜人的周勃常常一个人对着夕阳喟然长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曾经叱咤风云,到头来小小的一个狱吏在周勃眼中都威严若神明,明代李贽读史至此,写下了八个字:“英雄到此,真堪堕泪。”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