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汉朝刘贺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的刘贺,真是荒淫无道、昏聩无能吗
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皇权成为中国古代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废黜皇帝不仅难度极大,而且一旦有人施行,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被人痛斥。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不仅成功完成了废立皇帝的壮举,而且更厉害的是他的行为还被后世奉为经典,传为美谈。
这个人就是西汉著名权臣霍光,而他的壮举就是在二十七天内完成对昌邑王刘贺的拥立和废黜。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权臣,还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母异父的弟弟。自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之后,就以担任奉车都尉的职务开始侍奉在汉武帝身边,长达二十多年,《史记》记载他这二十多年来谨小慎微,从来没在汉武帝身边犯过一次错误,深受汉武帝的信任。
于是,在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前,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被托孤,成为汉昭帝的顾命大臣,而且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之职,位居四大辅臣之首。
到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病逝,霍光执掌西汉朝政接近二十年,先后辅佐了汉昭帝、汉宣帝,帮助两位皇帝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政策,逐渐修复了汉武帝晚年因穷兵黩武等而遗留下来的社会创伤,使西汉王朝重新走向强盛,开创出了“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被汉宣帝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位。
《汉书·宣帝纪》记载:“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
上图_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因为没有留下儿子,因此霍光与群臣最终选择了汉武帝第五子,第一任昌邑王刘髆的儿子,第二任昌邑王刘贺作为继承人,征召入朝,先立为皇太子,后继位。
然而,刘贺自接受皇帝印绶之后,就干出来了一系列荒唐胡闹、贪图享乐、纵容不法、不敬祖宗等等坏事,以霍光为首的群臣感觉这样下去,大汉江山很可能要葬送在刘贺手中,就商议后向当时的上官皇太后建议废黜刘贺,另立新君。
最终上官太后下诏,将刘贺废为庶人,将其遣返回了旧地。后来霍光等人又迎接汉武帝长子、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后改为刘询)登基为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宣帝。
和历史上其他的那些篡位、阴谋造反的废立之事不同。霍光废黜刘贺没有引发大的政治动荡,更没有造成西汉王朝的衰败和灭亡。从《汉书》等史籍的记载中来看,刘贺荒淫无道、昏聩无能、祸乱天下,被废黜纯属咎由自取,霍光等人挽救了大汉江山。从结果上来看,反而是值得称颂的壮举——刘贺的继任者汉宣帝刘询是历史上有名的英主,他将西汉王朝重新恢复了荣盛。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当代很多史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
上图_ (海昏侯 ) 刘贺(?-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
1、记载夸张,不合逻辑。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中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也就是说,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一共干了1127件去各地横征暴敛财物的事情,如果再算上他进京路上的那些荒唐事,数量会更多。平均一天40多件,不吃不喝也得一个小时干接近2件,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去干,就冲大臣们能将刘贺干的错事非常精确地统计到个位数,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故意为之,有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感觉。
2、最终解释权不在刘贺。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中详细再现了霍光与亲信最终废刘贺的场景——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从记载可以看出,霍光根本就是让掌握兵权的亲信张安世、田延年等人用暴力胁迫的手段让群臣同意废黜刘贺的,全程没有一个大臣敢说话,都是直接俯首听命。
上图_ 海昏侯 刘贺之印
而且,霍光还以没有尽到辅佐教导君王的责任的罪名将刘贺从昌邑国带到长安的二百多名亲信随从全部处死。这些人被拉出来处死的时候,居然喊出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刘贺是在与霍光的夺权过程中不够果断,导致失败从而被废的。
因此霍光作为胜利者,对刘贺的行为有着最终解释权,哪一件是坏事,哪一件是好事,都是由霍光负责定义。比如说,史书上记载刘贺即位后还没有拜谒历代皇帝的宗庙,反而派使者拿着符节去祭祀其父亲刘髆的陵园宗庙,这被霍光等人视为不敬祖宗、不懂礼法,但要是联系明代嘉靖皇帝即位时的“大礼议”事件,刘贺简直如出一辙,不过是想摆脱汉昭帝一脉对自己的影响。
3、汉宣帝可作为旁证。
作为刘贺被霍光废黜后的继任者,汉宣帝刘询实际上是能够看得更清楚的。首先,刘询在即位后依然选择隐忍,朝中大小事情全部交予霍光,唯唯诺诺了六年后霍光去世才开始亲自掌权,然后将霍光灭族。可以想见,刘贺即位时的霍光才是汉帝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完全有能力随意废黜。
此外,刘贺被废黜后返回了故国昌邑(被废国,降为山阳郡),汉宣帝即位后内心忌惮刘贺,就密令当时的山阳太守张敞监视刘贺,结果发现刘贺在家的行为依旧荒唐昏庸,残暴不仁后就认为他不值得忌惮。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汉宣帝对刘贺的看法。
上图_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屏风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刘贺在与地方官孙万世来往时被孙万世问起当年为何不杀掉霍光,反而被废掉了皇帝位,结果刘贺居然非常后悔地说自己错过了机会。这件事后来传到了汉宣帝的耳朵里,引起警觉,然后刘贺问罪调查,被削去了三千户的食邑。
联系这几件事情我们可以大体推测一下:第一,刘贺绝不是无能之辈,至少不会是霍光废黜诏书里说得那样不堪,否则不值得心胸宽广的汉宣帝刘询忌惮;第二,刘贺当年确实与霍光进行了权力争夺,但因为不够果断或者没能得到机会,从而夺权失败,这才是他真正被废黜的原因。
上图_ 海昏侯墓出土的博山炉
4、墓葬考古有所发现。
刘贺生前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封地被迁居到豫章郡。而他的墓葬也在2011年3月的江西南昌被考古发掘,由于墓葬保存保护的非常完整,海昏侯墓成了至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目前已经出土了一万多套珍贵文物,其经济、历史、文化等价值极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例如,其墓葬出土了最早的孔子像、《论语》以及《诗经》《尚书》等其他文献,可以反映出刘贺并非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昏庸无能,反而应该是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博学之才,甚至他在被废黜的时候还向霍光反驳道:“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孝经》,侧面印证了他的学识,墓葬还出土了成套的乐器,例如编钟、排箫、磬、琴、瑟等,也进一步证明了刘贺兴趣广泛,博学多识。
种种证据表面,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黜的真正原因是其向霍光夺权失败导致的。北宋文学家苏轼对此就有所猜测,在《苏轼文集·史评》中就写道:
“观昌邑王与张敞语,真风狂不慧者尔,乌能为恶?废则已矣,何至诛其从官二百余人?以吾观之,其中从官,必有谋光者,光知之,故立、废贺,非专以淫乱故也。200人方诛,号呼于市,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其有谋明矣。特其事秘密,无缘得之。著此者,亦欲后人微见其意。武王数纣之罪,孔子犹且疑之。光等疏贺之恶,可尽信乎?”
刘贺或许算不上一个行为正派、富有雄才伟略的合格帝王,但也绝对不是霍光所列举的那样荒唐、昏庸、无能。真实的刘贺是一个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韬光养晦”,不等自己根基稳固就盲目向权臣争夺权力的政治斗争牺牲品罢了!他真的应该向自己的继任者,汉宣帝刘询好好学习。
参考资料:
[1]《孝经》.孔子及弟子
[2]《史记》.西汉.司马迁
[3]《汉书》.东汉.班固
[4]《苏轼文集史评》.北宋.苏轼
[5]《海昏侯新论》.辛德勇.新知三联书.2019
[6] 纪录片《海昏侯》.CCTV《特别呈现》2019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