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年,何正臣弹劾苏轼,称苏轼上表的内容安讽朝政,还拿出了不少他的诗文举例,这便是乌台诗案。此案爆发,苏轼遭贬是免不了,但他能保住一命实际上已经非常不错了。那究竟是谁救下了苏轼呢?当时朝中有很多人替苏轼求情,包括宰相吴充、王安石等大臣,不过曹皇后的出面干预算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当我们在观看宋仁宗时期的历史,曹皇后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曹氏的祖父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元勋,文武兼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成年后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女子,面对危机真可谓稳如泰山,心思缜密,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
曹氏系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开初两人不是很亲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关系一般吧。1048年闰正月的一天晚上,宋仁宗难得的留宿于曹氏后宫内,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宫外一片杂乱之声,其中夹杂着宫人的惨叫声。
曹氏想到可能有人乘夜逼宫,立马就警惕起来。从小就生活在宫中的宋仁宗那里经历过这种事情?显得惊慌失措,跳下床就要往外跑。曹氏一把抓住他,关上门,说到:皇上出去身边没有护卫,万一惨遭毒手,天下黎民百姓该怎么办?
宋仁宗觉得曹氏言之有理,就规规矩矩地待在寝宫里了,但不知如何调兵遣将来处理这件事。曹氏却是稳若泰山,略为思考后,就派人速召卫士来护驾。宦官何承用怕皇帝受惊,谎称是乳母殴打小宫女发出来的叫声。
曹氏听后心生愤怒,正色喝斥道:反贼在殿前杀人,皇上正想往外跑,你还敢胡说?这时皇宫护卫还没赶来,情况已十分紧急,心思缜密的曹氏料到,反贼没找到皇上,可能要放火纵烧。
她当机立断召来宦官,命令他们提着水桶暗地跟踪。一些宦官怕死不愿意去。曹氏找出剪刀剪下愿意出力的宦官的头发作为论功行赏的依据,不去的立马明白了不去的下场。
哎!就是这么一激,个个都争先恐后,配合跟着赶来的卫士一起当场杀死了三个刺客,另一个逃到宫城北楼的刺客被生擒,浇水扑灭了烧到帷幔上的火。
这件北宋宫内的行刺案,在史书上有记载,但事发原因和最后处理结果却令人扑朔迷离,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为何曹氏能如此料事如神呢?原来当年农历正月,江宁府驻兵纵火致灾,就引起了曹氏的警惕。仅凭一个女子的临危不惧,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江山易主的危机,曹氏可算第一人。事后宋仁宗深深佩服曹氏,大加赞扬。
宋仁宗朝时,由范仲淹组织实施“庆历新政”,虽然造成了社会的一些波动,但在不危害朝堂的情况下,曹氏不加以干涉,却把宋仁宗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看到眼里记到心头,成为她日后谋划决策纠正王安石变法中不妥之处的经验之源。
据史载,宋神宗继位后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不幸的是,宋神宗和王安石所倚重的变革大臣,可以说个个都不是堪当大任之辈,甚至还有一些是贪官污吏。
王安石变法举步维艰不见成效时,不是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改进,而是提出更加激进的变法新政,使得王安石大有独断之势,颇有结党营私之嫌疑,其恶果就会造成大臣之间无法达到制衡,继而会危及到皇权。曹氏劝说宋神宗无效后,开始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的平衡。
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因反对变法相继被贬后,爆发了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苏轼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元丰二年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在例行向皇上表示感谢的奏章中,写了“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话,被当时掌权的“新党”抓住把柄,以讥讽朝政的罪名,抓进大牢,受尽百般折磨,人们都说这次苏轼必死无疑。
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氏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且身染重病卧床,把宋神宗请到床前,说道:当年宋仁宗在科考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给我讲,为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苏轼入狱很可能是仇人中伤,既使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宋神宗点头称是,于是将其贬职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由此保全了性命。
王安石的新政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在变法失败处于危难的时候,爱惜人才的曹氏不搞“墙倒众人推”那一套,反复叮嘱宋神宗,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让他暂时离京外任。在知人善任方面,可看出曹氏有非一般的政治才能。
宋代常常出现无嫡亲子嗣继承大统的局面,真格算一个奇葩的现象。宋仁宗把侄子赵允接入宫中,打算将其作为继嗣,由曹氏亲自抚养。巧合的是曹氏把他妹妹的女儿高滔滔接来作为养女。这两个娃娃同年,在曹氏的悉心教育下,感情甚好。宫中之人称两人为“官家儿”、“皇后女”。成人后由宋仁宗和曹氏分别作为男女方媒人,结为了伉俪。“天子娶妇、皇后嫁女”一时传为美谈。
嘉估八年(1063年)三月的一天夜里,宋仁宗突然病危随之去世。
为了保证朝廷政权的平稳过渡,曹氏当机立断作出安排,关闭宫门,封锁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召赵曙(即改名前的赵允)进宫继位。赵曙叫着“某不敢为”,转身就要往处走。如果让其走了就要闹出大事。
曹氏令韩琦抱住赵曙,安排人给其穿上御衣龙袍,立为新君,是为宋英宗。宋英宗继位没多久,可能由于多年来处于紧张的原因,突然精神错乱,不能正常视事,曹氏垂帘代为执政。待宋英宗病愈后,主动归权于皇帝,大臣们夸奖她气度非凡,深明大义。
治平四年(1067年)仅做了两年皇帝的宋英宗病逝,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曹氏尽心尽力辅佐宋神宗,与其关系极为融洽,胜过亲生的祖孙之情。有天宋神宗令人制作了一辆装饰精美的车辇送给曹氏。曹氏坐上后,宋神宗和其母亲高太后为她扶辇。曹氏逝世后,宋神宗为她服丧三年,尽孝至极。
曹氏堪称严于律己的典范。
宋代一直担心外戚干政,制订有不少清规戒律。曹氏从当皇后开始,一直到当上太皇太后,从没越礼半分。入宫后,她从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即使需要见面也定要有外人在场。宋神宗几次提议让曹氏上了年纪的弟弟进宫来和其拉拉家常,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让姐弟俩见面,为了方便姐弟俩谈话,相陪一会后宋神宗起身刚离开,曹氏马上对弟弟说,这里不是你久留之地。请弟弟随即离开后宫。
曹氏比古代中国著名的女强人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形象高大得多哦。她的弟弟以后成了传说“八仙过海”中的曹国舅,也是对曹氏的一种褒扬吧?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